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学英文的那些事

 还俗 2022-05-10 发布于广西

图片

Hi~ 我是一个不正经的英语爱好者,梦想是做一个梦想家/旅行家(也可以说是不务正业的青年)。叫我莞怡,Ella都行(在国外用中文名别人实在记不住)。感谢你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读这篇文章,这对我是一种极大的认可。我虽非名校教授,中美ABC,但貌似还有几把刀可以耍耍。因受于很多朋友的好奇和鼓励,便撰写本文立志于分享和解答各位关于学习英语的疑惑,其中囊括“口语不好怎么办?”“听力为什么总是太快听不懂?”“单词要怎么积累量”等等等等常见问题。如有文笔不清的地方还请谅解。其次要申明,此文非教程或圣经,feel free to agree or disagree.如果你喜欢我说的,或者想要看到更多更详细的经验分享,还请点文章最下面的“赞”!

欢迎大家留言、回馈给我的微信ellawzhu,让我有可以汇总更多的idea以便再次跟大家分享!

温馨提醒:以下内容可能含有看似极端或是不寻常的看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咎。感谢!


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my father, I wouldn't be where I am without you.

受广大群众要求,我先便在这里念一点英文热热身。。

I live in a lovely place. It is a small farm, just a few acres, but it is beautiful. I created this farm over many years, and it is still evolving, and will continue to for many years hence. I never intended to be a farmer and yet it feels right. I enjoy a connection to the land, to the animals here, and I am endlessly thrilled to make food and to feed people.

The prmiary product of this farm is cheese. A small herd of Jersey cows also call this bit of ground home. Twice a day they head down from the upper pastures to the barn. There I will meet them, milk them and in the hours and days to come transform that milk into cheese.

When I say that I live in a lovely place, I also mean place in the abstract sense. I work for myself; I have no boss.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it is a perfect job, or one without challenges. Each day brings new setbacks and new rewards. This farm, this business, changes every year, sprawls in every direction seemingly without a plan. I pretend to control it, but often it controls me.

This is the story of a farm. It is the story of my journey from the city life of a restauranteur to my present life as a farmer. It is not a cookbook, although the preparation of food is discussed. It is not a how-to guide to farming, although much can be learned about farming from these pages. It is not a treatise on agriculture in America, although I certainly have opinions on the health and viability of small farms.

My wish for this book is to add a perspective on the food we eat: where our food comes from, what goes into producing it and how it was traditionally prepared. I would be thrilled if some who read this book quit their day jobs, moved out of the city and built small farms. I doubt, however, that this will happen, and I wouldn't necessarily recommend it. I would be content if the reader, while at the supermarket the next week, picks up a small round of cheese from a local farm, pauses and contemplates how it was made. If that reader looks at carrots at the farmers' market next weekend and marvels at their existence, picks them up and smells the earth that they had come from hours before, that would bring a smile to my face.

--《Growing a Farmer》讲的是一个农场主的历程。

我的故事

一直以来身边都有同学、朋友、甚至路人问我,“你是怎么学好英语的?”或者“你有什么诀窍?”在感到荣幸的同时,我一直以来都不能很好解释地条条是道。总是象征性地概括,也甚至不愿分享--怕别人不认可自己,或是显得居高临下衣锦还乡。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机构、老师、书籍、甚至是长微博会给你各式各样的道法、窍门和捷径。也有很多专家、母语者在传教学英语的真谛。“应试”,“全浸泡”,“外教”,“商务英语”他们会这么分。所以你有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我的权利,但是如果你认识我,或者你在看我的文章,那么你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认可我学习的成效和方法。

有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要从哪里学起?要怎么学?要用什么教材?要听什么材料?”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我不能给你一个精准的答案因为我不了解每一个人的状态。但幸运的是,材料、教材这些只是工具,学会怎么利用才是关键。

同样的问题曾经的我也问过。从小到大我背过单词,学过新概念,看到老外总是热情地say hi(但是就没有下文了),但是还是被现实所打倒--每次在国际机场,看到全英文的带着丰富图案的报刊杂志,很想要看懂甚至在飞机上“装装b”,但最终总是打退堂鼓。我也想像老外一样,能基本地对话、看一些日常读物。当时的我,从来没想过或许有一天也能出国求学,甚至和一个外国人谈恋爱*。

*答应我不要因为学英文而外国人谈恋爱!

