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新:陶侃与黄梅

 曹锦军围炉 2022-05-11 发布于湖北省

投稿邮箱

     陶侃为东晋著名军事将领,唐宋两代都作为历史名将列入武庙祭祀。陶侃原籍鄱阳(治今江西波阳),吴平后徙居寻阳。一般人多谓此寻阳为今江西九江,其实陶侃之所以由鄱阳移居庐江郡寻阳,乃是因为晋平吴后,于太康元年(280)五月颁布一个法令,凡孙吴将吏移居江北者免除十年赋役。陶侃父亲陶丹为孙吴扬武将军,符合此项规定,故由江南的鄱阳迁移至江北的寻阳,而今江西九江在江南,并不符合此项规定。况且,直至晋惠帝永兴元年(304),以庐江郡寻阳县与武昌郡柴桑县立寻阳郡,郡治设在柴桑,江南九江始有寻阳之名,而此已在陶侃徙居之后。《晋书·陶侃传》谓陶侃“少时渔于雷泽”,雷泽又称雷池,正在长江以北今湖北黄梅至安徽望江一带,今黄梅龙感湖就是当年雷泽的一部分。《幽明录》谓陶侃在“寻阳西南一塞取鱼,自谓其池曰鹤门”,后来陶母去世,陶侃回家居丧,“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鹤门”或许就是雷泽中鹤鹳出没之地,可见陶侃是居住在江北寻阳境内的雷泽边。

    陶侃自谓自己“少长孤寒”,所谓“少孤”,当谓其父早逝。《世说新语》载陶侃“少时作鱼梁吏”,陶侃生于259年,晋太康元年(280)移居寻阳,之后在寻阳作“鱼梁吏”,其时陶侃已二十出头,可见二十余岁也可称“少”。陶侃父亲坟墓在寻阳,即使移居不久父亲就去世,陶侃也已二十出头了。“寒”则是指门地寒微,西晋是门阀世族当政的时代,陶父在吴时任扬武将军,此为杂号将军,地位并不算高,更何况还是由吴入晋,而且移居一新地,自然会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但毕竟西晋对投降的吴国将领,还是承认他们相应的士族地位,即他们及其子女仍然有出仕的资格,只是只能从最基层的散吏起步。所谓散吏,即分派负责一些临时差遣的事务,陶侃最初从事的就是管理渔池的“鱼梁吏”。也就是在这期间,陶侃送了母亲一罐咸鱼,母亲将鱼退回,并去信责怪说:“你为公家管理鱼池却醃鱼送我,不光不能让我高兴,相反只会使我更加担心。”

    就在这期间,陶侃结识了县功曹周访,周访父亲也是吴国旧军官,吴亡后徙居寻阳,二人年龄相近,身世相仿,志趣相投。功曹是县里负责人事的主要僚属,周访于是推荐陶侃担任主簿,负责日常文书工作。陶侃祖籍鄱阳,正好鄱阳孝廉范逵进京,路经寻阳,时天降大雪,乃找陶侃借宿。陶侃家本来贫寒,不速之客的到来无疑会让他们感到为难。但陶母为人贤惠,她剪掉自己的长发,卖给邻居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又将新做的睡觉草垫剪碎供给马料,第二天,陶侃又远送客至百里之外。周到的招待让范逵一行十分感动,特意将陶侃推荐给庐江太守张夔,张夔于是召陶侃为郡督邮,领枞阳令,后来又举为孝廉,使陶侃得以来到京城洛阳,为人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陶侃在京城结识的有司空张华、中书郎顾荣等人。张华为司空是元康六年(296),永康元年(300)被杀,顾荣为中书郎是永宁元年(301),即陶侃来到洛阳大致是公元300年前后。如果陶侃是太康元年(280)移居寻阳,那他在庐江和寻阳生活了近二十年。陶侃在庐江任职期间太守一直都是张夔,而晋代太守任职期限最多是六年,也就是说,陶侃在寻阳生活的时间有十五年左右。后来母亲去世,又辞官回家居丧。晋朝制度,官员为父母服丧一般为三年,则陶侃在寻阳居住的时间已近二十年。而且直到陶侃去世前,他父母的坟墓都在寻阳。他在世时的家乡,就是寻阳,寻阳虽然是他的迁居地,但也成为了他的故乡,他和迁居地之间,形成了浓郁的地域之间的密切关联和认同感。永兴二年(305),他担任江夏太守后,特派仪仗队,将母亲迎接至官舍居住,“乡里荣之”。也就是说,自太康元年(280)移居寻阳,经过二十余年,陶侃及自己的家族,都已成为了寻阳人。陶侃为官后隆重地迎接母亲入住官舍,除了感念母亲的教养为母尽孝外,尤其是对出身寒微的他来说,也未始没有衣锦还乡的荣耀在里面。实际上,不光是他自己,别人也把他看成庐江寻阳人。陈敏之乱时,有人就因为他与陈敏同为庐江人,“有乡里之旧”,而挑拨荆州都督刘弘对他的信任。隋代以前编撰的地方史志《寻阳录》中,也收录有陶侃事迹,可见当时是把陶侃作为寻阳人的。

    现在留存下来三部清代《黄梅县志》中,都记载在黄梅上新有一座陶公庙,亦称陶王庙,祭祀的庙主为东晋八州都督陶侃。庙建于何时不见于记载,当地流传陶公已在此庙食百世。至于为何立庙祭祀,或说是因黄梅为荆州所辖,陶侃巡视至此,有德于民,故祀之;或说以黄梅地处荆州与扬州交界之处,当时战乱相继而陶侃能维护一方平安,加之千年以来,百姓每遭水旱疾病等灾害,无不有求必应,故百姓代代立庙祭祀。甚至一直至现在,上新仍建有陶公庙。上新属今下新镇,正在当年雷泽周边,虽不知是否就是陶侃当初徙居寻阳的居住地,但千百年来,历代该有多少惠泽于民的清官,未何独独祭祀陶侃?早期的记忆虽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我们拨开千年的迷雾,陶侃与寻阳,也即今日黄梅的关联,是否能更清晰的显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夏日新,男,湖北黄梅人,1953年生。从事科研工作。先后出版撰写或参与撰写的各类著作11部、发表各种论文数十篇,合计百余万字。主要从事湖北地方史、中国社会史、文化史研究和国外中国史研究成果的翻译介绍。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