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宋干架不行,“三冗”才是核心问题

 黑龙江波涛 2022-05-11 发布于黑龙江省

重温tvb97版《天龙八部》时被庄聚贤的台词给笑到了,英雄大会上,庄帮主大义凌然,慷慨陈词:“我大宋北有大理,南有大辽,四夷虎视眈眈……”,全冠清神补刀来了一句”说错了“,引发全场哄笑。这是电视剧里的精彩片段之一,剧里的背景是宋朝,我们都知道大宋虽然经济强大,但当时周围强敌环伺,打架总也干不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是事实,这也是个让人困惑的问题。

文章图片1

中央王朝,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口规模,都是少数民族无法比拟的。据可靠资料记载,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980年(宋太宗时期)的3710万增至1124年(宋徽宗时期)的12600万。而西夏、辽国国力鼎盛之时,人口也不超过一千万,二者又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经济根本发展不起来,如此强大的宋朝面对他们却屡屡战败,确实很“窝囊“,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最流行的说法是,最高统治者忌惮武将,刻意打压。大宋重文轻武,用文臣担任要职,掌握军权,文官比武官地位高。另一种说法是,燕云十六州地区与中原王朝接壤,为天然屏障,没有收回来,抵挡不住辽国的铁骑。而且这一带一直是养马的宝地,北宋打仗吃亏在没有多少战马。这两个原因的确存在,但可能不是最主要原因。

文章图片2

其实历史课本也说明了,就是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北宋是我国封建王朝中“三冗“问题最严重的朝代。简单说呢,就是官员和军队大大超出了实际需要的数量,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干,却拿着国家的俸禄,进而给国家财造成沉重的负担

唐朝每届取进士三四十人,宋朝动辄四五百人。公元991年,宋太宗淳化二年,朝廷科举取士竟达一万七千多人。唐朝时中央政府官员也就两三千人,唐太宗时期曾将官员缩减至六百多人,而宋仁宗时期中央内外属官已超过一万七千多人。而且在宋朝,官与职是分开的,官是头衔,宋朝称为寄禄官,用以表示一定的级别与薪俸;职是管理具体事务的,宋朝称为职事官,后来官员越来越多,职事官也不干事了,只有特别委派的官员才有实际职务和事情可做。因此有大量闲散机构和尸位素餐之人充斥朝廷。

文章图片3

北宋军队兵种主要有禁军、厢兵、乡兵及蕃兵。一组数字,可以看看:太祖时,禁军人数为19.2万,太宗时35.8万,真宗时43.2万,仁宗时82.6万,英宗时66.3万,神宗时61.2万。这还不算剩下的三个兵种,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给养,结果是越养越肥,越养越废。打起仗来,还不如乡兵和蕃兵,也就是说正规军的实力还不如民兵和地方兵,这也就是宋朝干的事儿

文章图片4

要养这么多人,又大兴土木,吃败仗还要赔款,自然就产生了冗费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养这么多官员和士兵呢?

原因很简单,一是防止武将生事,给他们很高的头衔,按月领俸禄,“乖乖“享受人生。

二是官员越多,朝廷的触角就伸得越长,有助于朝廷对民间的控制

三是把许多穷人和想要造反的百姓招进军队,提供吃穿住一切费用,便于控制和维持社会稳定

四是职业官僚集团可以不断挤占民间财富的积累,为朝廷增加税收。加上流官制度,国家内部永远不可能产生一个固定的政治利益集团,自然也造不了反。越多越无能的职业官员,越能保证皇权的永固

三冗“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造成国库入不敷出,财政出现了大问题。官家和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佬“也注意到了,并尝试解决,奈何这个”重症顽疾“已经根深蒂固了,再加上官家意志不坚定,最后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只是可惜了王安石和范仲淹,要是他们的改革能成功,宋朝真就”国富兵强“了!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