我初二的暑假也报过快速雅思班。大家都为初三做准备在上补习班,而我却在一个机构里报名了所谓的雅思班。一天下来老师就发了无数张单词表、句型表。学习成了一种任务,上课则是为了打表。正当我疑惑,有谁可以一天背30、40个单词,背这些又是否有用的时候,班上的一个大哥哥告诉我,他已经考了两遍雅思,都是5.5分。当时的我,不知道怎么样消化这个信息。而且燥热的天气做什么都不耐烦。久了,也懒得去上课了。听说,当时班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有些也放弃了。我也从此对这种私营的应试教育法失去了信心。无比受挫的我终于下定了一个决心。

因为对应试教育日渐疲倦,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便在高中就读不久便退了学,全身心地去学英文。我这么说,不是要贬低应试教育,而是个人觉得不适合自己。周遭的人都劝阻,说年纪轻轻何必如此着急。可是就算是完成学业,也很难学得好英语--体制里面的英语大将,寥寥无几就罢了,连外行人都感觉得到他们英语也并不是那么好(不信你可以听听新东方俞敏洪的演讲)。也有人说,出国了英语自然就好了,可是实际生活中确有那么多朋友在国外生活数十年还是不能交流。

我也不是要鼓励各位抛弃一切,牺牲前程地去学英语,只是想学好,一定程度的牺牲和痴狂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不对一个东西深深着迷,你怎么可能花时间去更加了解他?

背单词,词典,词汇量

你知道你的中文词汇量有多少吗?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你看得懂的字,听得懂的成语,写作用到的句子,这里面保守说也有4000,文底好的人上万都有可能。可是你又曾“背”过这些单词?

那个看似很酷炫的成语,貌似在生活中的对话里也经常用到。--我们总是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一些些词。就像我们会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国外的小朋友也曾被老师逼地拼写单词;但我们总是先学会说,再学会写。英文也是一样,你要先会用--具体这个单词怎么拼,虽然说很重要但是不紧急。

不管你学的是什么材料,又或者曾经的英语成绩如何,你都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词汇量是3000-5000(具体这些都是什么词,百度、词典、甚至各钟教参都会总结出来)。 说多也不多,但很多人并没有那么多,哪怕你学到了大学英语,或者过了四六级。像《老友记》和《绝望主妇》就是在5000以内的单词量,如果你听不懂或者看英语字幕不行的话,我希望你能真正地问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似懂非懂多少,只是“面熟”的有多少。一但你愿意赤裸裸地正对自己真实的“词汇库”,你就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

我虽然没有背过单词,但我对每一个认识的生词都很认真。花的功夫不比背单词轻松。比如说happy,我会试着用它造个例句,如果造不出来我就去查字典,然后抄例句,逐渐地自己也会能马上联想到句子。

我有一个装在电脑里的词典软件,所有的单词都是用英文来解释,例句还有发音。刚开始,我就对着电脑,把初中学过的单词用英文的方式去理解,把觉得不错的例句抄写在笔记本上,仿佛以前的摘写“好词好句”并鹦鹉学舌般的去模仿美式发音,训练连读。一天下来就看了几个词儿。

也有很多时候,一个生词要查无数遍、见了无数遍,再读到的时候便以习以为常了。但至少,我有去认真看的词都不会忘,而且知道怎么用。

很多人觉得一个一个查单词很枯燥似乎没有必要,其实忘记我们当时学中文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只不过那时候不懂还可以问家长、老师,不用词典或是总是口头理解的人文采和口才一定有限。现在学英文也是,一定要用到词典,才能给你一个最官方最全面的概念。而且最好是英英(用英语来理解英语,更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一开始可以用汉英词典帮忙。

其实不是比你一天能看多少个单词,而是是否每一个单词都明白地透彻,然后再在阅读和听力中悟出来自己的理解。

词汇的质与量

假设一对美国人在聊天,具体是男是女请自行想象。

“Hey what’s wrong with you?” 你咋了?

“Nothing, I’m feeling a little bit down 1.” 没,有点郁闷。

“Why though?” 为啥咯?

“I was so excited to see my boyfriend, but he cancelled our date. It’s upsetting. ” 我男票说好要约会的取消了,我原本老高兴了。不开心。

“Don’t be so frustrated! Come with me, we can go on a date!” 别气馁咯,可以跟我啊。我们去约会吧。

“Really? I’m thrilled! I’m down 2 for anything right now!”真的?太好了!我现在啥安排都可以!

“Let’s go watch a movie then. Don’t worry, be happy.”那咱去看个电影呗,别愁了,开心点哈!

第一个down是指 有点萎靡不振的,振作不起来的样子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具体的解释词典里会写很清楚)

第二个down+for 表达愿意做,乐意做某个计划。比如说你现在很饿,很想吃火锅,然后别人问你要不要吃火锅,你就可以说:“I’m down for it!”

