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业单位备考-地理常识(二)刷题

 公职资料库 2022-05-10 发布于山东省

1.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下列省市既属于长江经济带,又属于西南地区的是(    )。

A:湖北、湖南、重庆、四川

B: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C:江西、湖北、重庆、四川

D: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2.中国有14个陆上的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共有20个邻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以下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    )。

A.朝鲜

B.新加坡

C.阿富汗

D.菲律宾

3.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海洋温差能

B:石油

C:潮汐能

D:太阳能

4.中国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同时也有多种灾害。下列选项中处于我国自然灾害之首的是(     )。

A:旱灾

B:洪涝

C:台风

D:沙尘暴

5.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民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最典型的民居形式是(    )。

A:窑洞

B:土楼

C:四合院

D:吊脚楼

6.下列区域中,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海南岛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7.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地球的各种生态系统中,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湿地

B:森林

C:海洋

D:草原

8.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

A: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克拉山北麓

B.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C.在我国,珠江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

D.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10.南海的海底是一个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岭露出海面就是我国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这些海底山岭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南海总面积是(    )。

A:370万平方千米

B:350万平方千米

C:470万平方千米

D:450万平方千米

11.(多选)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述的是王维要送他的朋友元二去安西都守护边疆,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除此之外长城还有(     )关隘。

A:嘉峪关

B:黄崖关

C:平型关

D:山海关

12.(多选)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露秋”节气为(     )。

A:白露

B:寒露

C:立秋

D:秋分

13.(多选)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下列省份中与其不相邻的有(     )。

A:河北

B:江西

C:安徽

D:浙江

14.关于山东省省情省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历史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滕、卫诸国,今山东省简称“鲁”

B:地理上,山东省与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5省接壤

C:教育上,素有中国最早官办高等学府之称的稷下学宫,位于齐国国都临淄

D:文化上,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是孔子、孟子故里

15.地球大气层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是(    )。

A:平流层

B:对流层

C:热层

D:外大气层

16.海洋资源中数量最大的资源是(     )。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空间资源

D:淡水资源

17.我国三大平原是(  

A.东北、华北、江汉平原

B.东北、江汉和成都

C.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

D.东北、江汉和长江中下游

18.我国有俗语说:“吃了冬至面,一天涨一线。”这句话蕴含的地理知识是,冬至日是(    )。

A:北半球一年中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

B:北半球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一天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D: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19.下列有关我国地貌形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部、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

B:我国地貌轮廓具有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的基本特征

C: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是全国最低的洼地

D:广西丘陵主要是花岗岩丘陵,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20.下列关于我国国土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B.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岛

C.青藏高原寒区大部分地区不适宜农业耕作

D.四川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国

21.以下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B.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处暑、小暑、大暑、立秋

D.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22.我国人口分布有一条明线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这条分界线是(    )。

A.天山——阴山连线       

B.秦岭——淮河连线

C.黑河——腾冲连线       

D.漠河——腾冲连线

23.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地名,在地理位置上从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24.中国跨越经度最大、轮廓最狭长、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青海省               

B.云南省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25.与我国陆地相连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6.湿润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    )。

A.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27.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    )。

A.中国、尼泊尔边境       

B.中国、印度边境

C.中国、缅甸边境         

D.中国、巴基斯担边境

28.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8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回族               

D.满族

29.我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    )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

A.山东                  

B.山西

C.河南                  

D.河北

30.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北省的简称分别是(    )。

A.鲁、冀、豫、鄂   

B.晋、鲁、豫、鄂

C.晋、冀、鲁、豫   

D.晋、豫、冀、鄂

地理常识(二)刷题答案

1.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

西南地区,是中国七大自然地理分区之一,东临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共五个省市区。

A项错误,湖北省、湖南省不属于西南地区。

B项正确,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既属于长江经济带,又属于西南地区。

C项错误,江西省、湖北省不属于西南地区。

D项错误,西藏自治区不属于长江经济带。

2.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14个陆上邻国: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 6个隔海相望国家: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本题选A

3.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

A项错误,海洋温差能属于再生能源。

B项正确,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项错误,潮汐能属于再生能源。

D项错误,太阳能属于再生能源。

4.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冰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灾。

故正确答案为A

5.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A项正确,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份。

B项错误,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

C项错误,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

D项错误,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广泛分布。

故正确答案为A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常识。

地热资源,是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太阳能,即太阳的热辐射能;水能资源指的是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分布不均匀,大部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能资源较少。

A项错误,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因塔里木盆地中心为广阔的沙漠,故水能资源并不丰富。

B项错误,海南岛位于热带,年内降雨较多,阴雨天云量多,从而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相对于C项青藏高原来说要少,太阳能资源比青藏高原少。

