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写作业要有"三心"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四)学业筑基(之4)

                 【育子感悟】

               孩儿无知且懵懂,

               循循善诱费思忖。

               亲情爱意为动力,

               春风化雨育花红。     

    4、陪写作业要有"三心"

在孩子上课、考试、作业、课外辅导这四个学习环节中,家长可以参与的就是辅导作业。其他三项,都是孩子独立完成,就算家长想管,也是鞭长莫及。

以前孩子写作业,不需要家长陪伴,但现在不仅需要陪,还常常会把陪写的家长搞疯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的小学生,有许多课外辅导和各种才艺课,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老师布置的作业,又比以前多得多。而有些作业,在家长看来虽然很容易,但对孩子来说却是较难。

        01、弄清原因多体谅

小学低年级孩子写作业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拖拉磨蹭:放学到家后,家长认为可以先写作业后玩耍,但孩子却迟迟不愿写作业,他们偏偏想要玩一玩。本来8点可以写完作业,结果硬是拖到9点、10点;周末、以及假期作业更是要拖延时间,到快开学才不得不疯狂地补写。

二、不能专注:写作业时,孩子要喝水、要吃零食、要上卫生间、还要偷偷玩手机。

三、经常出错:生字生词的书写、数字的运算,都经常出错;以前做过的题,或者刚刚教过的题,换个题型后又不会做、或者又做错,好像记忆力特别差。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技巧,陪写作业的家长,无论是父母、祖父母,还是外祖父母,都有可能分分钟崩溃。

有些家长针对上面三种情况,天天和孩子“斗智斗勇”,重复上演“家长暴躁、孩子哭闹”的情景剧。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是许多陪读妈妈的切身体会。

其实,孩子出现那些家长不喜欢的行为背后,都有对应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孩子好动爱分心,并不是调皮;孩子抗拒写作业,也不是偷懒;孩子做作业出错,更不是愚笨——那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脑神经对其行为的调节功能较弱。

小孩子最爱的是自由玩耍,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写作业,很难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时仅靠家长的命令强迫,就会令孩子反感、闹情绪。

       02、拥有“三心”找方法

现在,陪写作业,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还需要家长拥有“童心、耐心和爱心”,才能让孩子的“问题行为”得到减少和矫正。

因为,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其根源往往都在家长身上。

一、要用童心,帮助孩子养成先写作业的习惯

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将自己的状态,从听课学习切换到自主作业,需要一小段时间的预热准备。

对于不能主动做作业的孩子,家长可以花几分钟左右的时间,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告诉孩子:“有两个选择:你是愿意先做作业后玩耍、还是先玩耍后做作业呢?现在给你1分钟时间思考,让你的大脑做好预备工作。”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经常变换,可以用“口头说、抓阉选、猜拳定…...”等多种方法,增加游戏性和趣味性。

孩子天生就有讨好家长、渴望家长喜欢的愿望。而自主选择,又可以找到成就感、找到自己作主的感觉,孩子就会比较乐意地接受。

相反,如果孩子一回到家,就听到家长的催促命令:“快把书包放下,赶紧做作业去。”多数孩子听到这种命令式的语言,都会釆用不听话、不情愿、不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反感,结果就会让家长束手无策、生气发怒。

二、要用耐心,帮助孩子获得书写作业的乐趣

我们在陪孩子写作业时,知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就采用“时间目标法”,将孩子的心思转移到时间上、转移到游戏上。

例如,告诉孩子:“我猜你今天书写生字生词需要二十分钟时间,从现在开始计时,看我猜得是否准,好不好?”——这是针对孩子的游戏心理,也是孩子喜欢的方式。

又例如,告诉孩子:“你今天的数学作业每一大题需要3分钟,有三大题,可能需要几分钟?如果做得快,只要几分钟?”

等孩子回答后,你再告诉他(她):“这样你做作业的时间,比看动画片的时间,就要少多少分钟呢?”

家长用这种游戏化的语言,可以帮助孩子更准确地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自己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因为孩子玩耍时会感觉时间特别短暂,而在做作业时,又会感觉时间特别漫长。

孩子开始写作业,难免遇到困难。如果一写作业,就听到家长的批评、指责、抱怨,甚至羞辱,孩子当然会对写作业产生抵触情绪。

孩子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符合家长的期待,他们那幼嫩的心灵,其实真的很受伤害。

陪写作业的家长,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难处,对孩子进行灵活指导,提升解题正确率——这就是家长如何把孩子“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具体战术。

通过一段时间的陪读,当孩子的书写能力、识字能力、读题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后,孩子就能慢慢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从中体会到书写作业的乐趣。

这样的循序渐进,可以避免孩子进入“命令强迫——苦写作业——批评训斥——矫正错误——命令强迫”的恶性循环中。

三、要用爱心,欣赏孩子作业中的点滴进步

孩子写作业时专注的时间都比较短、作业正确率也可能不是很高。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只有保持对孩子的那份爱心,才能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过错”——其实,那不是过错,而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大脑发育不够完善。换句话说,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因此,那些过错,也是多数孩子都会发生的,只有极少数“神童”可以除外。

家长应该在保持爱心的前提下,尽量避免“碎碎念”的唠叨模式,着力于帮助孩子一次次地延长专注时间、一点点地提高正确率。

量变的积累,一定会引起质变。对于孩子每一次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家长陪写作业,我的体会是:如果家长期望过高、大吼大叫,就会闹得鸡飞狗跳;只要家长心平气和、不暴不躁,依然还是母慈子孝。

        03、陪写作业益处多

在孩子的低年级,家长应该运用正确方法,指导孩子又快又好地书写作业,使孩子专注力、自主学习能力、状态切换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都得以提升后,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而那些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孩子5~12岁的关键时期,正是在家长的每一次陪写作业中。因为:

孩子进入初高中后,老师管理的力度、家长帮助的能力,都会有所减弱。孩子只有能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才能避免出现“小学时成绩优秀,初高中成绩退步”的结果。

孩子进入大学后,上课节奏比较松散、老师管理力度更弱。孩子只有懂得如何规划时间,才不会像新闻媒体报道的极端事件那样,到了大学以后,有些高才生却沉迷游戏、成绩很差,以致于不能毕业。

孩子进入职场后,工作上的事务又多又杂。那些从小养成的专注力、执行力,能让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孩子会更容易受到赏识或重用。

陪写作业有必要,如何指导应思考。孩子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成绩的起伏也会在所难免——成绩持续进步,确实值得欣喜;成绩偶尔退步,也应坦然面对。

无论进步退步,保持不变的,应该是陪读家长的“三心”,久久为功的结果,就是如期而至的一树花开。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