我不解为什么英文里面看似很多单词都是一个意思。便研究了好一会儿同义词词典Thesaurus。 它告诉我什么时候用happy,什么时候用excited,或是thrilled。什么时候用sad,什么时候用upset,或是down, frustrated。

词汇量少不是问题,单薄才可怕。有些词就算记得起什么意思在文章中看到也不能理解。比如说 “get” “take”,如此普遍的单词,在朗文的词典里用20来种不同的用法。我虽然没有逐一地去查,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查字典、阅读、挖单词、看例句找“感觉”,对单词的印象就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个中文字而已了。现在要用英文说话或是写作,脑子里想的也都是英文。

关于单词的质量,没有任何诀窍可言,该查字典、大量阅读、听的积累,才逐渐悟出规律来。

简单说,单词量就像哑铃一样,你的肌肉还没有能力时就举一些轻一点的,等强壮了之后再加一点重量,不要一下子就立志举一个100斤的,这样不仅会弄的遍体凌伤,可能日后你连原本易如反掌的10斤都举不动了--学什么都一样,急功近利便欲速则不达。

和美剧、英文歌做朋友

曾经自制了一张纸条,长长细细的,宽度正好能盖住一般美剧里的中文字幕,厚度正好不透光。两端贴着透明胶,看美剧的时候就贴在电脑的屏幕上。

刚开始“研究”美剧的时候,我会先完整地看一遍剧情和对话,然后第二遍起把中文用纸条遮住,不断地暂停、返回和重播,久了,台词一句句地印在脑海里,句子的结构也清晰可见,看着曾经似懂非懂的单词也在实际情况下使用,似乎自己也知道如何表达词意。

《老友记》和《绝望主妇》,一个十季一个八季,我应该看过了几百遍吧。虽然两剧都很日常,单词也相对容易,但是一开始遮字幕虽然是痛苦,相当地不情愿。但就像学游泳一样,带着泳圈永远不敢游,学自行车带着辅助轮就一直都不敢平衡。一开始的难,在于你心里的不安。现实凶猛地告诉你:原来你听的懂的很少。但这很正常,因为学什么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一开始我并没有追求看懂每一句,有的时候剧就放着,然后自己做自己的事。偶尔听到了一句熟悉的台词,也会恍然大悟。逐渐地,我能根据上下文猜出来某个句型或是单词的意思。猜多了,意思就越猜越近,再不熟的,就去查字典,然后这个词就彻底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因为重复多遍,我早已对台词犹记在心,所以看到后面可以完全凭借英文字幕来理解。

还要感谢Justin Bieber,因为他当时写了很多歌词简单但耳熟能详的歌曲,我总是能背着歌词地唱出很多英文歌来。久而久之,自己也能学着说几句简单的话。看美剧的时候,也能注意听到一些弱弱的句子,比如说:“That’s right!” 或者 “What the hell!” 听到的次数多了,自己也跟着读起来,还带着调调。

以前我也害羞总是不敢把英文念出来,其实不是因为发音不行,而是训练地少,反应慢。后来我在查字典的时候,会特别注意每个单词和例句的发音,并逼着自己对着录音机念一句话,然后和美国人的录音对比。赤裸裸地,自己的不足暴露了出来。但也正是这样反复地训练,使我的发音和连读都易如反掌。

我虽然不喜欢背,但我喜欢背诵!电视剧电影里的台词,小说里的对话,或是一篇好文。后来,我会自言自语地学着他们说一些话, “I think you’re exaggerating, relax!” (你想太多了,别紧张)碰到烦躁的时候也会用英文骂骂脏话, “I don’t give a fuck, who the fuck do you think you are (我才不care呢,你tm以为你谁啊)?”再加上洗澡时唱的英文歌--我妈一度以为我神经病。虽然不是鼓励你要去学粗语,但是说脏话会给你带来说英语的动力,从而慢慢地更敢说!

口语和口腔没有关系

抱歉地告诉你,口语和你的口腔没有关系。

所谓口语好,一半是发音好,一半是写作能力好。自己发音不对,别人也听不懂。别人发了正确的音,由于自己没有概念,便也很难意识到是某个词。除了要发对音以外,你要有厚实的语言组织能力,以至于在对话、演讲中,可以快速地表达出句子。举个例子,伟大的毛主席一口湖南口音,但没有人说他口才烂。反过来,一个发音好的English speaker,未必总是奇语妙言。在美国也有很多脑残,说着弱智的话。

虽说对话是加强口语的一个最快最有效的办法,但并不适合每一个阶段的人。它能够提高你的反应能力,但前提是你要有一定的大脑词库,对常见的单词要有一定的深度理解。

就好比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和大学教授聊天,他们可能也能讲上几句,孩子的发音可能也很准,但不代表他就“口语好”,其对话也可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显著的帮助。

很多中国的孩子,总是急切地想和老外对话。看似也能自如地对话,但你真的都听懂了吗?你说的内容,对方有如你所愿地理解吗?

国足和巴西踢球,看似好像我们只落后几球,实质上只是人家打得没劲,也懒得和我们认真了,

真正的实力落差,局外人看比分是看不出来的。还是一句话,扪心自问,如果硬着头皮去跟一个native speaker说话,对话很难维持很长。

很多人说”要练口语”,要找英语角,要找外教。找外教并没有错,但很多事时候我们刀还不懂怎么挥就已经急急忙忙上战场,结果不尽人意我们却总是自我安慰到:“至少我敢说了。”“我能说几个词。”“大概听得懂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何必非要急吼吼?

