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背后的事儿

 新用户6968UzPy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或读或听 乐趣不同)

(图片皆取自网络)

元宵节背后的事儿

——老太闲聊《红楼梦》之三十六

 
大家好!我是糊涂老太。今天是老太闲聊《红楼梦》的第三十六集了。元宵节刚过完,不如咱们就来聊聊《红楼梦》里的几个元宵节,聊聊这些元宵节背后的故事吧。嗯,那咱们这一集的话题就叫——元宵节背后的事儿。
元宵节古称上元节,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每逢元宵佳节,人们闹社火、唱大戏、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元、放花炮……真的是万众共乐,盛况空前呀!别的不说,光是古诗里就有好多好多关于上元佳节的盛赞,比如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比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再比如唐寅的“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我以前呀,曾经听到过有人抱怨,说中国人的性格太古板,连个狂欢节都没有。其实要我说,怎么没有?元宵节就是咱们中国人的狂欢节嘛!


《红楼梦》里也写到过元宵节,而且没少写,一共写过三次。只是,这三次元宵节的背后都另有故事,值得琢磨。
第一次写,是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
这年夏天,甄士隐抱着三岁大的宝贝闺女英莲,在街上看那过会的热闹。这时过来了一僧一道,其中那个癞头和尚,看见士隐抱着英莲,竟然大哭起来,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 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干什么!舍我吧,舍我吧!”甄士隐不理他,转身要进去,就听那和尚又念出四句话来: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听了,倒有点疑惑了,正想上去问问,可是那一僧一道已经飘然离去,转眼不见了。

这似乎不过是件小事儿,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甄士隐并没有放在心上,日子依旧像水一样平静地流动着。

转过年来的元宵节,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在大街上看社火花灯。半夜时内急,就把英莲放在一家人的门槛上。谁知撒泡尿的工夫,孩子竟然丢了。

这一下坑得甄士隐老两口几乎就活不成啊!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两个月后,隔壁葫芦庙炸供起火,把甄家烧成了一片瓦砾场。家道就此败落,到最后,甄士隐舍弃红尘,跟着一个跛足道人出家了。

哎呀,没想到,欢乐喜庆的元宵节背后,竟然是这样的塌天大祸。没想到,那个癞头和尚的话果然一语成谶。现在回过头来再细品那四句话,英莲后来被薛蟠强买,改名香菱,可不正好对上“菱花空对雪澌澌”嘛——菱花对应改名香菱的英莲,雪对应薛,澌的意思就是水干了、尽了。没了水,菱哪还能活呀?而甄家元宵节丢了闺女,随后又遭火灾,可不正好对上“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嘛。丢闺女、遭火灾,这两件大祸就是自打元宵节之后发生的。

书中第二次写元宵节。正好是元妃省亲,大观园里各色花灯闪灼,全是用纱绫扎成的,精致非常。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全系着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得如同银光雪浪一般。虽然是冬天,树上却全部用通草、绸绫、纸绢,扎成花儿叶儿的,粘在树枝上,再悬挂上好多的灯盏。湖里的荷花、荷叶、野鸭、鹭鸶……也都是用螺蚌、羽毛等等材料做出来的。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这些景致,如果放在今天这个声光电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倒也算不得什么,可是这些都发生在二三百年前,连电都还没发明出来呢!难怪连元妃都叹息奢华过费了。

随着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升为贵妃娘娘,贾家的繁盛也达到了登峰造极。但是,在这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背后,悲剧的命运已经埋伏下了。说得更明白点儿,几位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甚至贾府的最终命运,就埋伏在那些灯谜里。

第二十二回,正值元宵佳节期间,元妃娘娘作了灯谜命太监送出来,让家里的姊妹兄弟们猜,又让姊妹兄弟们各自作了灯谜,由太监带进宫去。一看娘娘的兴致这么高,贾家就在家里举办了一个灯谜大会,大家猜谜,猜中有奖。连一向不多与家人相聚的贾政,也来承欢取乐、猜谜领赏了。随着贾政一个一个灯谜的猜过去,藏在欢乐背后的悲哀也在一点一点地透露了出来。

头一个谜是贾母出的,谜面是:“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其实贾政一下子就猜到了,不过为了哄老母亲开心,他故意装着猜不着,东猜西猜的被罚了好多东西,最后才把谜底说出来,领了赏。

估计您也早就猜到了吧?没错,是荔枝。乍一看,这个谜没什么特别,但是作者却在这个谜里隐藏着一个寓意,那就是:树倒猢狲散。

实际上,如果您读《红楼梦》读得足够细的话,一定不会忘记,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时,曾经提到过这句话。秦可卿说:“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猴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由贾母来说这个谜语,是作者的匠心安排。所谓,象征着贾府所依托的皇亲贵戚的政治势力。所谓猴子,象征着贾家众子侄后代。而处在贾家最高地位的贾母,就是一只站在树梢上的老猢狲。一旦朝廷不再庇护,靠山倒了,犹如树倒了,众猢狲们自然四散而逃,各求生路。

接下来,贾政看到的谜语是贾元春作的一首七绝:

能使妖魔胆尽摧,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底也不难猜,相信您一定也猜到了。是的,是爆竹。身如束帛气如雷,能使妖魔胆尽摧,这是多么的威风八面、多么的令人生畏、多么的万众景仰呀。然而,一声响过之后,你还没纳过闷儿来呢,它已经化成灰了。

