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飞少年的梦想——成长篇“ 竹马玩童之115”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二) 竹马玩童之15

                  【育子感悟】

      孩提时代,玩乐为主。

      玩中学、乐中教,多种能力得提高。

      管得当、软坚持,良好习惯终养成。

      纠错中明理、磨砺中进步,

      儿童成长之常态,父母用心莫敷衍。

      15、打架两风波(文明教育)

家有男孩的父母可能都有体会:好勇斗狠,是多数男孩的天性。

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因一言不合或意见相左,就可能挥戈相向、拳脚相加。当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时,父母和孩子都会后悔莫及。

我们对儿子的家教比较严格,尤其是他爸爸,如果儿子犯了错误,对他的惩罚非常严厉。儿子小时候既依恋他,也惧怕他。

我们经常教育儿子与小朋友相处,要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儿子玩耍时愿意提供自己的玩具,对小朋友都很友善。

但是,父母即使要求孩子不欺负别人,也难以确保孩子不会被别人欺负。

       01、第一次打架

第一次打架风波,发生在儿子五岁半的那年夏天。

二十多年前,我们住的是平房宿舍,面对面的两排平房之间有一大片空地,还有两排高大的梧桐树,自然形成一个院落。到了夏天,浓荫蔽日、微风吹拂、凉爽宜人。

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左右,大人们把自家门前空地撒上水并清扫干净,以方便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玩耍。

那时住房面积很小,室内很热,没有空调。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搬出小凳子、小桌子,在门前空地上乘凉、吃饭、聊天。

一天下午,儿子和邻居家的一个男孩,模仿大人,都在自家门前空地上洒水、扫地,俩孩子干得像模像样。

出于孩子的恶作剧心理,那个男孩把垃圾都扫到我家门前的空地上。

儿子不容自己被“欺负”,两人起了争执,你推我搡就打了起来。

我儿子年龄小一点、身高矮一点,自然成了输家。在揪打正激烈时,听到那个男孩“哎哟”一声,放下揪打我儿子的小手,大声吼道:“你为什么咬我?”

我闻声从房子里冲出来,看到小男孩左乳上方有两个小牙印。

当时我气晕了,知道儿子行为过分,又心疼那个男孩,觉得自己无颜面对他的父母。

我一边安慰小男孩,一边对儿子又打又骂,并拖着儿子到他家赔礼道歉。他的父母态度也很友好,很快就化解了矛盾。

回家后,我让儿子反省自己的错误,可是他非常生气,坚决不认错。

从下午4点左右一直僵持到6点,儿子都向我反复强调:“这不是我的错,是他先欺负我的,我就是没有错。”

我告诉儿子:“小孩子吵嘴闹矛盾,找双方父母评理,就可以解决问题。我经常告诉你,不能打架,你怎么还咬人呢?”

儿子却说:“我就是不听你的话。他揪打我时,我怎么找你呀?我不咬他,他就不放手。”

这话让我无言以对,也让我反思:儿子虽然年龄小,却棱角分明、固执己见,不屈服于母亲的权威,莫非也有一定的道理?

儿子用“咬人”的方法,确实有效终止了打架,这也说明他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已经开始觉醒。

孩子后来都要离开父母独立处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能够寻找合适方法自己解决问题,确实比请求父母介入更好。我们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当然不能让他事事依赖父母。

想到这里,我知道是自己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反而是儿子的观点和态度更有道理。

第二天,等儿子的怒气消除后,我改换语气和角度,告诉他:“昨天打架,小哥哥确实有错在先,但是你咬人也不对,是野蛮行为。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你不能再做出这种危险举动。因为这种冲动行为,可能会给你带来想像不到的严重后果。”

儿子看到我态度友好,也乖乖地说:“妈妈,记住了,以后我不能咬人。”

        02、第二次打架

虽然我们反复告诫儿子在外面不要惹是生非,但儿子毕竟才五岁半,正处在向独立和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时期,要求他在与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事事忍让,做个听话的乖宝宝,只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几个月后,我们又“迎”来了他的第二次打架事件。

一天傍晚,一对农民夫妇,带着他们的儿子到我家告状:“你儿子今天下午带着一帮孩子,和我儿子打架时,他用水果刀把我儿子的脸划破了。”

我们凑近看看,孩子脸上确实有一个1厘米左右的小血痕。

当时我们不敢相信,儿子还不到六岁,怎么会采用这种极端手段?