比起刻意地去“逼迫”人家和你对话,可以试着去和偶然遇到的外国人打招呼。先从简单的自我介绍,问好这些开始。尽可能好好地组织一下语言,然后试着慢慢地发音,宁可慢也不可错--没有人会笑你英文念地慢“不地道”,但是你如果发不准又图速度快,不要说别人了,你自己估计也懵住。一般老外都会很热情地答复你,也会自我介绍,这时候你可以观察一下,别人是怎么组织语言和发音的。如果完全都听不懂,你可以点点头并说,“I see!”或者 “Sorry, I don’t understand!”目的仅此而已,千万不要逞强去硬掰话题。

如今的中国外教随处可见,酒吧、咖啡厅里基本上都有一两个老外。如果你在大城市,更是如此(我在福州都碰上了好多)。想说英文不是没有机会。

不要因为想去说话而在初期去英语角,人太多,话题太杂,反而一句都说不出来。相反的,试着课后或者课前去找你的外教,在街上、咖啡厅、酒吧里遇到老外,也试着打打招呼!他们都很热情,很真诚。我在福州已经遇到无数个老外,从来没有人觉得你会打扰他。只要你也真诚地say hi。

也不要找中国人聊英文,因为你们都不知道自己讲得对不对。但是可以找个伴陪你去跟老外对话。在保证学术严谨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协助。这样的对话,才有一定的反馈。

关于发音的小窍门:


出国前就要学好英语

初中的时候在新华书店里瞎逛,看到英文区里有很多双语书,左半是英文,右半是中文。《人性的弱点》--现在的我可以不查字典地一天看完全本,当时的我却只能磕磕碰碰地看完一页。

当时,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大学的公开课,而且很多都是双语字幕的。我虽然下载了很多集,但是却经常是把一集反复地看,跟着教授念,不会的单词就查。

为了适应原著的难度,新概念英语3、4的每一篇课文我都看、查的透彻。有的时候一个句子里面可能有3、4个从句我也能很清楚地明白意思。看得多了,偶尔也会背一背一些句子。

有的时候我很想马上看懂,就会先看一遍中文,再试着看英文。我记得我当时看《达芬奇密码》的电影版很受启发,并买了英文和中文版的原著。应该说这是我看的最复杂的书之一,里面的单词在日常对话中很少用到,所以一开始查单词非常吃力。但也是收获最多的。

如果你刚开始看原著,建议买一些青少年读物。亚马逊有很多英文原著,如果你愿意,我也可以送你一些。

不是说不出国也可以学好英语,而是不论你在哪里,只要努力就可以学的好。你不努力,在哪里都一样学不好。

如果你想快速地学好英语然后在朋友面前卖弄,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果你只想为了出国显得有面子,甚至在英语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出去,我要提醒你,到了国外你的英语并不会像魔法一般好起来。你并不会神奇地听得懂教授讲的内容,也不能看懂教科书。久了,你也并不会学到东西。所以我只能对你说,保持你对英语的好奇及热情,扪心自问有什么追求,自己实际程度在哪。

出国不是魔法,因为环境是被动条件。在国外却不跟老师交谈,不和外国同学做朋友,不去看看美国的新闻,不用英文宣扬你的本国文化,想学好英文,恐怕很难。

去咖啡馆,你不敢跟咖啡师闲扯。

出去租房子签合同,你总是充满疑惑。

因为不曾交流,你还是把外国人想的很神秘。

很多人急着想尽快出国,先通过应试恶补题海战术先把语言考试关过了先出去了再说,“难道要我在国内念个三年五年的?”他们会问。亲爱的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像雅思托福语言考试会难倒你吗?其实他们不是故意为难你,而是真真正正地考验你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应该说托福雅思是一个反应你的程度的镜子,如果你成绩不佳,应该反思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围绕着考题,盼望着漏洞和技巧。

其次,你想出去读书不也是希望能用英文来理解吗?假设真的让你走运,考到了合格线,你出去了不也是一样茫然?你不是还要在国内读个三年五年,你是就算出去了要读个三年五年!环境是自己创造的,如果自己不先在国内模拟真实的环境,到了国外,你也不会去跟同学、老师甚至路人交谈,环境对你又有何用?

