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金色年华554 2022-05-10 发布于江西省

文/孙海帆

(21)、张家:“特立独行”的大家族

时至今日,人们都觉得江南水乡象征着中华的诗意、浪漫与婉约;青瓦白墙代表着中国建筑的简洁、明快与安逸。可实际上,青瓦白墙成为主要的建筑形式,多少还是表现了中国当时在建筑材料上的匮乏与落后,在清末民初,西方国家的建筑材料已经以钢筋水泥和玻璃为主了,而我们还在用木料、青瓦、土坯和白灰,由于这种建筑最怕火灾,所以,在100多年前,一到晚上,在大画家吴冠中画过的那些房屋和街道里,就有打更人提着灯笼或铁皮灯,敲着竹梆,此起彼伏地用吴侬软语喊着“天干物燥、当心火烛”!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吴冠中画中的江南水乡

涉及火灾、交通、盗窃、拐卖妇女儿童等安全问题,除了“打更人”的“温馨提示”和自我防范意识,更多需要政府和民间组织的积极救援,比如环太湖的江南水乡就有“救熄会”或“救火会”,也就是今天的消防局,那里备有水龙、水桶、水枪、斧头等消防设备,江南人一般称之为“太平龙”“太平桶”“太平斧”,“救熄会”没有编制,平时也不养人员,火灾一起,铜锣敲得山响,那些完全义务、不拿报酬的“救火员”,其实就是一批热心公益的店员、作坊工人或其他人就从四面八方冲出来合兵一处,全力扑灭火灾。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位于南浔太湖以北的无锡巡塘镇“救熄会”旧址

在1900年新世纪到来前后的某一天,浙江湖州南浔镇突发火灾,富甲一方的南浔有正规的“救火会”,这次担任救火任务的是南浔“四象”之一的张家救火队,队长是张家掌门人张颂贤的次子张宝善的“老二”张静江,张静江也是“张家救火队”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身先士卒,一头就扎进了火灾现场,没想到,他不慎从高处跌落摔了腿,最终恶化成了一个跛足者。当然,关于“张家二少爷”跛足的由来,也有传说是少时顽劣的他好骑马,经常在镇子里纵横驰骋,是从马上摔下来受伤的,可不管哪种说法更可靠,张静江从十几岁就因伤致残却是真实的。

张静江的南浔张家,是比他母亲庞家更有财力的“大象”(财产千万两以上),为了保证生意的安全,防止太湖的“湖盗”干扰他们和其他家族的生意,他爷爷张颂贤在那时就拥有自己的“西洋”炮舰,装备了洋枪洋炮,除保证湖州至上海运输生命线的安全,还配合官家巡逻缉私,其财力之雄厚可见一斑。但是,被爷爷和父亲寄予厚望的张静江却成了残疾人,这未免给这个正在兴旺时期的家族带来不少遗憾,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一个腿脚不方便的人在人生前程和事业上必定受到影响。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张静江南浔故居

不过,对张静江来说,长辈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因为他不但继承了张家精明的生意头脑(据说张家还有一点犹太人的血脉),且为人行侠仗义,遇事有见识,最重要的是,他做的一切既不同于“家传”也不同于常人,所以他后来就成了清末民初第一位“身残志坚”和名副其实的“特立独行”的人。

任何“残疾人”要成功,首先要克服自卑心理,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把自己当残疾人。1902年,25岁的张静江得知自己的“哥们”李石曾(清军机大臣李鸿藻之子)加入了清廷驻法国公使“代表团”,他便要求随行,结果公使孙宝琦竟然答应了,这样,张静江便于12月底一瘸一拐地出现在了巴黎的街头,比后来赴法勤工俭学的革命家们早了近20年。

张静江是“含金量”十足的富家子弟,到了法国后他没和李石曾一起去读书,而是考察欧洲市场,准备在法国开贸易公司,一年后,他就用他父亲给他的30万两银圆在法国开设了运通公司,公司从中国丝绸和茶叶开始,逐渐发展到绸缎、地毯、漆器、竹器,后来又经营名贵的古董、字画、玉器、瓷器和青铜器,因为此,张静江成为中法贸易中在法国开公司并赚了大钱同时也开创了先河的人。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张静江与原配夫人姚蕙

走出封建的国门,来到世界上精神最自由的法国,张静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年下来,他虽然公开身份是清廷派驻法国公使的一名外交官,但观念上已经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思潮,主张思想解放、实行社会改革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并成为“革命派”的一员。

在旅法华人的“革命派”中有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人,1906年,他们在巴黎成立世界社,活动经费无须担心,全由“财大气粗”的张静江承担,世界社办杂志、出版图书,宗旨明确即“本报议论,皆凭公理与良心,冀为一种刻刻进化,日日更新之革命报”,其中文章大力鼓吹革命排满思想,反对君主立宪,介绍世界各国“革命形势”和风俗地理与民主制度,强烈抨击清廷专制,号召进行社会革命,而如今如果有机会看看到这些文章,多少还会有既视感,让人难以相信这些都是100多年前中国人写的。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张静江主持的《自由世界论文集》封面老照片

