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代表

 杏坛归客 2022-05-10 发布于山东省

图片

明 仇英 竹林七贤图。


魏晋时期,风云际会,不独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文学的自觉到文学批评的兴盛,审美风尚也有着极大的转折和变换,人们从追求功名利禄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中称真风流必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个方面的追求,如此方可称得上真名士,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流,亦称魏晋风度,风流与风度同义,指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仪表风范和态度。魏晋风流是魏晋时期的人物所标举和推崇的一种精神特质,同时也由此营造出一个审美体系,其集中体现就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是一种以自我解放,逍遥旷达,不拘礼法,放浪形骸,风流潇洒等为外在表现的人格之美。魏晋时期这种审美风尚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精神得到极大释放而形成的。

竹林七贤即为魏晋风流的典型代表。《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

嵇康(223─263),三国时期魏末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诗人。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复励志勤学,精通音律,笃好庄老。嵇康有奇才,远迈不群,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赅通。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有人在看到嵇康以后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山涛评价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因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成曹魏宗室女婿,被授七品闲职中散大夫,故此世称“嵇中散”。

嵇康家境清贫,但心灵手巧,喜欢打铁,没事就在自家院子里一株大柳树下打铁。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嵇康,却遭到他的冷遇,抬头看看钟会,一个字都没说。钟会站了许久,觉得实在没趣,起身要走,嵇康慢吞吞地问了一句话:“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的回答也很精彩:“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曾热情推荐嵇康做官,结果龙性难驯的他作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甚不可”,坚决拒绝出仕为官。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然而嵇康性高气傲,峻切直行,热脸贴了冷屁股的钟会在受到冷遇后,遂与嵇康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联名上书,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奈何司马昭不许。临刑之际,嵇康神色自若,顾视日影,从容弹奏《广陵散》一曲,曲终,慨叹曰:“昔日袁孝尼想跟我学习弹奏《广陵散》,都怪我吝啬,没舍得教他,《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从容赴死,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喜怒不形于色的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父亲阮瑀曾经做曹操的文吏,名列“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少年好学不倦,博览群籍,为人志气宏放,尤好老庄,尝言“礼岂为我辈设也?”和嵇康一样,阮籍也长得一表人才,一样喜好音乐,善弹琴,因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本来有济世安民之大志,但是时当魏晋之际,时局动荡,天下多事,名士少有全者,故此,为了全身保命,阮籍不敢出头,终日饮酒作乐,酣饮为常。晋文帝司马昭想为司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不好直接拒绝,索性醉了六十天,让提亲之人没有说话的机会。坏人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政问题,想趁机找茬来治他的罪,阮籍最终以大醉而免于获罪。

像王孝伯所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脑残的想法。阮籍何尝愿意饮酒?

阮籍虽然不拘礼教,然而发言玄远,口中从不臧否人物。阮籍十分孝顺,听到母亲的死讯时,阮籍正与人下围棋,对方要求不要再下了,阮籍不允许,一定要坚持下完,下完棋后,阮籍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某官员谈到一件儿子杀害母亲的事情,阮籍说:“杀死父亲还可以,怎么可以杀死母亲呢?”在座的人都怪他失言。文帝说:“杀死父亲,是天下极大罪恶,你怎么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杀死自己的父亲,是禽兽一样的人。而杀死自己的母亲,就连禽兽都不如了。”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

阮籍比较厉害的一件事是他能为青白眼,看到礼俗之士,就对他翻白眼,看到自己中意的人才会青眼对之。我们所说的“青睐”这个词就出自阮籍。

个性谨慎的阮籍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他虽然迫于无奈在司马氏手下为官,但并非出于本意。正因此,阮籍的内心无比纠结,也比任何人都更痛苦,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马行至尽头,即恸哭而返。

这种心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也就形成了强烈的神秘性,隐晦成为其诗歌最大特色。阮籍的代表作就是《咏怀诗》82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其中颇多感慨之词,诗作大多流露出忧生之嗟,感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抒发了其幽愤深广、孤独苦闷的情怀。为了全身避祸,阮籍的诗写得隐约曲折,所谓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文心雕龙》评曰:“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此意。景元四年(263年)冬,阮籍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为政廉洁奉公的山涛