我能理解现在学习的压力,还有父母、同辈的期望值。可是有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面子而沉不住气地出去了!不要轻易地想当然“我出去了自然有那个环境,有环境就可以学好。”现在哪里都有中国人,就算不说英文也可以混的好好的。“环境”也是可以被躲避,被取消的。

相反,如果你在国内一直看美剧,多去认识在中国的外国人,去买英文原著(或者找我要),就算你一辈子不踏入国外的土壤,还是可以自然地交流。而如果你准备好了,再去求学,这个时候你可以用英文学到很多意向不到的知识。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一对美国夫妻在福州开的孤儿院(隐惠园Hidden Treasure Home)是2011年当时的女主人很贴心地招待了我们,在助理小余的耐心翻译下,我以似懂非懂的状态,在真实世界里听懂了几句英文(以前都是只能看美剧)。而且,更让人兴奋的是,我也向女主人自我介绍了,并也试着讲了几句--包括她的回答,我也都听懂了。具体说什么了我早已忘记,但我记得当时,我笑了一整天。在此之前我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半信半疑,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也是增长了很大信心。

出国后事半功倍

是的,我很幸运,有机会到外国求学。但这不代表,留学是一条轻松的路。对我来说,和路人问路,向老师请教问题,听懂教授讲课,这些被动地理解早在出国前就已经熟能生巧。

但英语不光光是能看懂,听懂,和会问问题。

还记得我在美国上的第一个学期学的是心理学(Psychology 100)、政治(Political Science 101)以及英文写作(English Composition 101)。当时我怎么也没想到,难倒我的居然是写作这个看似“混混就能过”的课。

除开课堂讨论、课后阅读,老师还要求我们随笔,甚至题诗。更不要提那些恐怖的Presentation!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课堂上只有我和一个台湾人会说中文,但他总是坐在角落,似乎也不愿意被关注到。还有几个亚洲面孔却明显是华裔后代,看起来傲娇的,估计也不想理我吧。

不知道为何,周边的中国朋友都很幸运地选到了一个很多中国人的班级,而我却被撂在这里。关于这点,我不自觉地感到憋屈、绝望。虽然说自己不是一句话不会讲,但从来没有在一个这么多美国人的环境下发言过!每一句、每一字,都要在恐惧中斟酌、酝酿和反省。

正当我疑惑着要怎么撑过这场暴风雨前的平静时,老师让我们随便写一段类似于自我介绍的小文章,发回来的纸张上写着:'Hi Ella!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with me, and welcome to Seattle! Don't be nervous, nobody is perfect. '

”No one is perfect.“ 追求完美固然是真谛,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足,有的人多一点,有的人少一点,但总会进步,总会更完善。

如果我们总是想一次性就完美,反而无法顾全大局,也不敢付出一小步的努力。

虽然说我后来还是很害羞,但心里的紧绷的弦也算是松了些许。在班上也敢和身旁的一位黑人女生闲扯,第一天,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叫Faiza。后来,知道了她爸爸是英国人,妈妈是索马利亚人。再后来,我得知她的爸爸在她高中去世,她成绩突然下滑,所以来社区大学多修学分,提高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分)。

当时班上还有一个很高,很清爽,天天带着滑板,上课却很认真的混血男生,名叫Aleron。因为每一个课堂的同学都不一样,所以后来玩乐队的时候又碰见十分惊喜,他是声乐我是乐器。我们都是初学者--两个人都感觉都看到了救星。

一整个学期下来,可能是只认识两个人的原因,我都特别用功,一有问题就找老师,下课就跟Faiza一起去吃午饭,然后跟她扯淡我怎么学英文的,然后她很好心地问我要不要帮我“proofread”(帮我看有没有语病或是拼写错误)。到了期末成绩下来时,我们都是4.0满分。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也更加发疯图强--因为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常见问题

1. 你的单词量是怎么积累的,有没有背过单词?

首先,我们虽然可以为了打标考试去量化单词,但却不要以此去衡量自己的长进。有的时候你哪怕一天甚至一个星期只能掌握3、4个单词,知道怎么念,怎么造句,与其同义词的区别与联系,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进步。虽然无法用“量”去衡量,但是“质”却不骗人。靠背单词或者对很多单词只是面熟但拿捏不准的,就算有量也是虚的。

相反,如果你勤勤恳恳耐心仔细去查阅每一个陌生的新词,又或是以往“似懂非懂”的,学习的效率也就越快,文章和听力难度也就可提高,所涉及的单词也就越多,所谓的“量”就无形地增多。背单词是无法提高单词量的。

2. 外教说,语法不重要,老师却要我们做题目,到底要不要学语法?

学语法不是知道怎么填空,ABCD选哪一个。而是知道句子的结构,原理,更重要的是懂得怎么正确使用,不要讲病句。

很多老外自己语法成熟,却早已忘记很多“原理”和“法则”这种学术语。所以当他看到我们过分研究题目和理论时,对我们说不要学。

其实你并不需要抱着语法书做语法习题,只要你能保证,碰到陌生的结构、句型能够分析得来,借助老师或者语法书的帮助,理解就可以了。

3. 为什么我教材能听,但新闻、美剧总是那么快而听不懂

不是新闻美剧太难,而是教材太简单!

