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0年蒙古国发现刻字石碑,专家:东汉太后偷情导致罗马帝国覆灭

 猫条山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大举攻陷罗马城,末代皇帝罗慕洛被俘虏,就此让欧洲人引以为傲的罗马时代就此结束。

不过摧毁罗马帝国的“上帝之鞭”,其实是让欧洲进入黑暗中世纪的匈奴人。

史学家研究发现,造成欧洲大乱、改变世界格局的根本缘由是东汉窦太后的姘夫被刺杀。

这一事件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并造成了匈奴人在欧洲的血雨腥风,使得强盛的罗马帝国覆灭。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图片1

一、蒙古国发现一石碑

1990年的一天,蒙古国的两位牧民在杭爱山南麓放牧时,刚好降下大雨,他们只好来到一块岩石下避雨。

当这两个牧民抬头时,意外发现这块岩石上有很多奇特图案,在雨水冲刷下愈发清晰。

尽管他们并不认识上面写的是什么,可认定这应该是珍贵的文物。

雨过天晴后,两人急忙将这一发现上报给政府部门。

专家闻讯赶来调查,证实摩崖石刻上的图案为“中国古汉字”,然而能读懂的专家却少之又少。

因当地政府不重视,此事就此搁置下来。可那些历史学者并不愿放弃,他们渴望早点弄清该摩崖石刻所记录的史实。

时间来到2014年初,蒙古国立大学教授乔玛将摩崖石刻照片转交给中国蒙古学专家齐木德道尔吉,希望其能帮忙辨识石刻上的文字。

齐木德道尔吉仔细琢磨了一番,发现石刻上的文字应该是中国古文字。

他猜测石刻背后的历史可能是“北魏征讨柔然”的军事行动。

可齐木德道尔吉翻阅《魏书》后,并没有发现相关记载,他想到自己的学生高建国,此人博览群书、精通汉学文化,应该能够将该摩崖解读出来。

高建国接到这个任务后,当即决定深入研究,可他起初也被“北魏”历史所束缚,翻阅大量书籍,始终没从《魏书》中找到答案。

高建国决定换一种研究思路,他对着图片进行反复琢磨,还真有了意外收获。原来,石刻上的“南单于”这三个大字被高建国一眼识破,再加上石刻字体为隶书,高建国决定从东汉历史进行查找。

很快,高建国就从《后汉书·窦宪传》中找到了答案,原来班固曾在燕然山写下《封燕然山铭》,而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

这一重大发现让高建国十分兴奋,他立马告诉齐木德道尔吉,说:

石刻上的文字,我试着读出来,可断断续续难以成文,不过我看到'南单于’这几个字迹,通过查阅史料,发现这应该是班固所做的《封燕然山铭》。”

高建国的这一发现不仅让齐木德道尔吉激动不已,且也引起了中蒙两国考古界和历史学界的震惊。

2017年8月,中蒙两国组成联合考察队,来到蒙古国杭爱山南麓,找到了当年牧民发现的摩崖石刻。

该石刻高为0.94米,距地面4米,宽为1.3米,因历经2000年的岁月敲打,使得该石刻布满了痕迹,只能辨认229个文字。

这些文字占《封燕然山铭》295个铭文的3/4,且内容和史书记载基本一致。

文章图片2

这一考古发现震惊世界,它不仅证实东汉大破北匈奴的历史真实性,也印证了汉朝军事实力的强大,还是东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证据之一。

齐木德道尔吉激动表示:“流传了近两千年的史书记载,终于和现实匹配上了。”

《封燕然山铭》描述了东汉永元年间,大将军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的历史,这也是东汉和北匈奴的最后一场激烈厮杀。

为了庆祝这一军事壮举,窦宪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在主战场燕然山“勒石燕然”。而后,随行文书班固亲笔写下《燕然石勒碑》,以宣扬汉军功绩。

《封燕然山铭》摩崖石刻的发现也引起了西方历史学者的关注,其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提出一个观点:

窦宪率领的东汉大军,打得北匈奴丢盔弃甲、一路溃逃,并使得北匈奴举族西迁,并来到多瑙河流域,将蛮族哥特人赶到罗马帝国。为了生存,哥特人开始了一系列入侵,并最终将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摧毁。

爱德华的这一观点,将同时期毫无联系的东汉王朝和罗马帝国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说,正是窦宪大败匈奴,才有了欧洲黑暗的中世纪。

文章图片3

更让人惊讶的是,窦宪之所以率部攻打匈奴,其实还因窦太后的姘夫、皇室宗亲刘畅被刺杀,从而引发了欧亚史上的蝴蝶效应,具体又是怎么回事?