山涛(205—283),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喜好老庄之说,年过四十岁,才出仕为官,第一个职位是郡主簿,后来一直干到尚书吏部郎,主持国家组织部工作十多年。山涛在担任冀州刺史时,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选拔时,为了让皇帝参考,他对每一位贤才都亲加评论,时人称为“山公启事”。为政廉洁奉公。王戎曾称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可谓高评。

山涛在任吏部选曹郎一职时,打算举荐嵇康以代替自己,嵇康闻知此事,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并写下千古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一封绝交信令山涛背负了千古骂名,世人若不深究,都以为山涛是个投靠司马氏集团的没有气节的投机分子呢。实则山涛是个重情讲义的正人君子,罗宗强先生认为“山涛是从积极入世的态度要求嵇康,而嵇康却是以一种厌恶仕禄的心态拒绝山涛的举荐。”“中散绝交巨源,非恶山公,于当世人事诚不耐也”,也就是说嵇康的不肯出仕,并非缘于山涛的举荐,并且嵇康临死前托孤亦是明证,嵇康在临诛对他的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必须要知道,嵇康有一个亲哥嵇喜,就是吕安眼里的那只凡鸟。这兄弟俩这关系可以想象。

太康元年(280年),嵇绍二十八岁时,山涛冒着生命危险举荐嵇绍为秘书丞。他对嵇绍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何况人乎?”

山涛其实是自负的,他知道自己虽出身贫寒,但有才能治理国家,因为在他尚未出仕时就对妻子说:“你暂且忍耐饥寒,我将来是要位至三公的,不知道你是否做得了公夫人。”结果,山涛确实位至三公,可惜,家里依旧没个豪富之家的样子,贞慎俭约,山涛也不纳妾,得了禄赐俸秩,全散发给亲朋故旧。

怀旧空吟闻笛赋的向秀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清悟有远识,打小就深受山涛喜爱,山涛打铁的时候,向秀就给他打下手。向秀雅好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已亡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共同完成的著作。他主张“名教”与“自然”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而违反“名教”。

向秀擅诗赋,其《思旧赋》(即《闻笛赋》)在文学史上很有名,鲁迅曾说向秀写《思旧赋》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向秀看到嵇康被杀,迫于无奈投靠司马氏政权,景元四年(263年)到洛阳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但也只是“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这才叫“大隐隐于朝”呢。向秀为了凭吊旧友,特意绕路到山阳,山阳有嵇康和吕安的故居,向秀至此触景生情,才写下这篇《思旧赋》,应该这样理解,嵇康等人死得越悲壮英烈,忍辱偷生的向秀越尴尬羞愧,所以向秀写下这篇赋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后世刘禹锡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名句传世。

嵇康打铁的时候,向秀为其佐鼓排,根据余嘉锡先生的意见,“鼓排”的作用是“吹炭”,类似后世的风箱,使炉火更盛。也就是说嵇康负责打铁,向秀负责拉风箱。

貌丑而嗜酒的刘伶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 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刘伶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著名史学家范文澜说“刘伶一生只作一篇《酒德颂》”,其实一篇即足以名世。魏晋之际,名士大多嗜酒,固然有情非得已的深层次原因,至少从表相上看,嗜酒乃是魏晋风流的标志之一,而刘伶实在“竹林七贤”中最善醉酒的一个。

他身高六尺,容貌甚丑,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肆意放荡,不拘小节。平素沉默寡言,不随便交朋友,只与阮籍、嵇康等人交好。《晋书》本传说,刘伶经常乘鹿车,抱著一壶酒,命仆人提一把铁锹跟在后面,并说:“死便埋我。”

一天,刘伶口渴,跟妻子要酒,妻子将家里的酒全部倒掉,并将盛酒的器具也一并损毁,然后含泪劝告刘伶:“夫君,您饮酒太过,不利于养生,还是戒了吧。”刘伶一看这架势,遂点头说:“好,听你的,我先拜祭鬼神,然后发誓从此戒酒,夫人,你去准备拜祭用的酒肉。”夫人一听这话,挺高兴,喜滋滋地去准备酒肉。刘伶见到酒肉备好,跪在神像前,朗声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说罢,将供桌上的酒肉一扫而光,喝得酩酊大醉,呼呼睡去。

