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兼融诗书画艺术之美

 二闲居 2022-05-10 发布于福建省

图片

◆ ◆ 




赏石,兼融诗书画艺术之美

每当看见奇石,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书法和诗词。古往今来“诗书画石”乃密不可分的艺术范畴,是传统文化特有的现象。诗书画界名人与奇石结下不解之缘的那些趣事儿脍炙人口,如唐朝的王维既是著名的田园诗人,又是文人画的首创者,宋朝的苏轼既是大词人,又是著名的书画家……善书善诗善画而痴于石者不胜枚举,这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赏石文化现象。

图片

石传千古佳话

晋诗人陶渊明每次醉酒归来,便“醉辄卧石上”,逍遥自在,诗兴大发。唐代宰相牛僧孺 “与石为伍”,“待石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酷爱太湖石,鉴赏总结瘦皱漏透,赏石名句频出。”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对柳州的秀石、石砚多有描述,精通石理,提炼总结出“形、质、色、声”四大要素。宋徽宗酷爱山石,对奇石有独到的鉴赏力。而米芾更是书法界和奇石界的传奇人物,他一生博雅好石,精于书法,拜石古石流传至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士大夫爱石、痴石、恋石不胜枚举,苏轼、范成大、米万钟、乾隆、蒲松龄、郑板桥、沈钧儒……皆当为此中翘楚也,究其原因,这皆源于赏石与诗书画在艺术鉴赏上有太多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石有诗境之美

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应首尾相连,起承转合,朗朗上口,清雅脱俗,读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一块上品美石得兼具整体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等美学要素,而这些特征恰恰如同诗书之妙品所必备的特质。美石朴拙天成,自然完整,浑然天成,观之则惟妙惟肖,读之则韵味无穷,悟之则鸿远旷达,思之则万象横生。石韵恰如诗之要旨,诗之主意,诗之神韵,诗之灵气,无论是造型石还是画面石皆具备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

图片

石有文赋之美

文学家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倾注于笔端,展现自我精神世界,表达自我高尚节操。文赋之美正如司空图所言“无字处皆其意”,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赏石出自天然,蓄意深邃浑厚,衔旨遥远无定,经过藏家赋予主题和妙意之后,层层生情,层层入景,叠加着进入更深的情境。无论是具象、抽象、意象和幻象皆可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皆能给人一种空谷传声,幽静深远的精神意趣。

图片


石有书法之美

书法是在黑白世界之中表现人的生命节律和心性情怀,在黑白的强烈反差对比中,虚处见实,实处见虚,从而品味到元气贯注的单纯,完美,简约,精微,博大的艺术境界。赏石妙品也和书法作品一样,需要整体风格协调,通篇气韵贯通,布局引人入胜,行气摇曳生姿。石上纹理和章法的虚实相生之间,避实就虚,空灵剔透,玲珑可人,有一种自然意境蕴涵其中,美妙的线条往往如同神来之笔,显示出空间的无限和时间的无极。

图片

石有画意之美

古典绘画令人感觉奇妙无穷的是意境,是飘渺而不可捉摸的感觉,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之境,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神,“自然天成,阴阳组合”之妙。美石的无穷魅力正在于它令人沉溺其中的意境美,这是赏石审美的最高境界。美石形简意远,表现一种超脱的意态情趣,使观赏者由景生情,回味无穷。有时候,神品美石甚至超出了自然的情和景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石上画意如镜花水月,若虚若实,若雁过寒潭闻余声,可谓灵想之独辟,疑非人间所有。

图片

石生万象物语

美石之妙在于它天地独存绝无重复的唯一性,在于它数人一观其意不同的奇妙性,更在于它具有诗书画印等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性。在石头之上我们能看见“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绝美姿态,看见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浪漫场景,看见皑皑雪山千里冰封的壮观景象,看见黄山的云鹤青松奇绝峻美,看见惟妙惟肖的文化故事……无数的千古佳话、万象物语皆能通过各种石头的形态或图纹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图片

石展东方神韵
石上呈现的诗书画韵,可以体悟到悠远脱俗的意蕴,能收四时之烂漫,纳千顷之汪洋,网天地于门户,饮无穷于自我,察万物于细微,感天地之浩渺、知苍穹之博大……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情境氛围里赏石、拜石、咏石、书石、画石,把“诗书画石”融为一体乃东方特有的人文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