二、因嫉妒刺杀窦太后姘夫

窦家是武将世家,族人均是粗暴好斗的武夫,没有什么心机,不懂得隐忍,窦宪的祖父、父亲均因行事鲁莽、不计后果得罪汉明帝被赐死。

窦宪从小就没了父母,加上基因里就凶狠残暴,没有长辈的管教,年少时就表现出胆大妄为、狠辣好斗的性格。

公元78年,妹妹被汉章帝立为皇后,窦宪也得到重用,先后担任侍中、虎贲中郎将。

自窦皇后势力做大后,窦宪更是无法无天,行事嚣张、贪污腐化、敲诈勒索,经常欺负平民百姓,整个京城的百姓无不痛恨,就连亲王公主、皇亲国戚也要忌惮三分。

一次,窦宪将主意打到沁水公主身上。

原来,他看上沁水公主的一块庄园,便以低价强行买下。沁水公主尽管身份尊贵,可也知道窦太后势大,惹不起其胞兄窦宪,只能忍着这口气。

一次,汉章帝出去巡逻时刚好来到庄园,本想去妹妹沁心公主那做客,谁曾想竟是窦宪出来迎驾。

汉章帝质问道:“这是谁家庄园,怎么你在这里?”窦宪自然不敢实话实说,只好胡乱说了一通。

文章图片4

汉章帝见他不说实话,大怒道:“你好大的胆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你这一卑劣行为和赵高指鹿为马有何区别?尊贵的公主都能被你敲诈,更何况那些平头百姓?

别看你有了窦皇后做靠山就可以胡作非为,你在我眼里就像一只蚂蚱那样可以轻易捏死。”

窦宪听了后大为恐惧,连忙将庄园还给沁水公主。与此同时,窦皇后多次为其出面求情,汉章帝这才没有依法治罪,但从此不再委以重任。

不过汉章帝33岁时就已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登基,因年龄太小,一切大小事均由窦太后做主。

窦太后能够成为皇后,自然不是普通女子,她才貌双全、智慧超群,把汉章帝伺候的舒舒服服,因而深得其宠幸。

只不过,窦太后进宫多年肚子始终不争气,没能为汉章帝留下子嗣,这在“母以子贵”的封建时代是十分危险的。

不过窦皇后却在汉章帝面前无中生有、挑拨是非,对已诞下子嗣的宋贵人、梁贵人各种污蔑,最终使得两人横死,太子刘庆地位被废,梁贵人的儿子刘肇被她收养,这才使得窦皇后顺利成为窦太后,借此垂帘听政。

窦太后掌握大权后,深知汉和帝刘肇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子,因而大力提拔娘家人,使得窦家兄弟个个身居要职,满朝文武和地方刺史大多为窦太后的势力。

自窦太后临朝称制后,窦宪自然也开始再次被重用,成为权倾朝野的大人物,多次暗杀政见不合的人。

文章图片5

与此同时,窦宪还秋后算账,将当年审判父亲案件的官员全部找出来,并当众将其杀死,割下其首级放在父亲墓前祭奠。

然而,很快窦宪就发现,窦太后开始宠信别人,这让他嫉妒不已。

原来,汉景帝驾崩后,都乡侯刘畅和弟弟刘刚来到京城吊唁。刚好刘畅和窦太后身边的老阿妈儿子邓叠关系要好,吊唁期间,刘畅多次进宫找邓叠。

刘畅一表人才,且风流倜傥,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白脸。进宫次数多了,窦太后也开始注意到他,并主动和其交谈,两人相谈甚欢。

此时窦太后正值年盛,难免寂寞,她对刘畅十分倾心。而刘畅行为也不检点,行为放荡,多次侵犯良家妇女,他见窦太后如此暗示,自然也不客气。

就这样,两人搞到了一起,可刘畅不只是想当个小白脸,他希望借着窦太后的权势助自己在仕途上一步登天。

在刘畅的耳边风鼓吹下,窦太后有了将刘畅留在洛阳,辅助朝政的念头。

窦宪得知妹妹窦太后上东门“金屋藏娇”的消息后,大为愤怒,他预感刘畅将分了他的宫省之权。那么,如何才能铲除这个潜在的政敌呢?

窦宪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派出刺客前去刺杀,并嫁祸给刘畅弟弟刘刚。

刘畅是皇族宗亲,却在京师遭到暗杀,这怎么也说不过去,一旦处理不好,那将遭到汉朝皇族的怨言。

文章图片6

窦太后自然不敢马虎大意,更何况对方在自己的情人,她连忙派人去查,并查到刘刚头上。她十分恼怒,立马派人将刘刚抓捕归案。

可就在这时才发现,刘刚吊唁先帝后就已回去,当时远在齐国,又怎么会死在京师?