刘伶总是饮酒大醉,一次酒后与人发生争执,对方扯住刘伶的衣袖就要动手,刘伶缓缓地对他说:“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就是说我这么瘦的肋骨,你老人家的拳头打上去肯定不舒服。这句话说完,对方噗嗤一笑,放了刘伶。

刘伶经常纵情狂饮,有的时候甚至会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地待在屋里,有人看到以后讥笑他,刘伶回答说:“我以天地作为房屋,以屋子室作为衣裤,诸君为何跑到我的裤子里来啊?”

刘伶纵酒放达,不拘礼法,其行事往往如此。

未能免俗的音乐家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人。叔父阮籍,叔侄两人,合称为“大小阮”。叔侄同为“竹林七贤”人物,官至始平太守,人称阮始平。

古代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民间有晾晒衣服的习俗。阮咸与阮籍住在道南,其他阮氏族人住在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七月七日这天,北阮晾晒的是各种皮草以及绫罗绸缎,住在道南的阮咸则挑起一根竹竿,竹竿上挂着他的犊鼻褌(围裙),有人问他缘故,阮咸回答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意思就是,这不七月七日了么,我也应个景儿,晒下我的围裙。后世遂用“南阮北阮”借指聚居一处,但贫富悬殊的同族人家。

据《世说新语》记载,阮咸为人“任达不拘”,曾与其姑母家的鲜卑族婢女私通。姑母远行之际答应留下此婢,可是临行又变卦,将这名鲜卑族婢女带走了。守孝中的阮咸闻知,起着驴子追姑母。追到以后,阮咸穿着孝服与婢女共骑一驴返回,并且说“人种不可失”。

阮咸妙解音律,据说正是阮咸改造了从龟玆传入的琵琶,唐时,便以“阮咸”为他所弹的乐器命名,以人名为乐器命名,在中外音乐史上绝无仅有。这使“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成为一代“乐神”。

评价毁誉参半的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小字阿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邪王氏,官至司徒,封安丰侯,人称王安丰。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年少的一位。后世对王戎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王戎自幼“清明晓悟”,身材短小而风姿秀彻。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双目“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夙慧,七岁时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李树结满李子,其他人争相去采,唯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何故,王戎回答说:“李树在道边而多子,那么李子一定是苦的。”小伙伴采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王戎的妻子以“卿”称呼王戎,王戎说:“妇人这样称呼自己的夫君,于礼不合,以后不要这样称呼我了。”他的妻子回答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听了无可奈何。于是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卿卿我我”。

《世说新语》共36门,“俭啬”一门仅有9条,其中4条皆记王戎为人节俭吝啬事。《晋书》本传亦谓王戎“性好利”。王戎家里的券契账簿繁多,常与夫人于灯下摆开筹码计算财产,昼夜不辍。王戎不唯好利,同时又十分悭吝,家里有一株李树结的李子很甜,王戎想卖李子赚钱,又怕别人得到种子,于是就事先把果核钻破。如此煞费心机,可谓悭吝至极。王戎女儿出嫁,向王戎借了数万钱,没有归还。女儿归宁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女儿把钱还清,方才高兴起来。

一次,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四个人在竹林中畅饮,忽然看到王戎来到,阮籍说:“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戎很尴尬,遂笑着说:“你们这样人的意趣也是可以败坏的吗?”由此看来,所谓的“竹林七贤”其实不过是一个松散的团体的合称而已。

其实,王戎这么“清明晓悟”的人,在魏晋时期这么一个动荡的时代,其贪财逐利的行为不过是在韬晦自污,目的是为了减少统治者的猜忌,故意沉迷酒色声马之中。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聪明人,秦国大将王翦这么干过,汉代萧何也这么干过,对于皇帝而言,只要你不是想颠覆我,怎么样都不为过,自污名节实在是全身远祸的明智之举。


图片

唐 孙位 高逸图 绢本设色 45.2×168.7cm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清 冷枚 竹林七贤。


图片

金斗 竹林七贤图。


图片

毛国伦 竹林七贤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