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 | 《不可轻视的乌梅丸方》

 我是一瀛 2022-05-09 发布于北京


最近在琢磨厥阴病,尤其是乌梅丸方,像失了心似的,一直掉在里头,日思夜想,总想以此为突破口,能得以乘船到认识厥阴病的领地去看一看,于是有了以下一些思考。

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厥阴呢?

厥阴,其一是经脉名。意思是阴气发展到最后阶段,开始向阳的方面转化。有时指足厥阴,有时指手厥阴,有时为手足厥阴合称。《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王冰注:“厥阴者,肝之脉。”

其二是指农历的九、十两月。《灵枢.阴阳系日月》:“此两阴交尽,谓之厥阴。”按:十二月与足之左右各六经相合,七、八两月为少阴,十一、十二两月为太阴,九、十两月于其间为阴气交会之时,故称厥阴。这里有个问题,厥阴在一年中是九、十两月,那在一天的时间内,它应该是夜里一到三点。为什么,“厥阴者,肝之脉。”夜里一到三点是肝经运行的时间,合上两阴交尽,也即是厥阴之时。

厥阴病,也是一个病名。是六经病之一。

我的思考是既然古人取厥阴病,这背后一定有大道理在的。

其一、厥阴,阴极之时,说明人体的能量整体处于很弱的境地。

其二、“厥阴者,肝之脉。”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肝出了问题。在西医的眼里,肝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但在中医的眼里,肝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

肝出了问题,那么当人体运行到肝经时,肝出了问题,那人体能量集中运行至肝经,就会出现排病反应。比如在夜里一点到三点,会突然出现某种证的加重反应。比如突然出汗、咳嗽、喘、疼痛等等。

再者,肝的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如果肝出问题,那么很可能疏泄出现问题,藏血出现问题。疏泄出现问题,淤而生热,那身体则呈现有上热。藏血出现问题,“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也即是说心从肝这个仓库调遣血为人体各处使用,当肝这个仓库藏血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心的调度,如果调不动,心就容易烦躁、焦虑、疼痛。

厥阴病的总纲是“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此时我就在想,厥阴病的核心,主要是肝出了问题。也就是肝的疏泄和藏血出了问题。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的藏血出现问题,我认为就是我们所说的血虚,即是阴虚,阴虚了人体的大脑启动亢来调集能量为其所用,所以呈现阴虚阳亢的格局。同时血虚了,那么身体很可能先手脚冰凉的局面,因为离身体最远的地方最先被放弃,也就很可能呈现上热下寒的局面了。

另外如上所说,肝的藏血也直接影响心对血的调度。当肝藏血出现问题,心的调度出了问题,很有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肝的疏泄出现问题,那么极有可能肝被郁结,郁结生热。我们知道,五脏最怕热,(平时有厨房经验的,如果炒到猪肝这道菜,它是非常快就能熟的。)那么肝为了保护自己,就会迅速把热传导出去,肝就把热传给胆。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肝与胆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胆囊也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另一方面,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使身体出现上逆反应。再回到厥阴病证气上撞心,食则吐蛔就容易理解了。那有没有可能出现其他上逆的反应呢,比如反酸,反水,咳嗽等,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

肝也能影响肺,我们知道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主管,但须有肺及肝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的作用。肝肺是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的症候。

肝主藏血,人体造血是从脾而来。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以及水谷不气化。也合上了厥阴病证:饥而不欲食。

所以,分析厥阴病下来,核心还是肝的问题。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肝的疏泄和藏血这两部分去下手。

肝藏血,藏的是脾造的血,脾造血的原料又是从胃而来。胃主受纳。那么选用建中的药物:比如姜、炙甘草、红枣、人参,因为是厥阴,极阴,这里需要附子。

肝主疏泄,那么需要帮助打通循环通道的药物,比如桂枝、细辛、蜀椒、当归、川芎等。

另外还要迅速帮助人体清热,清热的药物有连翘、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因为厥阴病亢在上,所以可以选用连翘、栀子、黄连、黄芩、黄柏。

我们来看乌梅丸的方子: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六两子(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檗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也就是上述的治肝之理法。大循环不通才会热在上寒在下不能和谐。先中气建立起来了,能力有了,继而要辅之以建立循环的药。

干姜、附子和人参建立能量,桂枝、细辛、蜀椒、当归主要是助血气,通关窍,建立循环。黄连和黄柏是清上热的,和附子的温元阳相配合,使阴阳得接,寒热得和。厥阴病的治病思路,由此可知,应该寒药与热药同时并下。

此外,乌梅是未成熟的果实,性类厥阴,且生气旺盛,可助阳气升发,使“两阴交尽”、阴尽阳生之际阴阳顺利转化,则疾病顺利完成传经而向愈。

因此,乌梅作为乌梅丸之灵魂药物,必须重用,方能取效。

总结了一下,使用乌梅丸有以下几大证:

第一,口干、舌干;

第二,有一个上热下寒,或者寒热错杂; 

第三,有某一个症状,夜间两三点加重的特征;(第三点尤其的重要,只要临床患者叙述这个症状,出现无论什么问题,是咳嗽憋气喘或者是腿疼,或者是腰疼,或者是等等的,或者心脏病,两三点犯了,我们一定要想到这一点。)

第四,脉沉细或者脉微细。

值得一提的是,厥阴病会显“往来寒热”的相。我是在临证中发现的,病人会忽冷忽热,自然的就以柴胡证论之,实则差矣。回过头去翻看刘希彦老师在《大医至简》厥阴病的篇章里,他讲到厥阴是阴发展的最后阶段,阴极则阳生。这是天地之理,天无绝人之路。如果一阳来复,阴阳交融生长,那就会渐渐往好的方向走,疾病也就会退去;如果病邪未退,阴阳不能调和,阳亢于上,阴虚于下,这就是厥阴病。严重的厥阴病是很危险的,虚阳欲脱是其特征,就像烛火熄灭前要炸一下,临死前的回光返照也是这个道理。

厥阴病处阴阳变化之际,忽进忽退,病位也势必忽深忽浅,因为这种进退之间的特性,我们为归纳方便起见将它归入半表半里证,属于半表半里之阴病,实际上并不严谨。不过,六经本位名相,到了临证无非按其阴阳寒热的实际情况来处理而已,所欲对于临证而言也是无碍的。厥阴病治法上是以扶阳温里为主,因为三阴病以建立能量为先。

伤寒 | 《中医急救》(上)

伤寒 | 《四个承气汤》

伤寒 | 《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 | 《麻黄汤》
伤寒 |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 | 《半夏泻心汤》
伤寒 | 《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 | 《猪苓汤》
伤寒 | 《谈谈四逆散方》
伤寒 | 《由小青龙汤方谈起》
伤寒 | 《治病前的准备》
伤寒 | 《思维训练》
伤寒 | 《心脏病真的是心脏病吗》
伤寒 | 《阳明病》
伤寒 | 《太阳病》
伤寒 | 《小柴胡汤》
伤寒 | 《血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