窦太后这才醒悟过来,又派人彻查,并查到了哥哥窦宪的头上。

这让她震惊不已,没想窦宪已无法无天,不能任由其胡作非为,立马派人将其抓捕囚禁起来。

三、窦宪请求征伐匈奴

窦宪刺杀都乡侯刘畅的事情败露后,朝中大臣纷纷要求“杀窦宪以慰亡灵”,这些大臣平日里受够了窦宪剥削玩弄,对其恨之入骨,好不容易抓到把柄,自然想借皇权将其处死。

窦太后自然不愿意处死哥哥,毕竟窦宪是她临朝称制的左膀右臂,可因窦宪罪状太重,她也无法保全。

窦宪尽管行事凶狠霸道,做了很多坏事,可他同样也聪明过人,他立马上书征讨匈奴,以便于立功赎罪。

窦太后见状,自然也就顺水推舟,将其任命为车骑将军,命令其率部远征匈奴。尽管众位大臣仍心有不甘,可也只能任由窦宪以死赎罪了。

那么,窦宪为何会想到征伐匈奴这一招呢?

其实,自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接连征战匈奴之时,使得匈奴部族元气大伤。汉宣帝时,匈奴就已被彻底征服,成为西汉的属国。

然而,王莽篡位后,中原大乱,匈奴趁机独立,并趁乱占领了北方故地,且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对中原王朝的统治造成威胁。

文章图片7

东汉政权建立后,刘秀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稳定社稷,对匈奴采取避让政策,并放弃在西域的经营。

而因西域各国连连遭遇匈奴进攻、奴役,多次派使者请求汉王朝出兵,但刘秀均拒绝。

但东汉的一再忍让,使得匈奴势力更加猖狂,直逼山西、河北一带,使得北方彻底大乱起来。

就当东汉政府苦于无法对付匈奴之时,匈奴内部却遭遇了叛乱。

公元46年,匈奴内部为了争夺单于位子而大打出手,胜者郅支单于盘踞在广袤的漠北大地,而败者呼韩邪单于被迫率兵南下归附汉王朝,从此匈奴分南、北匈奴。

经过光武、明、章帝的休养生息,东汉实力也开始恢复,对于一直在边境祸乱的北匈奴势力,统治者也有意进行征讨。

可大臣们认为,如果借机发起对北匈奴的战争,那必然会让南匈奴唇亡齿寒,到时候南匈奴恐怕还会反叛汉王朝,因此汉明帝、汉章帝选择了息事宁人。

然而,南匈奴却多次向东汉统治者上书,希望双方联合出兵,对北匈奴一网打尽。

公元89年,因漠北遭遇了罕见雪灾,牲畜冻伤大半,使得北匈奴元气大伤,南匈奴再次向东汉政府提出出兵的建议,以便于早日统一匈奴全境。

与此同时,契丹族也发起了对北匈奴的征讨,使得北匈奴再次遭受重创。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再次向东汉王朝奏章,认为应该趁机落井下石,合击北匈奴,如此才能让边境安稳、全国统一。

文章图片8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窦宪毛遂自荐,提出率兵征讨北匈奴,如此就可戴罪立功,免除罪行。而此时以窦太后为首的东汉统治集团,也希望恢复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进而同意这一提议。

四、创立不世之功

公元89年6月,窦宪和执金吾耿秉各率领四千精骑,和南匈奴、西羌近三万骑兵在涿邪山一带会师。

别看窦宪平时吊儿郎当,但他却有着卓越的军事战略眼光。

他认为,北匈奴内部松散,一旦开展不利,那部落之间将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不利于汉军的围剿歼灭。

因汉军粮食补给困难,无法长期停留在草原,找不到匈奴主力就只能快速撤离。但等到汉军撤离后,匈奴又会聚集起来,以这种打法,很难彻底击溃匈奴大军。

为此,窦宪认为,攻打匈奴应采取“打蛇打七寸”的打法,速战速决,消灭单于本人,让其群龙无首,再结合恩威并施的策略,从而使得北匈奴内部瓦解。

当得知北匈奴的主力就在燕然山附近时,窦宪率领近万铁骑,和南匈奴、西羌骑兵分三面攻打敌军。

匈奴人一直以骁勇善战、战斗力强著称,窦宪一开始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然而,两军交手后,窦宪才发现匈奴人已不复当年,交手没多长时间就开始落败,不久后更是被打得接连逃窜。