当然,只凭几篇文章是难以动摇清廷根基的,这需要革命者的实际行动,当1906年“行动不太方便”的张静江在往返于中法之间的远洋轮船上,他迎来了自己直接“投身革命”的重要机会---遇到了孙文,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又是自我介绍又是提出在经费上要全力支持孙中山,而孙中山却对这个清廷官员有所戒备,显得不那么热情,急得张静江想跺脚都没法跺,他对孙中山说:“你不要瞒我,我知道你是孙文,你不要以为我是反对你的,我却是最赞成你的人。”说完了也不管孙文信不信,就拍着胸脯跟他说以后革命起事需要钱就拍电报过来,“取款密码”为“A”代表1万,“B”代表两万,“C”代表3万,孙中山将信将疑,结果次年孙中山先试着给张静江发了个“A”,没想到很快张静江就寄来了“革命经费”1万元。

事实上,自此之后,张静江乃至湖州南浔张氏家族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财力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资金和不动产都投了进去,因此说他“毁家襄助革命”毫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张静江在辛亥革命前后对革命的捐款达110万两白银,按购买力比价折算到2006年的数字,大约相当2000万美元,而张氏家族的总捐款数大约在130万两白银以上。

张静江被称为“民国奇人”,孙中山也称其为“革命圣人”,蒋介石尊他“革命导师”,实际上,如果没有他的鼎力相助和仗义疏财,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迅速崛起都会艰难许多。不过,由于他是“四一二”政变中最重要的提议和推进者,所以,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逐渐被淡化。1950年,传奇一生的张静江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73岁。

在南浔“四象”中,张家和庞家是亲家,庞青城即张静江的舅舅,张、庞两家除了有张静江和庞青城这两位热衷“拿钱搞革命”的人之外,也都出了好几位“拿钱买藏品”的收藏大家,比如业界公认的二十世纪字画六大收藏家中,庞家有庞元济,张家则有张葱玉,他是张静江堂兄张石铭的孙子,他与爷爷张石铭、父亲张叔驯都是书籍、古币、书画方面的收藏大家和鉴定家。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一代文物鉴赏大家张葱玉(1914-1963)

年轻时,张葱玉本是上海滩有名的阔少,可以说是享尽人间繁华,日日挥金如土,要命的是他有个奢赌的习惯,输了钱就拿家藏的“国宝”级的字画去抵押,最厉害的是把自家产业上海大世界输掉了,这样到了1947年,他得到的200万银圆遗产就全输光了,所以,如果说他家人是带着价值连城的藏品进入新社会之后又卖或者捐给了政府的话,他就是带着“一穷二白”的身份进入新社会的。不过,这个也很“独特”的张家子孙“自带财富”,由于在书画鉴定上功底深厚,于是凭此一技之长,他受邀担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社长,而也由此机缘,张葱玉为国家文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终成解放后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中国传统鉴定书画方法的集大成者、公认的中国书画鉴定界泰斗级人物,遗憾的是,1963年,这位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鉴赏家英年早逝,终年49岁。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张静江(1877-1950)

张静江在婚姻上比较“节制”,只是在原配姚蕙去世后才续弦娶了朱逸民,不过他却是个“多孩”父亲,两位妻子总共给他生了10个女儿,2个儿子,家里“鲜花盛开”,尤其原配所生的5个女儿,个个都极具个性和风采。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张家“五朵金花”合影

和民国时期很多名媛不一样,张静江原配的五个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巴黎(最小的菁英1910年生于巴黎),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全去了美国,所以,这五个女孩接受的完全是西方的文化、艺术教育,不但每个人都会弹钢琴且各有特长,她们后来有的成为了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女画家、服装设计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且都“嫁的好”。长女蕊英嫁与川沙富商瞿谷卿之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留学生瞿濂甫(志洁);二女儿芷英嫁与著名实业家、美国留学生周君梅;三女儿芸英嫁与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也是留美学生陈寿荫;四女儿荔英嫁得“更有个性”,她的丈夫是孙中山的外事顾问、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陈友仁,陈友仁比她大31岁,比老丈人张静江还大两岁;五女儿菁英是位服装设计师,嫁与著名的病理学家、1940年代后期的国民政府卫生部长林可胜,而由于这“五朵金花”和后来的同父异母的七个弟妹及后人都分散在中国大陆、台湾、北美及欧洲,因而张静江家族也从南浔镇“走向了世界”。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一):张家:“特立独行”大家族

张静江四女张荔英油画作品

张静江与蒋介石两人相识于民国初年,之后这对“拜把兄弟”恩怨情仇几十年。于私人事务上,张静江是蒋介石与陈洁如情感关系的促成者,且张静江继配妻子朱逸民及原配的几个女儿与陈洁如也亲如姐妹,但张、蒋二人看上去却没有“远亲”的瓜葛,不过由于他堂兄张石铭的孙媳席与时家与“宋氏三姐妹”的宋家是近亲,因而张静江与孙中山、蒋介石等“革命同志”实际上也都是远亲,于是“民国的近亲与远亲”回到上海,走进“席家花园”(未完待续)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若信息有误,欢迎留言指正,照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即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