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普通压力轻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六) 少年追梦 (之2)     

                     【育子感悟】

                   高中三年苦又累,

                   戒浮戒躁放首位。

                   父母疏导常减压,

                   孩子勤勉事功倍。

           2、接受普通压力轻

儿子当年的中考成绩,在全县排名30左右。

虽然是优秀成绩,但是,在一个小县城内,这样的成绩排名,想要在三年后考上北大,是不可能的。

知道这个事实后,儿子突然间懂事了——面对我们的信任和关爱,他在学习上更主动,行为上更自律。

在高中三年时光里,他用实际行动戒除了贪玩懒惰,演绎出一场场“少年追梦”的情景剧——有孤独和努力、有付出和收获,有希望和失望、有欢笑和泪水。

这三年,对他来说,铭心刻骨;对我来说,帷幕未谢。  

        01、自信受挫引反思

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让儿子的自信受挫了,他内疚地告诉我们:“考出这个成绩,是因为我的自控力不够强、付出的努力不够多。唉,想要考上北大,可能是我想太多了。”

尽管儿子所说的是事实,但我们不埋怨、不指责。他在初中不是非常努力,那是因为玩瘾太大、性格倔强。

我私下里对先生说过多次,不要对儿子抱有过高期望,否则,会给他增加压力,反而对学习不利。

我知道,孩子只有在“被夸、被哄、被重视、被包容、被呵护”的亲情氛围中,才能继续得到活力和动力。

错误或失败,是成长成才的助推剂——孩子在汲取教训后,能够为了梦想更加努力,那才是真正的自律。

因为,梦想,是孩子藏在内心里最强烈的期待,是行为的第一驱动力,是孩子愿意努力的根本原由。

孩子的成长变化,就像破茧成蝶,需要经过痛苦挣扎和不懈努力,一步步地褪掉幼稚青涩,才能变得成熟优秀。

       02、父母需要平常心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用六个字概括了教育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是指教育者不要把教育做过了头,强迫孩子刻苦、威逼孩子努力;

可能,是指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多种可能性,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分数、兴趣和能力。

适当,是指教育的方法、形式和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父母如果盲目地效仿攀比,就可能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将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主角也终将是他们自己。

为人父母,要尽量保持平常心,要学会忍耐和等待——在教育指导上,多一些“中庸”性;在未来预期上,多一些“可能”性;在期待要求上,多一些“适当”性。

儿子的中考成绩,让我们经常提醒自己,要把他当成一个普通孩子,他并没有过人天赋,想要考上北大,难度非常大。

高标准、严要求,只能对自己、不能对别人,哪怕是自己养大的孩子。如果目标太高,任凭孩子怎么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时,父母就要适当调整。

有一次聊天时,我寻找机会将这个意思告诉儿子:“根据你目前的成绩和状态,以后考上一所比较好的大学,可能性很大。”

儿子反问我:“妈妈说这话的意思,是担心我考不上北大吧?”

我如实回答:“你别生气,我就是这个意思。我担心你总是想着要考上北大,反而会压力太大。我认为,能否考上北大,并不是那么重要。”

儿子诚恳地说:“我知道妈妈说的有道理,因为我的中考成绩不是最好。不过,离高考还有两年多时间,是不是还有改变的可能呢?”

我顺着他的想法说道:“这个是有可能,但也不能给自己太大压力呀。”

儿子赶紧说:“那我就试试看。不是还有另一种说法吗?有压力才有动力。”

        03、减轻压力效果好

其实,中考成绩与高考成绩,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孩子如果从高一开始努力,不仅可以“保优”,也有可能“逆袭”。

开学后不久,儿子改变了很多——平时很少谈及足球和游戏,而是喜欢向我们描述学习状况,经常感叹题目做不完、时间不够用。

我们观察他每天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尽最大努力,虽然不像高三学生那么辛苦,但是他完全改变了初中时迷恋玩乐的状态:

课前坚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周末忙着到书店选购辅导资料。

也许是我们接受了儿子的普通,儿子也接受了自己的普通,让他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认真专注地学习,在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中,他的总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

这是我们和儿子都没有想到的结果。有了这“第一个战役”的胜利,儿子重拾信心,自信地告诉我们:“如果能保持年级第一,我还是有可能考上北大的。”

我和先生相互对视后,却异口同声地说:“不一定能行。”他满脸失望地问道:“为什么呢?”

我解释说:“有两个原因,一、你的成绩不一定能稳居第一,因为其他同学也在努力;二、即使三年中的成绩都保持第一,高考时的心理状态和题目难易,也是不可控因素,以往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我们不敢期待,那是因为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做任何事情,人们都要预先对结果抱有两种心态:成功或失败。

父母不宜给孩子增加压力,但仍然可以鼓励孩子制定目标——目标,能为孩子指引努力方向;目标,能让孩子产生学习动力。

“人无远虑,常有近忧。”父母期待孩子优秀,要注意方法策略,要适当降低期望值,否则,有可能造成孩子逆反,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父母对待孩子,既不能放任不管、静待花开,也不能盲目操控、拔苗助长,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期望值。

合理期望压力小,恰当鼓励效果好。父母的合理期望和恰当鼓励,容易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孩子将变得更懂事、更努力、更有悟性。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