文章图片9

见单于率部逃走,窦宪立马下令追击,一直追到乌布苏诺尔湖。此战中,汉军怒杀1.3万匈奴官兵,俘获牲畜百万头。

最重要的是,此战中汉军势不可挡的斗志和军事素养让一大批北匈奴人折服,先后有81个部落20余万人宣布向东汉王朝投降。

首战告捷,窦宪一行人意气风发登上燕然山,并由中护军班固刻石作铭,记载汉军立下的丰功伟业,而这就是《封燕然山铭》。

汉和帝和窦太后十分兴奋,早就派人前去宣旨,免除窦宪罪行,提拔其为大将军,并封为武阳候,食邑两万户,但窦宪推辞不受。

不久后,窦宪班师回朝,但他特意派出军司马吴汛、梁讽二人携金帛招降北单于,他们二人不辱使命,不仅接受一万多人投降,还在西海一带追上受伤的单于。

北单于表示愿意降服,并效仿南单于,做汉的属国。

只是,北单于对东汉王朝依旧存有戒心,没有亲自去往洛阳,反而是派弟弟向汉王朝进贡。他本人借机收拢部下,继续同汉王朝负隅顽抗。

因汉朝统治者认为北单于并非真心降服,决定一鼓作气,彻底将北匈奴打服,因而派窦宪第二次征讨北匈奴。

公元91年2月,窦宪率军再次进攻北匈奴,南匈奴也借机派出八千精骑合围。很快,两军突袭到阿尔泰山,并将北匈奴主力团团围住。

文章图片10

北单于见状震惊不已,得知不是汉军对手,草草作战后率十多名心腹逃离。而这一战中,窦宪大军斩杀北匈奴5000余人,并活捉单于母亲。

单于弟弟见胜败已定,只好率数千残部投降,并将北单于玉玺上交,就此北匈奴彻底灭亡。反而,此时南匈奴十分强盛,拥兵五万多人。

五、改变欧亚历史的蝴蝶效应

那么,北匈奴单于去了哪里?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只知道金微山一战后,匈奴人最终折服于窦宪的精兵铁骑之下。

而后,匈奴人在中国历史上消失300年之久,而后人们才发现匈奴人已迁徙到黑海一带。

功过集于一身的窦宪,自己也没想到,正是他对北匈奴的征伐,引起了世界历史上重大的民族大迁徙。

北匈奴逃离后,鲜卑族趁虚而入,成为北方草原新的主人,且强势崛起,对中央政权造成新的危害。而南匈奴、胡族因不堪鲜卑压迫,开始迁至汉朝境内,引来了少数民族南下,加快了民族大融合,但同样也造成“五胡乱华”的悲剧。

而在欧洲世界,北匈奴的入侵,也使得欧洲迎来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

窦宪就是推动多米诺骨牌的那只手,让300年后的欧洲大变。

文章图片11

原来,北匈奴人为了逃离汉军追击,一路西迁,经过蒙古高原、西域诸国、中亚地带,又途径西伯利亚南部草原到达顿河,在里海北部游荡200余年。

而后,一场严峻的饥荒让匈奴人沿着黑海北岸西进,并继续西迁,寻找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地,并在无意中发现欧洲东部的丰美草原,开始举族西迁。

公元374年,居住在乌克兰一带的东哥特人,发现一类特殊人种来到这里,他们没有历史、没有归处,每到一地都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这些人身材短小,手臂粗壮,圆脸扁鼻,其整体外貌特征和日耳曼人迥然不同。

哥特人是天生的精锐骑兵,他们面对欧洲的侵略者一直处在上风,可在这些东方敌人面前却显得不堪一击。

对方也是优秀的骑射手,其弓箭射程相比哥特骑兵长矛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他们来势汹汹、马术娴熟、箭法精准,日耳曼人根本不是其对手。

其实,这一神秘东方敌人正是匈奴人,他们征服了游牧民族阿兰人,又入侵日耳曼哥特人的领土,也让哥特人认识到“强中自有强中手”,同样精通骑射,匈奴人战斗实力更强。

文章图片12

东哥特人不敌匈奴,只好抢夺西哥特人的地盘,但很快匈奴人再次赶来。东、西哥特人残军只好蜂拥至多瑙河畔,向罗马帝国求助,以躲避即将到来的浩劫,他们也答应效忠罗马帝国。

当时的罗马帝国和宿敌波斯长期征战,因而他们不愿再为自己树敌,这才准许哥特人进城。然而,很快哥特人就陷入饥荒之苦,且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非人虐待和剥削。

