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靠谱的阿木 2022-05-11 发布于河南省

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是为高中乃至终身发展打根基的。所以人的问题和教育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首要问题。

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言:凝练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一方面直接承接于课程育人目标,有利于让学科教育'回家’;另一方面明确了学生学习某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课程的综合化和跨学科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世界性走向。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从学科本位转向立德树人、课程目标与学业质量,无不体现着核心素养是课程体系的'基质’和纲领的“主核”。显而易见,课程的所有内容与目标均由此推演而来。

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
课程标准=知识内容标准+教学活动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从“认知加工的视角”来说,内容是输入端,活动是加工端,质量是输出端。三者构成了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

知识内容是教育教学的对象、抓手,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从知识进化来看,只有最有价值的知识才有传承的必要,才能在知识进化链上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从人的发展来看,个人无法而且也没有必要'遭遇’所有知识,他们只需要最有价值的知识。

因此,教育择取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知识进化和个人发展两方面的需要,也是在人与知识之间建立有效关系的需要。本次课标修订强调大观念,一方面旨在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精选和提炼,实现少而精的目标;另一方面旨在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构和组织,实现有机整合的目标。

本次课标强调以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就是要求在情境中、在活动中、在操作中、在应用中、在体验中学习,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学生的一段真实、现实、切实的行动过程和生命历程。

只有以实践的方式学习,才能够得以基于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使学科大观念应用和服务生活世界、改善和提升生活世界。

学科实践是科学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内心世界相互砥砺、互构互成的学习方式,它会使人的身体与心理、感性与理性、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得到有机统一,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四个学段“二二二三制”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从2017、2020、2022年修订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在修订时均注重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个难题。在教学内容与学习行为的统一问题设计上:

①如何以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为主线,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统筹考虑,强调真实情境、真实任务,强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学科思维模式和探究模式;

②如何组织最有解释力、统整力和渗透力的知识及其内含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思维;

③如何选择最具有核心素养成分和价值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结构化组织;

④如何阐明指导思想和结构方式;

⑤如何体现大观念大主题大任务;

⑥如何落实减负增效,为学生留出更多探究性学习的空间,保护好奇心,激发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这些问题对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教学挑战。

我们知道,想要发挥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内在功能,就必需要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厘清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突破口,加强综合性与情境性,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全面梳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效清理、统整知识点。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学习规律和学习需要,系统组织课程内容。

道且阻长,教学相长。

共同创造,一起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