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白露秋分,一夜一转凉,明显感到秋意渐浓。 暑天过了,湿气消散,人就觉得清爽多了,南方的夏天实在太粘腻。 相对而言,北方的秋天特别干燥。 以前对“天干物燥”四个字,基本停留在古装剧中的印象。 后来在秋天去过了大兴安岭,满山的金黄,风过叶落,确实美爆了,山里都是枯枝,如手臂粗的枯树干,用脚随意的一踢,居然“嘎嘣脆”的断了,断处还会喷出粉粉的木屑来。用手捡起这些枯木,非常的轻飘,完全不压分量。 在南方基本都见不到这种枯木的,砍下很久的树枝,照样很有韧性。 这随意的一踢,让我见识了“燥气”的威力。 想到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燥邪的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这是简洁的说法,说的全面些:“燥”易伤津、液、营、血、精、髓。 虽有其形,但已成枯木。 从这根枯木来类比人体,想到庄子书里那句“形如槁木”写的有多传神。身体缺乏津、液、精、血的滋润,就会显得枯萎干瘪,毛、发、爪、甲都会黯然失色,没有光彩。 在九月中下旬后进大兴安岭林区,是要办防火证的。有些区域需要林业局开具证明才可通行,汽车排气管要加防火罩。因为那些枯木,遇火即燃。与南方的林区大不相同。 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同样会作用于人体,不论你认不认可这一点,她时时刻刻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 秋季是“燥气”主令的季节。 如果你的体质精血充沛,秋风一起,觉得精神爽朗,天地明澈。 相反,素来体质精血偏弱的人,受了燥气的影响,情绪悲观低沉,皮肤毛发越发干枯萎黄,唇干起皮,女性则月经减少。 精血旺盛的人看到秋景,觉得波澜壮阔,乾坤朗朗。精血衰少者就悲从中来,郁郁寡欢。 有人觉得这是心理问题,不够开朗。其实不是啦! 无形的情绪,是由我们有形的肉体来承载的,如果会看人的荣枯盈阙,就晓得许多心理问题源于身体。 精血衰少,就好像那干燥的枯木,经不起“燥气”的摧折,秋天一到,总觉得身心不适。 枯木易燃,同样的道理,阴虚容易生火,没有精血的滋润,脏腑都容易枯槁,内火容易炽盛。 现代职场压力大,到了秋天,平时不忧愁的事情,突然都涌上心头,以往不在意的事情,会在心里长久盘旋,挥之不去。 有些在平时自己都认为是很小的事,都可以焦虑很久。 说情绪低沉吧!又特别容易生气,稍不顺心就要暴躁。甚至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没事找事乱发脾气,事后又懊悔不已。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情绪管理不到位,涵养不够,其实很有可能是体质精血不足造成的,是身体问题引发的心理反应。 应着秋气的脚步,在这特定的季节,你看看自己有没有感怀伤事?容易悲秋说明体内的津、液、精、血不够充盈饱满,气候的波动,都可以扰动你的心弦。 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被几十万大军围困,作诗是这样的: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 正气存内,心绪自然不为所动。看得出当年的毛主席,不但智慧逼人,而且气血充盈,身体倍棒。 秋气日深,大家细心体会一下自己的心绪是否平稳?意气可有增损?这些细微的体察,都是观察身心健康的指南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