所有的教材,不论多难,都需要照顾一个外国英语学者。不光是语速放慢,连用词都及其“简易化”。最简单的美剧也至少有4000的单词量,你听不懂不是耳朵的问题。

4. 为什么我其他都好,唯独口语不行?

很多人觉得我高考四级六级八级考试好就是“其他都好”,殊不知考试的成绩跟你英语能力丝毫没关系。去考下托福或雅思,看看你真的其他都好了吗?

吾日三省吾身,自己掌握的词汇有多少,大脑里有多少内容,没有内容怎么知道说什么?没有语法概念句型结构怎么组织语言?平时看到单词也不试着去发音,也不听听美剧里讲话的语速和连读,你嘴巴怎么敢动?

很多书教你背句型,给你100句或者1000句情景问答。却殊不知,口语不是单方的排解,而是双向的对话交流。是,你可以背个问句,但是对方要是回答的内容超出你的“模拟”呢?如果对方讲的很快,你又还来得及答应吗?

5. 市面上有好多“应试英语”“商务英语”“出国英语”“企业英语”“雅思托福英语”“SAT英语”“GRE英语”“新概念英语”,我到底要选哪一个?

我只能说,很多东西,换汤不换药。

很多东西只是标签不一样,加大吸引的客户群而已。其实英语好就是英语好,没有分“我新概念英语好,但是我出国英语不行”。只是说,你新概念英语里学到的单词、积累的词汇量、句法句型还没有达到可以在国外的日常对话中自如交流的标准。

判断一个课程的价值,首先要看这个老师的“资历”:他的语音怎么样?他又看的懂美剧新闻了吗或者他会说几句简单的英文吗?他自己的单词量又如何?你能想像他跟老外的对话如何?他是怎么学英文的?如果他只是“言传”没有“身教”,朋友们大可不必浪费钱。

再来就是每一个阶段的要求不同,我对所谓的“企业”“商务”英语的理解应该就是“日常、工作专用的”英语。那么这是很容易的,掌握(是掌握!不是背!)了3000-5000高中、大学里囊括的单词,可以应付的情况就多了。

再难一点就是雅思和托福,因为有些阅读是国外大学教科书里摘取的。大概要7、8000左右。

然后SAT和GRE是程度最高的(他们还有考数学)。

有些单词你需要看词根*(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因为很多单词真的非常不常见,连美国人都未必考得好的。

心态、沉淀

Back to the first topic: “Where should I start?”

其实,现在的你,就好比一个从来都没有健身的人进入一个装备齐全的健身馆,你既可以选择锻炼肌肉,也可以选择跑步加强耐力,也或是舒展身体地练瑜伽,有这么多选择但你却从来不问,“我要从何下手”。

因为你知道,不管练什么都比不练的好。不管今天练了多少,都会比昨天进步更多。只要你肯去,只要你稳定规律地练,你都会比以前更健美。

只是,我们在学英文的时候,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总是有很多质量考察:雅思、托福以及各类级别考试。我们常把这种“证明”当作目标,却往往忘记了自己想学英语的初衷:交流、阅读、使用。

所以,比起问“我要从什么学起”,你应该问,“我要学到什么程度”。不是雅思要考多少分,也不是比赛要第几名,也不是出国念什么大学,你应该扪心自问地把握自己对英语的掌握,并提问自己还想提高多少。

人要想的远,但是要一步一步地走。

如果你的发音还不行,就先花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练发音。找个外教,或者像我一样跟着词典的例句读,然后录音做比较。网络上也有很多音标教程,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源。从前我对英语中的连读一直很头疼,所以第一个月就一直听词典里的例句(语速慢),然后放松的时候就听听美剧、英文歌,久了之后自己也敢“连”。也许你要花两个月,也许你只要一个星期,快慢这都没所谓,重要的是你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实打实地去加强。

如果你还不能快速地表达,何尝不试试慢速地?想到一句话的时候,写下来。试着改改,看能不能写地更加精确。看到一句好句,试着背诵下来,说不定下次能用到。

如果你不能快速得理解,何尝不试试慢点先?认认真真地看一篇难度适中的文章,琢磨一下句子的结构,还有作者的用词,是不是有可取之处?比起全部听懂,试着去听听简单的美剧或是新闻,哪怕你就听懂了一句,那也是属于你的知识。

学英文最忌讳的,不是花的时间少或是进步慢,而是走路都还不会走,就想着跑步。

It’s ludicrous to run before you can walk.

