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冬老是犯困、情绪差,可能是身体在求救!4招有效化解!

 为什么73 2022-10-27 发布于北京

已经进入秋季的最后一节气,秋意更浓,气候凉爽并不炎热,理应是最舒适的季节,为何不少人总会莫名地疲乏、困倦、提不起精神,出现“秋乏”的问题呢?

从代谢消耗来看,夏季阳气盛,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流汗多、消耗大。当进入秋季以后,人体就会启动“秋乏”模式,催促人体多睡多休憩,让机体增加调息来补偿夏季超常消耗,属于一种保护性机制。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秋季的阳气逐渐向地下沉降,到冬天就会完全潜藏入地底。

在太极图之中,白色代表阳,黑色代表阴。从下面的太极图就可以看出,从夏至开始阴气渐生,秋冬呈现出阴渐盛阳渐衰的象。

图片

在这一阶段,受自然气候影响,人体也容易出现阳不足的问题。因此,秋天多见秋乏,也跟人体自身阳气减少有关。同时秋燥盛行,燥邪伤阴,人体阴液也会亏损。

综合来看,秋乏多半是人体的气阴不足导致的状态。

如何调理秋乏,这里给出以下四点建议。

早睡早起不熬夜

《黄帝内经》记载了秋季的养生原则:“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条文提到秋季宜早睡早起。

我们经常说“熬夜伤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里的“伤阴”,伤的就是阴血,首当其冲的是肝血。

《五脏生成篇》“人卧则血归于肝”。

正常深度睡眠是养血养肝的过程,夜晚本该是从阳入阴,蛰藏休养之时。但熬夜就相当于强迫身体释放气血来支撑你的活动。

熬夜非但让阴血不能收藏,还会不断使其消耗。我在补气营中提到,各个脏腑的精气不足,就会向肾来“借”,长期熬夜必然容易伤及人体根本。

不少人在熬夜以后,还会习惯性地赖床,睡到中午才肯起床,美其名曰“补觉”。早上本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人体起床活动才有助于阳气生发。所以,晚起又会“伤阳”。

准确地来讲,熬夜非但“伤阴”,还会“伤阳”。秋季本就容易气阴两虚,因此保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才能更好地补气养阴,能在晚上9点到11点之间入睡就最好了。

早起后适当运动

晨起后的运动,目的是舒展气机、通畅气血、增强心肺功能,如果能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就更好了,比如扩胸运动、侧拉运动、云手等等。

如果有晨练的习惯,在秋冬季节进行运动,最好选择的有氧运动,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

可以选择八段锦、导引功、瑜伽等等“动形宜神”的运动方式。运动程度是“形劳而不倦”,记得要注意保暖。

注意清淡、温润的饮食原则

深秋初冬时节,冷空气增强、降雨量减少,气候特点以凉燥为主。

日常的饮食可以安排温润的食材。比如,核桃、板栗、枸杞、山药、黑豆、黑芝麻、桑椹子、糯米等性温或性平又带点滋补功效的食材,在煲汤或煮粥时加入,最宜在凉燥之时食用。

更简单的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早上喝点淡盐水,帮助引火归元、降火利咽,减少干燥引起的上焦不适,晚上喝点蜜糖水,起到润燥养阴、滋养肺脏的功效。

调节情绪,远离“悲秋”

“伤春悲秋”大家都听过,指人们在春季、秋季特别容易出现伤感、抑郁等负性情绪。

春天的忧郁主要跟肝有关系,而秋天的负性情绪主要跟肺有关系,而二者是共性是气机的失调。

“伤春悲秋”看似只是心理问题,其实身心是一体的。

我们可以倒过来推导,一个人容易出现“悲秋”的情绪,其实很有可能是肺气不足或肺气宣降出了问题,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这时要更多地关注肺功能方面的问题。

如何调理“悲秋”情绪?

既然与气机有关,上文中提及的晨练就十分合适。

如果是肺气不足引起的“悲秋”情绪,还也可以吃点人参、西洋参以补肺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