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棋耍赖这件事儿

 新用户6968UzPy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可读可听,乐趣不同↓)

玩棋耍赖这件事儿

——老太闲聊《红楼梦》之二十二

生活中,玩棋也好,玩牌也罢,反正甭管什么游戏吧,玩着玩着,一方突然耍起赖了,这种事儿难免会发生。遇上对方是个脾气厚道的,笑一笑也就过去了。但如果遇到个好较真儿的,那就备不住吵起来,还兴许越吵越厉害。旁边一起的玩伴们,一般都会出来拉架说合,直到烟消云散。
无论是吵架双方还是拉架说合的众人,我这里姑且都把他们看作是当事人。往往这种时候,也是几个当事人素质、修养、脾气、秉性等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假如你恰好是一个旁观者,那就不妨悉心观察一下,因为这对于洞察人心、人性、世事、世情……都是蛮有趣儿的,真的。
《红楼梦》里也有个玩棋耍赖的事儿,发生在第二十回。今天,咱们就也来当一把旁观者吧。
有个时间背景,第一,元妃省亲的大事总算是忙完了,在高度紧张之后,贾府上下都处于放松阶段。第二,正赶上大正月里的,学房里放年假,闺阁中又忌针黹,所以人们都闲在家里。
其实过年时学校放假和忌动针线这个习俗,一直到今天还延续着。放假就不说了,单说忌动针线。我记得小时候,母亲下班后的时间几乎都在忙针线,或裁、或剪、或缝、或补、或编、或织、或烫、或熨……哪里舍得浪费一点工夫?但是每到过年,在“破五”之前的那几天里,即使有再多的针线活儿堆在那儿,她也不会抄起来的。我问过妈妈,她说:“老话儿说:过年忙累,一辈子忙累。”
后来我也当了妈妈,还真有几次,都大年三十晚上了,还在赶着锁眼钉扣、收边熨整,好让家人第二天一早穿上新衣裳。每当此时,必会想起妈妈当年的话来,于是边忙边叹:“唉,看来我这一辈子就是个忙碌的命喽。”
再后来,从一些介绍民俗的资料中看到了不一样的解释:说是:人们认为针线、锥子、剪刀这一类东西都属于利器,“破五”之前动不吉利,会“破运”“招凶”,把财路给铰断的。哈哈,居然还有这种说道儿,真有意思。其实想一想,这都是人们为了闲散几天给自己编的理由。也是,都忙累一年了,还不该好好歇几天吗?
哦,扯远了,赶紧回到《红楼梦》里来。
话说就在这个学房放假、闺阁忌针黹的大正月天里。有一天,贾环闲遛达到薛姨妈住的梨香院来了。正赶上宝钗、香菱、莺儿三个人赶围棋玩呢,贾环一见,也要一起玩。
宝钗大家都知道,就不用介绍了。香菱是薛蟠的小妾,莺儿是宝钗的丫鬟,都是薛家人。再说贾环,他是宝玉的同父异母弟弟。虽说是赵姨娘所生,但到底是正经主子,荣府里的三少爷,就像迎春、探春她们一样,是有着尊贵地位的。
所以宝钗一看是贾环,当即同意了,让他上来,大伙围坐到一块儿,接着玩。
赶围棋这种游戏,到底是怎么个玩法?我也不懂,但从文字上猜一猜,应该就是掷骰子,比点儿大点儿小的。书上说“一磊十个钱”,估计这个“一磊”就是咱们今天说的“一把”、“一次”吧。
接下来这段玩棋耍赖的桥段,作者写得特别生动有趣,特别是通过声音、动作、心理等,把主子贾环和丫鬟莺儿描写得活灵活现。而后来争吵起来后,涉及到的宝钗、香菱、宝玉、赵姨娘、王熙凤等,也都通过他们的态度,反映出了各自的人品、性格、城府、地位……