当然,人在当下往未来看,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何必担惊受怕?你担心你的努力会落空,可是你又想过如果什么都不做英语也不会神奇地好起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我在这里慢点,你在那里快点,大可不必去争锋相对。

积累的过程痛苦的不是慢、和耐心,而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所带来的恐慌。“我到底要学到多久才可以xxx(去国外念书,看得懂美剧etc目标)?”或者“我怎么连这个都看不懂”或者“为什么我进步这么慢。”我相信每个人在学习的时候脑海里都有浮现这些声音。

我喜欢的一个作者David Shenk在《The Genius in All of Us 我们都是天才》中说到:“Greatness isn’t just one step beyond mediocrity, it transcends mediocrity, and it does so by taking one step beyond, and another step beyond, then another step beyond—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tiny steps until the distance can neither be measured or fathomed.”伟大不在于比平庸多高一级,它超越平庸,人要跨过平庸一小步,然后再多跨一步,再来一小步,上百上千的一小步在铸造了伟大而无法计量的历程。

从菜鸟到高手,不是一步登天魔法奇幻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太纠缠着宏大的目标,却对一点点努力和进步嗤之以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雅思托福班,真正分数有优势的却只是少数*。语言机构总是给予学生和家长保证,而我们也急不可耐地想一步到位。一边是为了赚钱,一边是童话般地向往。所谓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中国雅思的平均分为5.5,托福为85左右;而同样作为亚洲人的香港、东南亚的学生分数大大超越我们。

我知道其实你不是不肯努力,也不是没有实力。有的时候我们学习真的是很孤单的一件事,不是说没有同辈在学英文,是自己的进步不但比不起别人,而且只有自己能看见。更不要说外人的鼓励和打气了,所以我在这里想对每一个人说:

相信自己有在进步,即使过程很缓慢,可是你一定可以学得好!

很多人可能会说,感觉你这么学好辛苦又枯燥,有没有轻松一点的办法?其实,我在一开始的时候一天也就是花一小时或者半小时的时间学,而且效率也很低。人不可能在初期就全身心地投入一个东西。当然,现在我已经把学习当作家常便饭,每天翻翻词典也不觉得痛苦。轻松是相对的,学多了自然会想多学多研究。

我一直很懒惰,记性也有限,但是既然知道要付出,我哪怕每天只看一点,或是一直重复,也就习以为常了。

而且,万事开头难,一旦你找到节奏感,哪怕一开始再慢,速度和效率自然会提高。学起来也就更有动力,更不显枯燥。

以前,我可能一整天下来就看一页小说,或是一集美剧,第二天可能还要重复回去看里面讲到的词;现在,我可能看很多集或很多页都很难碰到一个生词,就算去查,也很快理解。

速度和技巧都是沉淀出来的。

窍门和技巧不是没有,但这因人而异。很多人抱着捡便宜讨方便的心情对窍门太着迷,到最后反而没有办法沉下心来领悟。没有体验,哪来心得?没有观察,哪来技巧?

一个钢琴家,要经过多少枯燥的手指训练,才能在外人的眼里弹奏一首宏伟的曲目?

一个田径运动员,要受尽多少看似无趣又无关的小组训练,才能看似轻松地跑出佳绩?

在别人看来都很枯燥、艰难的环节,却带给了有心者们无价的茅塞顿开。

对你来说是枯燥,对有心人确是进展。往往越是追求简易、轻松的学者,越是一直无法学好。经验可以分享,但不能传授。技巧可以交流,但也只能靠你自己来领悟!

比起分享技巧,我更愿意点播、督促和鼓励你。当时的我,并没有任何人每天在身边“一把屎一把尿般”地上课,全部是我自己分析、补充、积累。对老师的过分依赖其实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我想告诉你:

“你一定可以学好英文,只要你愿意花时间”

“学英语并不是一场竞赛,没有人比谁厉害,只有你比以前的自己更进步了”

“宁缺毋滥,宁愿一天懂一点,也不要全盘似懂非懂”

“一定要时常认可自己的进步,哪怕是小的看不清”

///

自律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但太把学习当任务则物极必反。其实最好的学法是有弹性的,有的时候可以很享受放松,有的时候却必须刻苦钻研--综合起来,学习的体验带给你无数的成就感--每一次在电视里听懂的语句,每一次自己磨蹭出来的话,每一篇看懂的文章……

这些小小的进步证实鼓舞着你继续努力、保持的动力。虽然不是说学英文一定要废寝忘食入魔着迷,但在一定程度上,你得找到一个节奏,可慢亦可快,重要的是保持和享受这个过程。

有很多人怕学英文来不及,也有很多也认为自己已经太晚了。“在学校里没好好学,现在都忘了。”或者“我要在多少多少时间内学好!”第一,真正掌握的东西怎么会忘?你会忘记中文吗?你会忘记你的家乡话吗?没掌握的东西,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跟“时间”没关系。第二,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都有不同的安排,时间和效率更不同,何必强迫自己,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

比起担心“来不及”“比不过”,还不如担心“如何提高”。比起题目或分数,不如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单词,每一个例句,每一篇文章,和每一集美剧。