C项正确,青藏高原位于构造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活跃,所以这里地热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微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十分丰富,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区水源充足,加之地势高,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项错误,四川盆地地势较低,雾天较多,水汽不易散发,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故正确答案为C

7.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A项正确,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B项错误,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C项错误,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被称为“地球之心”。

D项错误,草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种,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是地球天然的绿色屏障,被认为是“地球的皮肤”。

故正确答案为A

8.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A项正确,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唯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B项错误,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1960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区中的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C项错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贵州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它位于江口、松桃和印江之间,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区。保护区主要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为保护对象。20187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D项错误,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794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建立。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市、建阳市、光泽县和邵武市四县(市)交界处,该保护区是中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闽江上游主要溪流的发源地。1992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评估》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

故正确答案为A

9.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故正确答案为A

10.解析:

南海位于中国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

故正确答案为B

11.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A项正确,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因在嘉峪山麓而得名。

B项正确,黄崖关位于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是万里长城在蓟县与河北省兴隆县之间的主要关口和通道,是蓟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

C项正确,平型关是明代内长城关口,位于山西繁峙和灵丘两县交界处,是繁峙通往灵丘要道。

D项正确,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明长城东端关口,被誉为“天下第一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军事重地。

故正确答案为ABCD

12.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二十四节气歌》是将二十四个节气按先后顺序编排在一起的民谣。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指的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指的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指的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指的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综上,“露秋”对应的节气分别为白露、秋分。

故正确答案为AD

13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D

14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省情。

A项正确,因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滕、卫诸国,周公旦封于鲁,所以现在山东省简称“鲁”。

B项错误,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山东省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C项正确,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D项正确,山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5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知识。自地表起垂直向上,地球的大气层通常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A项错误,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一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B项正确,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层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我们常见的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

C项错误,热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层,它位于中间层之上及外大气层之下。

D项错误,外大气层一般指距地表500-600km以上的大气层。该层中主要是原子态氧、氢、氦和分子态的氮、氧。

故正确答案为B

16.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主要考查对海洋资源的掌握。海洋资源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海洋中虽然资源繁多,但无论是直观来看还是体积上占比最大的仍然是海洋水,海洋水储量占全球总水量的96.5%。通过海水淡化可将海洋水转化为丰富的淡水资源,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多效蒸发法、多级闪蒸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所以淡水资源是海洋资源中数量最大的资源。

故正确答案为D

17.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故本题选C

18.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冬至日的相关知识。

A项、C项错误,每年1222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此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北极圈以内终日为夜。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冬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每年621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的“夏至”,此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北极圈以内终日为昼。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因此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B项错误,天气变化是造成气温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因素,当强冷空气袭来时,气温可能会降到比三九寒天更冷的程度,因此冬至不一定是北半球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一天。

D项正确,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一天。

故正确答案为D

19.解析:

A项正确,熔岩地貌是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种地形。在长白山、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

B项正确,我国地貌轮廓具有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的基本特征。

C项正确,艾丁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是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

D项错误,广西丘陵由于石灰岩分布广泛,被流水不断侵蚀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0.解析:我国三大岛屿为: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其中台湾岛面积3.578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一大岛。海南岛面积3.22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地势中央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因此台湾岛和海南岛是我国第一、第二大岛。本题选择B选项。

21.解析: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根据此顺序,只有B项顺序完全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解析:黑河——腾冲线,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县,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3.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常识。需要结合题干具体分析。

①诗句中所涉及到的地名为“洛阳”,洛阳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大约位于北纬34°32'34°45'

②诗句中所涉及到的地名为“阳关”。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大约位于北纬39°53-41°35′左右。

③诗句中所涉及到的地名为“岭南”。岭南,是五岭以南的简称,指中国南岭(五岭)之南的地区。而南岭大约位于北纬24°00′~26°30′左右,因此诗中描述的地点应该在该范围以南。

④诗句中所涉及到的地名是“秦淮”,也即秦淮河,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大约位于北纬31°14″至32°37″左右。

因此,按其地理位置从北至南,依次为阳关、洛阳、秦淮、岭南。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②①④③。

故正确答案为B

24.解析:中国跨经度最大、轮廓最狭长、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其位于我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接邻8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东西直线距离2400㎞,南北跨度1700㎞,土地国境线长4200㎞。故本题选D

25.解析: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太平洋西岸与我国陆地相连。所以本题选C

26.解析: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其中,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其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雨水,即降水。故本题选A

27.解析:珠峰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我国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故本题选择A选项。

28.解析:我国人口超过百万的18个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故本题选B

29.解析:我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铁矿的保有储量为457亿吨,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磷、硫等矿产也很丰富。石油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部沿海浅海大陆架。稀土金属的储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总量还多。因此,本题答案为B

30.解析:鲁是山东省的简称,因此排除ABC项。所以本题选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