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荒,居功至伟——弘扬“北大荒精神”

 同舒先生 2022-05-09 发布于江苏省
图片

北大荒,居功至伟

——弘扬“北大荒精神”

队员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吗?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


读完课文,你是否存有疑问?“北大荒”顾名思义,大荒之地应该是满目疮痍、枯草一片,为何文中的北大荒给人的感受如此之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昔日北大荒

北大荒,位于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在那里,严寒的冬季每年长达半年之久,极端低温达零下40多度;而到了夏天又酷暑难耐,瘟疫肆虐,野兽成群。著名诗人聂绀弩写过这样一首题为《北大荒歌》的诗:“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诗中的北大荒是千百年来未被开垦的、人迹罕见的亘古荒原。其实北大荒并非荒地,实为“宝地”。那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势平坦,降水充沛,有着极为肥沃的腐殖质黑土层,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也是农业发展的“风水宝地”。

1947年,正是新中国诞生前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解放战争打响了。按照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一批从延安来到东北的军队干部率领部队挺进莽莽荒原。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他们餐风饮露,顶风冒雪,播下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第一粒火种,创建出第一批国营农场,努力开荒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方作战。

队员们,这幅木刻套色版画:《第一道脚印》,由画家晁楣作于1960年。画作中乌云低垂,寒风呼啸,几名战士扛着设备,拄着木棍,艰难行进在茫茫雪原,身后留下一行脚印……描绘了转业军人进军“北大荒”初探荒原时的艰苦场景。

图片
图片

版画《第一道脚印》 晁楣作于1960年

今朝大粮仓

大家请看《老兵新传》片断。

这部1959年的电影讲述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们脱下军装,拿起锄头,来到东北边陲开发北大荒的动人故事。当年,老兵们就是用以苦为乐的英雄气概、钢铁般的坚强意志、火一样的战斗热情,奏响屯垦戍边奋斗者的号角。

经过7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北大荒已经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开垦初期,这里年产粮只有0.048亿斤;2021年,这里粮食总产达到460亿斤。70多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8741.4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888.6亿斤,为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爷爷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说:“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北大荒能有今天不容易啊!”“真是居功至伟!”

磅礴伟力——“北大荒精神”

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到富饶丰盈的“中国饭碗”,北大荒不断刷新的增产数字背后,是闪耀精神之光的磅礴伟力——北大荒精神。

图片

★ 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北大荒人的本色。

艰苦奋斗是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体现了北大荒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这首当年流行的歌谣,是北大荒艰辛创业的真实写照。没有住的地方,就砍木条打土坯、建马架子住;没有农业机械,就排着长队、喊着号子用人力拉;饿了掏把黄豆吃,渴了就喝堑沟水,蚊虫咬就用手拍……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物质条件的艰苦,并没有让拓荒者们退缩,他们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创造了人类垦荒史上的奇迹。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年在延安带领三五九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王震将军亲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垦荒期间,先后有14万转业复员军人、1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陆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几代农垦人前赴后继,用青春、智慧、生命浇灌黑土,让莽莽荒原变成锦绣良田、丛生荆棘变成滚滚稻浪。

图片
图片
图片

队员们,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积累并长期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作风。“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习爷爷多次强调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我们队员要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继承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传统。 

★ 解放思想、敢闯敢干的勇于开拓精神,是北大荒人的法宝。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精神的灵魂,体现了北大荒人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进取意识。在北大荒的发展历程中,许多青年建设者主动来到这里,各显其能,奉献力量。1948年,18岁的梁军作为唯一一名女学员参加黑龙江北安农垦举办拖拉机手培训班,结业后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1949年10月,梁军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6月,以她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从此,梁军率领的女子拖拉机队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祖国耕耘拓荒。她的事迹被写进教科书、拍成电影,她驾驶拖拉机的英姿被印在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钱上。

图片

1955年,北京5名青年响应“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向组织递交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倡议书,首批60名垦荒队员随后抵达黑龙江萝北开荒。在“向荒原进军”的过程中,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把青春留在了“黑土地”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大荒人努力书写新时代改革发展精彩篇章,从卫星定位耕作、云计算技术精准管理,再到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这片热土上不断创造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奇迹,北大荒人科技创新,努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北大荒每一步都是在开拓创新中前进。我们队员要从小立志,怀揣梦想,勇敢追梦,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将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 胸怀宽广、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是北大荒人的信念。

顾全大局是北大荒精神的品格,体现了北大荒人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家国情怀。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他们都能咬紧牙关,服从大局,舍小我为大家。1959年至1961年,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北大荒人勒紧腰带,精打细算,宁可将霉变的小麦当作口粮,也要把好的粮食都上交给国家。2003年非典期间,垦区连夜制米,装满新米的列车驶向北京,2000多吨精制大米摆上了超市的货架。2008年汶川地震后,垦区用三天时间紧急加工2000余吨北大荒优质大米,通过专列运往四川灾区,全力支援抗震救灾。2020年疫情期间,北大荒紧急调运大米5000吨,确保北京市大米价格稳定,又先后紧急调运大米、玉米、豆粕驰援湖北。

顾全大局的坚定信念,让北大荒人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永远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70多年来,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征程中,北大荒重任在肩、不辱使命,已成为国家靠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图片
图片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行动有担当。我们要发扬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成立“手拉手”互助小组,主动帮扶学习、生活有困难的队员;进社区开展“红领巾送温暖”活动,为空巢或孤寡老人表演文艺节目、打扫卫生,慰藉老人孤寂的心,送去红领巾的关爱,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 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北大荒人的品格。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北大荒人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思想境界。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进程中,几代拓荒人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创造了“荒原奇迹”,实现了从北大荒向“北大仓”的历史性转变。在北大荒博物馆内一面长达25米的铜墙上,镌刻了1.2万多名长眠于黑土地的名字。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年龄最小的还不到20岁。他们之中,有人在开垦荒原时被茫茫无际的沼泽地吞噬,有人为了抢救国家财产献出了生命,他们用理想信念和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英雄赞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是农垦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啊,北大荒,我的北大荒,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一首《北大荒人的歌》,唱出了北大荒人无私奉献的心声。

图片
图片

队员们,我们要学习北大荒人的奉献精神,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公益服务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如,在队集体中认领一个“小主人”岗位,自主上岗;在社区中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做文明小使者。从小培养和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为学校、为家乡做出更多的贡献。

队员们,一部北大荒发展史,就是一部壮丽史诗。北大荒精神,是在黑龙江垦区极其艰苦的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乃至鲜血培育和传承的。时至今日,北大荒精神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习爷爷说:“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队员们,我们是强国新一代,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要继承好、弘扬好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就一定能够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创造新时代的新荣光。

图片

作者:

邵晓玲,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副大队辅导员,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少先队张海涛名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泰州市教学能手、兴化市“十佳师德模范”。

图片

作者:

张海涛,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兴化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少先队张海涛名辅导员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少先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泰州市学科带头人。

撰稿:邵晓玲、张海涛

编辑:刘芳

审核:华耀国、夏铜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