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光的记忆(俞乃思)

 zhb学习阅览室 2022-05-10 发布于上海

20世纪70年代末,我家拥有一台凯歌牌半导体收音机,是在大哥结婚之时,随大嫂嫁妆而来。有了收音机,我的家里就热闹了,乡亲们经常在出工之前聚在我家老屋大槐树下听单田芳老师的《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等评书……

进入八十年代,我初中毕业后在窑厂上班,每月工资仅70多块。但却很羡慕一些青年人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戴电子表、手提收录机的“时尚青年的标准行头”。于是,心血来潮,到街道电器维修部借了熊猫牌单卡收录机来听。由于一手骑车,一手提收录机,一不小心,把收录机提把弄断跌落下来,致使录放机“毁容”。于是,只好花了480块把这台单卡收录机买了下来。

作者提供的熊猫牌单卡收录机照片

1987年,我进乡政府工作,镇上只有广播站。九十年代,我结婚的时候,家里不仅购置了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和VCD机,而且告别了茅草屋住进了新瓦房。我作为政府广播电视站的一员,开始参与镇有线电视安装工程建设。镇政府建成区、周边村(社区)实现了有线电视全覆盖。跨入新世纪,我告别了平房的生活,搬进了楼房。那时,彩色电视机已走入寻常人家,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家里也添置了21英寸彩电。我通过有线电视,看到了北京申奥成功、抗击非典、青藏铁路通车等重大新闻。

再后来,等离子、液晶电视机开始进入家庭。我家与时俱进,换上了大尺寸液晶电视机。此时,我已是安徽广电网络的成员,走村串户、翻山越岭、架设光纤、安装“机顶盒”,为小镇普及数字电视而忙碌着。

一晃40多年过去了。置身伟大的新时代,小巧便捷的平板电脑又成为人们的“新宠”,我和孩子也用平板电脑来工作和学习。现在,孩子已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妻子从采石工转变为镇邮局邮递员,他俩经常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视频聊天,千里“相会”,缓解思念之情。

时代变迁,我还是喜欢今天,喜欢生活正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家乡,喜欢中国人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人民政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