分享

放飞少年的梦想 ——三十年育子实践与感悟之写在前面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题记:或许难以预知,梦想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但跋山涉水的不懈追求,总会告诉你答案。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生活、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小城镇,以前和儿子聊天时常调侃自己是一个小镇妈妈,喻意是地位较低、金钱较少的普通母亲。时间长了,儿子心里清楚妈妈期待他成人成才并走出小镇。出乎我意料的是,儿子居然考上了北京大学,后来又到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深造,成了一名藤校博士。到上海工作后,又利用业余时间,与朋友合伙创办了公司。

以前身边的朋友曾建议我写一些育子心得,但由于自己是化学老师,文字能力有限,不敢贸然提笔,担心贻笑大方,一直没有付诸行动。最近闲下来,又看了一些家教方面的文章,激发了我想要分享育子心得的欲望。我就写了点文字,若能对朋友们有所禆益,倍感荣幸。 

有着母亲和教师双重身份的我,一直以来关心最多、思考最多的是与教育相关的话题。教育孩子,没有后悔药可吃,没有回头路可走。虽然做父母不需要接受培训,也不需要考证,但我觉得父母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和方法、懂得一点孩子的心理和想法,会让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荆棘弯路;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点愉快幸福。

其实,关于孩子能否成才、成什么类型的才等问题,我也经常在创设成长环境和选择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犹疑、徘徊和纠结。

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生长发育迟滞、智力提升缓慢,我想可能主要是因为营养物质不全面,身体状况不健康,父母也不懂教育。于是,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就特别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小心摸索,努力做好。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富裕的家庭越来越多,对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来说,前两个原因已经不复存在,或者说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但提升父母或祖父母的教育水平,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众所周知,“教育”肯定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所以即使设置相同的教育环境和模式,也无法培养出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如果把父母养育孩子比喻为园丁种植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雨露和园丁的养护,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孩子的所有教育,教育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

在园丁眼里,花草树木是否成材,有种类之异、时序之分。所以,辛勤养育孩子的父母和努力教育学生的老师,都应该具备“着力培养、静待成长”的积极情怀和健康心态,相信良好教育是帮助孩子改善未来甚至改变人生的重要手段。

本书主要记录了我们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所做过的梦、说过的话、干过的事、犯过的错、淘过的气,以及从中汲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我釆用叙述儿子成长故事和经历的方式,坦诚地表达我们曾经的做法和想法,真诚地交流我们的观点、分享我们的感受——无论是取得成绩的经验、还是管教失当的错误,都是当年真实场景的重现。孩子成长的烦恼、求知的艰辛,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悟,诸如此类,或许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实例佐证。

写完本书,我们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理念,想一想、捋一捋,心里比以前敞亮通透了许多,大概有如下五个要点:

一、父母要接受自己孩子的不完美,耐心地指导和帮助他们,并由此表达爱的内涵,实现“真心的慈爱”;

二、教育孩子要趁早、趁小,调理好儿时的生活习惯,可以间接打造出孩子上学后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父母要敢于修理自己、善于修理自己;

四、成人教育胜于成才教育,即心理、身体的健康教育,胜于求知、求学的功利教育;

五、父母要引导孩子努力,既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要愿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构思和写就本书的初衷,是期待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能够从中有所收获,甚或产生一点小小的共鸣。其实,我们一直也是带着“病灶”教育孩子的:自身的修为不足,导致我们说过一些不当的话,甚至做过一些过激的事,一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直面自己、解剖自己,目的就是想要提升自己、惠及他人。尽管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但总觉得力不从心,更令我惶恐的是:我们的做法和愚见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呢?

 斟酌再三,我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将自己那点肤浅的观点呈现出来,诚恳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