这是爆竹的命运,更寓意着贾元春的命运。她的显赫富贵真个是转瞬即逝!真个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贾元春在皇室斗争中的失势,不仅要了她的命,实际上也要了贾府的命,贾氏一族,就此頹败。

接下来是迎春作的谜语:

天运人功理不穷,
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
只为阴阳数不同。

这个谜底是什么呀?是算盘。作者用打动起来乱如麻的算盘,来暗喻贾迎春的悲惨命运。她后来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挨打受骂,没过上一天消停日子,果然是“乱如麻”。用“难逢”比喻她没遇上好人,落得个“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婚后才一年就被折磨死了。

探春作的七绝谜语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个谜底是风筝,同样寓意着探春的命运。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孩,其能力、见识、胆魄都很历害,是凤姐远远赶不上的。但是她却“生于末世运偏消”,最终难逃远嫁番邦、骨肉分离的薄命。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从此再也不能与亲人团聚。

惜春作的谜语是这样的:

前身色相总无成,
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
性中自有大光明。

这个谜底是海灯,海灯就是供在佛像前的长明灯。这是在暗寓惜春的结局,万念俱灰的她最后出家当了尼姑。

到此,贾家四春的悲惨结局再次透露。唉,曹雪芹给四春取的名字是元迎探惜,想不到她们的结局果然是“原应叹息”!

在不同的版本里,还可以读到宝玉、黛玉和宝钗制作的灯谜。

宝玉的灯谜是:

南面而坐,

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

象喜亦喜。

这个谜底挺好猜,是镜子。至于含义嘛,见仁见智哈。要叫我说呀,用太虚幻境中的那幅对联来作注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那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正是参透了这两句话。

宝钗的灯谜是:

有眼无珠腹内空,
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
恩爱夫妻不到冬。

谜底是竹夫人。

竹夫人是什么?是用竹篾编的一种床上用品,也可以叫抱枕。因为它是镂空的,又有竹质的清凉爽滑,夏天抱着它睡觉可以消暑散热,所以被人们昵称为夫人。但是秋天一到,天气一凉,人们就不需要它了,正所谓“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而宝钗的结局正是如此。虽然嫁给了宝玉,但最后宝玉还是抛弃了她,出家为僧了。

黛玉作的灯谜是一首七律:

朝罢谁携两袖烟,

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

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

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个谜底呀是更香。

(我这里要插一句说明,因为版本不同,谜语及作者也就不同,比如有的版本里头,是没有镜子和竹夫人这两个谜的,而更香一谜是宝钗作的。我在这儿说明一下,仅供大家参考吧。)

好,接着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来。

更香是什么?它是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香。在钟表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中国人就是用更香来计时的。在香上标出刻度,点燃以后,根据所余长短,来计算时间。

这个谜底倒也罢了,但是谜面里却透露出满满的哀伤和凄凉,特别是“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还有“风雨阴晴任变迁”……这些,都与黛玉高度吻合。

苏轼有两句诗是这么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充满了人生哲理。贾府的人们一味作乐,却不知悲剧已经不远,那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啊。其实人生之事就是如此,又有谁能做到先知先觉呢?

不过,虽然无法预见后来的命运,但看罢这些谜语之后,贾政心里还是特别别扭,大有悲戚之状:“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用此不详之物为戏耶?……小小之人作此诗句,可见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这喜庆欢乐的元宵节背后,竟然藏着太多的悲凉。难怪这一回的回目就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可见,作者已经摆明了告诉给我们了。

如果说,这个元宵节贾府还处于鼎盛时期的话,那么,到了第五十三至五十四回的那个元宵节,贾府就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这个元宵节,贾家虽然也是张灯结彩、大摆宴席、搭台唱戏的,但是早已没有了元妃省亲时的鼎盛。贾敬倒是在家,却根本不来捧场凑热闹,只在静室默坐,一概无听无闻。贾赦也不来,自己在家取乐。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的男女,可是他们或这个理由或那个理由,总之绝大多数都不来。贾珍、贾琏等一帮子弟,也不过是给长辈们斟了一圈酒,尽到礼数之后就回去,寻欢买笑,自行取乐了。剩下贾母一众女眷,说几个笑话热闹了一阵,也就如同凤姐所说的笑话一样:“聋子放炮仗,散了罢。”

凤姐的这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就像那个癞头和尚说甄士隐似的,实在也有些谶语的味道在里头,因为散了的,既是眼下的元宵家宴,更是后来一败涂地的贾家一族。

有不少红学研究者认为。全本的曹著《红楼梦》应该是一百零八回的。故事进行到第五十四回,过完了元宵节后,就正好是一半儿一半儿了。从第五十五回开始,贾家就跨入了败落的快车道,坏事不断,灾祸频出。真是撵的撵、死的死、打架的打架、斗嘴的斗嘴、又是抄检大观园、又是见鬼、又是闹妖、又是丢玉、又是疯癫……各种矛盾、各种败相、各种悲惨、各种不堪……脚跟脚儿的找上门来了。特别是元妃一死,贾府更是迅速頹败,“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最终落了个被抄家、被发配的下场。

真个是:“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归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里这三个元宵节背后的故事就讲完了。秦可卿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换句话说,也就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是曹雪芹的认知,但又何尝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呢?

 好了,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下一集,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