他们不堪忍受,在阿拉列的带领下开始反抗。尽管哥特人不是匈奴人的对手,可他们在罗马军队面前却成了势不可挡的征服者,打得罗马军队节节败退。

其实罗马军队并不差,他们拥有训练有素的重装步兵,但这支部队更倾向于大军团正面决战的作战方式,而游牧民族更擅长机动性强的游击战,常常打得罗马军队猝不及防连吃败仗。

很快,富饶的罗马帝国又迎来了匈奴人、阿兰人、色雷斯人的攻打,就连莱茵河上的日耳曼人也入侵高卢,使得整个罗马帝国岌岌可危,随时都会覆灭。

公元400年秋,匈奴人进入色雷斯、马其顿地区,阿拉列得知不是匈人的对手,随即率部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

文章图片13

罗马当局听闻后大为吃惊,只好召集司令官斯提里科前来保卫意大利。

无奈之下,斯提里科只能将驻守在莱茵河、不列颠岛的军团召回,但没有了罗马军队的驻守,蛮族大举入侵。罗马行省一一沦陷。

海外行省沦陷后,只剩下盘踞在意大利的西罗马帝国还在负隅顽抗,斯提里科果然不负众望,两次率部打败阿拉列的哥特军团。

但没想,公元408年,昏庸腐败的皇帝霍诺里乌斯在听信谗言,以勾结蛮族的罪名将斯提里科处死。斯提里科的死引来众多罗马官兵的愤怒,三万多人选择叛变加入阿拉列部。

实力大增的阿拉列部先后两次围困罗马城,并于公元410年8月4日成功攻陷“永恒之城”,这意味着神圣的罗马帝国就此消失宣告破灭。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彻底分崩离析,罗马的辉煌历史终究是化成了历史尘埃。这之后的欧洲迎来蛮族统治,并进入千年之久的黑暗中世纪时期。

谁能想到,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名为窦宪的大将因嫉妒杀害妹妹的情人而引起的?

六、被逼自杀

按理说窦宪挫败北匈奴,建立不世之功,可他在历史上的名气极低,这是为何?

文章图片14

原来,窦宪大破北匈奴后,名声大震,回到朝廷后被封官加爵。不过他居功自傲、得意忘形,忘记自己当初是戴罪立功的身份。

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四处拉拢贤人,培植爪牙,把持朝政,且对反对自己的人打击报复。如他培养了耿夔、任尚、邓叠、郭璜等心腹,刺史、太守、县令也多是由窦氏一族举荐任命。

这些地方官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贪污受贿、欺男霸女、搜刮百姓,弄得整个国家人心惶惶、怨声哀道。

尚书仆射乐恢敢于直言,多次上书指责窦宪飞扬跋扈、把持大权,却遭到窦宪嫉恨,逼迫其服药自杀。

此事一出,满朝文武震惊,更是不敢得罪窦宪,有些官员为了迎合他,甚至提出向其叩拜,并称其“万岁”。

当窦家权力和欲望膨胀到顶点时,他们又决定铲除汉和帝这个傀儡皇帝,一旦任由其顺利长大,必然对窦家权势造成严重威胁。

窦宪找来女婿郭举、亲家公郭璜,部下邓叠、其弟邓磊,其母元氏等人,共同商议诛杀汉和帝。

很快,汉和帝就知道窦宪等人的阴谋,他心急如焚,绞尽脑汁思考该如何铲除窦家势力。

尽管朝中依旧有部分大臣忠于汉室,可窦家权势滔天,耳目众多,不能明面和内外臣僚接触。

汉和帝找到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宦官郑众,和其密谋刺杀窦宪等人。

文章图片15

别看郑众只是个宦官,却非常有谋略,他说:“当今之际,唯有先下手为强,将窦宪和其党羽杀掉,才能解决祸患。”

郑众此言让汉和帝豁然开朗,他决定在窦宪等人毫无准备之时发动袭击,一举将窦氏势力铲除。

公元92年6月,窦宪率部凯旋而归,汉和帝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酒好肉招待窦宪和三军将士,为的就是麻痹窦宪等人。

暗中,汉和帝派人秘密关上城门,并率兵将郭璜、郭举、邓叠等人全部抓获并立即处死。

等窦宪酩酊大醉入睡之时,汉和帝又派人将其抓捕,收了他的大将军印信,就此窦氏兄弟被抓,不久后被迫自杀。

值得一提的是,《汉书》作者班固因和窦宪关系较好,也遭到了牵连,冤死于狱中。

文章图片16

这之后,各朝代对窦宪燕然勒石的功绩记载知之甚少,甚至干脆不提,以至于今天人们很少知道窦宪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