我们自知理亏,便不停地赔礼道歉,并保证一定要管教儿子。

我们把儿子找回家,又找到当时在场的几个孩子,逐个询问。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那个男孩仗着自己大一点,已经多次欺负了我们。这次打架,就是要给那个男孩一点惩罚,让他知道我们也很厉害,以后他就不敢再欺负我们。”

听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儿子是要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和同伴。

我们表面上非常生气,但内心里已经清楚,儿子做出这种愚蠢的举动,也是忍无可忍、情非得已。

我们震惊的同时,也在冷静地思考应该如何教育儿子。

我们看到的那个血痕,虽然伤口很小很浅,但换位思考后,还是认为应该尽到监护人的职责和义务,便买了些礼物,登门赔礼道歉,让儿子知道他的冲动行为,已经产生了“让父母丢脸”的后果。

        03、文明教育  以理为先

通过两次打架事件,我们意识到儿子身上有一股我们难以控制的“狠劲”,这种“狠劲”,若不善加管教利用,将会使他变成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某一天惹出祸端、酿成恶果,也未可知。

但若能引导有方、用于正道,则能够催发出积极向上、强悍坚韧的优秀品质。

后来我们便经常注重教育儿子要注意行为文明,告诫他“冲动是魔鬼”——在遇到不能很好控制愤怒情绪的突发事件时,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轻则伤人伤己伤和气,重则锒铛入狱丢性命。

说出来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也可能是情在理中:两次打架事件发生后,儿子的爱憎分明,以及对伤害他的人会有力回击的鲜明个性,似乎为他披上了防身的铠甲,他与小朋友之间打架之事,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令我欣慰的是,儿子长大后,无论是在我们身边,还是上了大学,或远在异国他乡读研读博,他也曾多次遇到了磕磕碰碰、让他生气愤怒的事情,但他都能克制自己、冷静对待,避免了一次又一次可能发生的冲突或打架事件。

孩子都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那是开启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其中,不惧怕社会交往、会选择交往对象、能解决人际冲突,是需要孩子在小时候通过反复地实践、学习、领悟,才能获得的一种重要交际能力。

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孩子不懂事,又好勇斗狠,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而所有的吵嘴打架,都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傻事。如果任其发展,没有限制、没有限度,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变成有暴力倾向的人——受了教育却没有教养,有了文化却缺少文明。

父母要妥善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不让事态扩展,尽量采取忍耐劝解、息事宁人、不予理睬或据理力争等方法,引导孩子了解并控制自己情绪,多用“平和、理性、耐心”的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孩子宽容谦让的良好品质。这样,孩子在长大后才能做情绪的主人,不暴躁、不偏激,进入良性循环的生命状态。

只是,大人在生气时也是非理性动物,容易被情绪情感所控制。例如:

面对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有的父母“好面子”,宁愿“吃亏是福”,让着别人,让自己孩子受委屈;有的父母喜欢“讲道理、论是非”,若言辞不妥,就容易“火上浇油”,使矛盾缴化;有的父母“护犊子”,纵容娇惯自己孩子,总是找别人的错。

以上都不是明智做法。父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父母推己及人、以身作则,教给孩子适当的社交礼节、社交技巧,才能帮孩子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打骂自己孩子或对方孩子,甚至双方家长相互吵骂、大打出手,成为冤家,就会给孩子留下粗鲁野蛮的行为示范。

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孩子之间的小冲突、小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偶尔的吵架,也是孩子在群体交往中自主协调和解决矛盾的一种手段。

“不欺负别人,是一种修养;不被人欺负,是一种气场。”孩子需要通过这种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学会坚持、独立、表现,也学会竞争、忍让、妥协,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如果孩子被父母过度保护,可能会造成性格懦弱,长大后遇到和别人发生冲突,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处理。

教育孩子要以理为先,言行示范要文明得体。

父母应该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教导孩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培养孩子具备这样的素质:文明有教养,强悍有气场。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