头一把,贾环赢了,心里好高兴。没想到后来连着输了好几把,就有点沉不住气了。正赶上这回该自己掷骰子了,要是能掷出七个点儿来,那就赢了,但要是只掷出六个点儿,那莺儿只要掷出三个点来就赢了。咦!输赢在此一举,哈,准确的说是在此“一点儿”,好关键的说!
这工夫的贾环像个真正的赌徒似的,估计眼都红了,拿起骰子狠命一掷——只见其中一个很快停在了五点儿上,而另一个还在不停地转呀、转呀、转。莺儿拍着手,一个劲儿地叫“幺!幺!幺!”贾环呢,也把眼珠子瞪得溜圆,嘴里“六、七、八”瞎叫一气儿。谁知那骰子不争气,偏就转出个幺来。这下贾环急了,伸手就抓起了骰子,接着就来拿钱,硬说是个六点。
莺儿当然不干了,当场戳穿:“明明是个幺!”护着钱不让贾环拿。


一旁的宝钗一看贾环急了,赶紧拿眼瞪莺儿:“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
莺儿一见小姐发了话,尽管满肚子委屈,也不敢顶嘴,只好放下钱来。可是心里到底不服气,所以小声嘟囔着:“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在眼里。前儿和宝玉玩,他输了那么多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拉倒了。”
虽然宝钗不等莺儿说完连忙喝断了,但贾环还是哭起来了:“我拿什么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弄得宝钗赶紧哄:“好兄弟,快别说这话,人家笑话你。”
玩棋耍赖的故事其实就这么简单,现在我们作为旁观者,就来分析分析几个相关人物吧。
先说贾环。虽说是主子身份,他却的确当不起主子。为这么几个小钱就当场耍赖,被人戳破之后又哭天抹泪儿,实在是太丢份儿了。其实,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他干的“丢份儿”事儿还多着呢。当然,这是后话。如果分析原因的话,那么,不是嫡出是庶出,固然是他的一块心病,但揣着同样心病的姐姐探春选择了自强自重这条道,所以贾府上下没人敢轻看她。而这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贾环,却是使劲往自卑自贱上出溜儿。遭到别人看不起时,他把原因归结到“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孰不知,他自己的猥琐自贱不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呀。
再说莺儿。她是个涉事未深的小女孩儿,再加上天性爱说、敢说,眼里不揉沙子,更重要的是,她哪里有宝钗那么深的城府和修养呀?所以当贾环耍赖时,她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当场戳穿、寸步不让。不过,她毕竟是宝钗的丫鬟,无条件地服从主子的命令是一个作丫鬟的本份。理智上她的确做到了,但感情上还是没搂住,所以才嘟囔出一番话来,才捅了贾环的心窝子,也捅了贾环的泪窝子。


还有香菱。虽然整个过程她都在场,却没有一个动作和语言写到她。是作者把她忘了吗?我看不是。她此刻的缄默是合乎情理的。您想想,她自小被人贩子拐走,在打骂中长到十来岁,又被薛蟠强买来作了小妾。这样的坎坷经历,注定了她的性格是温顺的、低敛的、省事的,从来只有别人找寻她的不是,断没有她找寻别人不是的。遇到别人起了争执时,她怎么会把自己搅乎进去呢?
至于宝钗。因为贾环是主子,所以她不会拒绝让他一起玩儿。因为贾环是主子,所以她必须维护主子的利益和尊严,哪怕这样做有失公允,委屈了丫鬟。还因为在梨香院这“一亩三分地儿”上,她是主人,贾环是客人。有点什么事儿,自然要谦让客人,责罚自家人,这是主人的本份,也是应该具备的人情世故。别看此时的宝钗还不到十五岁,通过这件小事,我们却再次领略到了她的沉稳持重,她的人情练达。
恰好宝玉也来了,所以作者又描写了宝玉的态度。
在封建社会,兄长为大。遇到什么事时,当哥哥的有权教训甚至责罚弟弟。所以一开始宝钗还担心,生怕宝玉发飙。毕竟这是在她家,闹大了不好看嘛,所以她连忙替贾环掩饰。
没想到宝玉并不想在弟弟面前端出当哥哥的架子来。他的想法大致有两点:一是“都有父母教训,我何必多事?”二是在他眼里,“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所以弟兄之间不过尽一点大概的情理罢了。”这两种想法都是与当时的封建宗法思想道德背道而驰的,但却实实在在的是他的世界观。
关于宝玉的世界观,是作者在书中一再铺垫、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此刻安排宝玉出场,与其说是让他来摆平的,倒不如说是借此机会再次强调他的世界观的。
所以,宝玉的话很是风轻云淡:“大正月里,哭什么!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这里不好,你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取乐玩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再寻乐。不如快去为是。”
贾环听了,乖乖回去了。