其实最近对时装和法国感兴趣,也兴许想用同样的方法学法语。虽然现在还只懂皮毛,但我对我的皮毛却很了解。但我不追求去法国念书,也不想看懂他们的书籍,所以我就只想学好口头交流,而且,我并不急着想马上学好。平时有空,就看一些基础的情景对话,在此过程中慢慢敲定语法、单词的意思。每一次学,都可以掌握一点点内容。比如说C’est rien!相当于It’s nothing!C’est 其实是 Ce est的缩写,等于It is。也可能日后会买一些像《小王子》的儿童读物,稳固词汇量,但是除此以外我别无所求。因为法国的知识分子也会说英文,法国的经典著作也有中英文的版本。

学什么都一样,要实事求是,不要自欺欺人。要讲精求细,而不能总是“差不多”和“想当然”。

最后,如果你遇到了瓶颈,疑惑,或是绝望,也不要觉得自己差劲,更不要轻易地放弃!相信我,我也曾经无数次地受挫,又无数次地振作起来。如果我都能学的好,那么我身边优秀的你们更加可以!

找我,或者找周边的同学开导都可以,千万不要憋在心里头。

这些都是本人浅薄之间,确实肺腑之言。

后语

在此感谢每一位给予我鼓励与支持的你们,我也很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每一个想发疯图强的你。

要谢谢家父从小对我的启蒙和引导,奠基了我对英语的热情,并给予我很多资源!

还要谢谢我初中的英文老师刘湘萍老师--谢谢你在那三年里认真负责并耐心地给我们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谓学海无涯,虽然今天我有资格说“我英文好”,但只能说我可以被动理解一些东西。比如说看(大部分)美剧、新闻没问题,跟人聊天也很少出现不懂的情况。但是我还需要进步,还没有“封顶”--我在看著作的时候还是需要查字典,讲话也会词不达意,演讲的时候还是会尴尬。

其实我也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希望能同大家一起进步、相互交流。


资源分享

LDOCE 5,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5th edition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五版(英英)[1本词典+1张软件安装光盘]

购买请戳:http://www.amazon.cn/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5-e-Longman-Pearson/dp/1408215330/ref=sr_1_1?ie=UTF8&qid=1442046550&sr=8-1&keywords=LDOCE

五颗星推荐!!我从菜鸟到现在都还在用的!!

电子版!超方便!装在PC或是MACbook都行。

单词,句子都有美式和英式的发音,可以训练发音,固定搭配,同义词鉴别,常用3000词汇有特别用颜色标注方便一开始着重看。

除此以外还有 汉英版的词典,以及《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和《同义词词典》(但这两,但是你只要有上面这个就够来。

语法书建议你买一个系统的,有权威的 比如《朗文英语语法》或是牛津的版本也可以 张道全的语法据说也不错。

初期用过的教材

(美式)

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

英语九百句《English 900》

(英式)

新概念英语2、3、4

建议:

这些教材我都是从中看几课就过了!千万不要咬文嚼字、为进度而教材地去看教材,尽量能结合单词、语法来深入学习,宁可一天只看一课,一个单词,或者一个语法点等等,也千万别“赶鸭子上架”般地去泛读一颗又一课。

强力推荐的美剧!

(排序从易到难)

《老友记》

《绝望主妇》

《犯罪心理》

《摩登家庭》

《实习医生格蕾》

《越狱》

《绝命毒师》

《生后大爆炸》

《豪斯医生》

《纸牌屋》

……

还有一些是目前中国没有的搞笑片:

《Bob’s burgers开心汉堡店》

《Archer 亚彻》

《Southpark 南方公园》

《Parks and Recreation》

时事及综艺电视节目(可以在微博上找到视频)

Stephen Colbert “扣扣熊” The Colbert Report (最爱)

Jon Stewart “囧司徒” Daily Show

Jimmy Fallon 的Late Night Show

Ellen Degeneres “艾伦秀”

Conan O’Brien “柯南秀”

Saturday Night Live “周日夜现场”

听的歌手(歌词从易到难)

Justin Bieber

Rihanna

Kelly Clarkson

Miley Cyrus

Chris Brown

建议一开始不要听像JayZ或者Eminem带有说唱的歌曲,语速太快,而且歌词大部分有俚语谚语,语法也不遵循规则,实在想听娱乐就好,勿深究。

重复看的原著

Rich Dad Poor Dad 富爸爸穷爸爸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 人性的优点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them 人性的弱点

The Da Vinci Code 达芬奇密码

……

一些不错的杂志(易至难)

Readers’ Digest 读者文摘

Cosmopolitan 时尚

Women’s health 女人健康

Time 时代杂志

Harvard Business Journal 哈佛商业

Economist 经济学家

……

蹲厕所的时候翻一翻,不必太过认真。

如何购买以上书籍、杂志、词典

亚马逊!淘宝!各大机场!上海北京广州都有外文书店,没有的话,新华书店里也有卖英文原著。另外,如果你实在买不到,可以找我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