接下来,该赵姨娘出场了,也是这个人物在书中的第一次出场。
赵姨娘是贾环的生母,贾政的小妾。按理说,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很少脸谱化的,再好的人也有缺点——比如黛玉的小性:再不好的人也有亮点——比如薛蟠的孝顺。但是这位赵姨娘却是个例外。作者笔下的她浅薄、粗鄙、阴毒、愚蠢,是个好惹事生非,又常常自取其辱的泼妇,但凡她一出现,麻烦准来。
此刻,看到儿子蔫头耷脑地回来了,赵姨娘劈头就是:“又是在哪里垫了踹窝来了?”听儿子说“同宝姐姐玩的。莺儿欺负我,赖我的钱。宝玉哥哥撵我来了。”她张嘴就啐:“呸!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哪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您看,两句话,就把个赵姨娘的嘴脸活画出来了。这哪里是教育子女?这一通乱七八糟的酸话、怪话、难听话,对子女能有什么教益?难怪贾环是那样一副下流坯子相,摊上这样的母亲,算他倒霉。幸亏探春是从小在贾母身边长大的。
现在,最后一个人物该出场了。猜猜是谁?
——王熙凤。
可巧凤姐正打窗外经过,都听到耳朵里,隔着窗户就发了话:“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在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凤姐一发飙,赵姨娘立刻“哑了炮”,连个屁都不敢放了。
修理完赵姨娘,该教训贾环了。只听凤姐一声:“环兄弟,出来,跟我玩去。”贾环乖乖的出来了。倒不是跟凤姐亲,而是怕凤姐比怕王夫人更甚。听见叫,哪敢不出来?


凤姐“呲打”他:“你也是个没气性的。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玩,要笑,只爱同哪一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玩,就同哪个玩。你不听我的话,反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的。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
“呲打”完了又问:“输了几个钱?就这么个样儿。”
贾环只好诺诺地回答:“输了一二百。”
凤姐说:“嘁!亏你还是爷,输了一二百钱就这样。”回头叫自己的丫鬟丰儿:“去取一吊钱来。姑娘们都在后头玩呢,把他送了玩去。”又回过头来教训贾环:“你明儿再这么下流狐媚子,我先打了你,打发人告诉学里,皮不揭了你的!为你这个不尊重,恨的你哥哥牙痒,不是我拦着,窝心脚把你的肠子窝出来呢。”训完了喝一声:“去罢!”
贾环诺诺地跟上丰儿,得了钱,自己找迎春她们玩去了。
凤姐的这段戏,是经典的“凤式语言”、“凤式风格”。她话锋犀利、处理分明、镇得住、管得飒,三下五除二,做出了断——哎呀,写得好精彩!
别看赵姨娘与贾环是亲娘儿俩,但在凤姐眼里,一个奴才一个主子,泾渭分明。所以对赵姨娘,她是打压没商量。对贾环呢,她则是恩威并重,有恨其不争,也有真心教诲,还有应有的呵护,总之,很有当嫂子的“范儿”。
按理说,赵姨娘是贾政的妾,好歹辈份比凤姐高,好歹也算“半个主子”。从这个角度上说,凤姐似乎有点仗势欺人。但话又说回来了,处理纠纷本来就是凤姐这个“行政院长”的职责,何况像赵姨娘这样的行径,也实在是欠收拾。
当然,以贾府之大,完全是一个袖珍版的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杂糅其间。每一个小矛盾,都有可能逐渐酿成大矛盾。比如赵姨娘,虽然不敢当面顶撞,但她对凤姐的仇恨却在日积月累,以致终于放出魔魇大招,差点要了凤姐的命。不过,这是后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