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庆东沟至八达岭长城穿越——延庆县67-50号敌台20200524

 活力的荒野 2022-05-11 发布于北京

  

    2020年5月24日,与墙友完成了延庆东沟至八达岭长城景区的穿越,共计18个敌台(即延庆县67-50号台),并浏览了八达岭关城。

我的穿越路线(图片来自六只脚记录)。

        八达岭自古便是交通要塞,它南通北京,北去延庆,西往宣化、张家口、内蒙古。明代《长安客话》中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八达岭段长城全长23.3千米,东起延庆县八达岭镇石佛寺村东南1.22千米的“川字一号”敌台,经石佛寺村西侧的水关长城,向北穿青龙桥火车站南侧铁路,过岔道村南转向西南,止于八达岭镇石峡村南4.1千米处(属河北怀来县)。整个长城走势近似一个“几”字形。即从延庆县14-107号敌台,共计94个敌台。

八达岭段长城趋势图,近似一个“几”字形。(图片来源:延庆县文化委员会编:《北京延庆明代长城研究》)。

  八达岭段长城趋势图(即黑色曲线内部分,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此次东沟长城穿越在八达岭段长城中的位置(图片两个黑色箭头所示)。

此次穿越东沟长城示意图(两红色箭头间)。

      八达岭坐落在太行八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之一的军都陉(即关沟)最北端,南距居庸关三十里,号称“居庸外镇”,是天下九塞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之一八达岭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和交通要道。居庸关(八达岭)与紫荆关、古北口、山海关共同占据着古代进入北京的四条大道:西北居庸关大道(可达大同、张家口、蒙古高原。)、太行山东麓大道、东北古北口大道、正东山海关大道。

古代进入北京的四条大道。

      八达岭城是镇城居庸关下的卫所城,是居庸关第二防御层次——居庸关关沟中的最重要一环。关沟共长20公里,分南北口,南口即为现在之南口村,北口即为现在之八达岭。居庸关关城控关沟之中枢,除关城之外,沿关沟一线自北向南还布置有岔道城、八达岭城(史称居庸外镇)、上关城、南口城4座防御城池(4城均辖于居庸关),纵深布局,层层严防,可谓关外有关,城外有城。

居庸关关隘示意图。

  四镇三关形胜图。

  《四镇三关志》有关八达岭的记述。

  

  

  明巡按西关御史王士翘在《西关志》中有关八达岭的论述如下:

“居庸图论

居庸两山壁立,岩险闻于今古,盖指关而言,愚谓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是岭关山最高者,凭高以拒下,其险在我,失此不能守,是无关矣。逾岭数百步即岔道堡,实关北藩篱。过岔道所以守八达岭,守八达岭所以守关也。由八达岭南下关城,真所谓降若趋井者。关北门外即阅武场,登场而望,举城中无遁物,虚实易觇,况往来通衢,道路日辟。虽并车可弛,故曰险不在关城也。

城池

八达岭在北三十里。其城上跨东西两山,下当两山之冲,高二丈五尺,厚一丈,长六百八十丈。南北城门城楼一座,敌楼二座,城铺二间,护城,东山平胡墩一座,西山御戎墩一座。弘治甲子秋七月,经略边务大理寺右少卿吴一贯规划创立,逾年告成。至今每遇春秋,守关者率兵于城外挑掘偏坡壕堑以防虏寇。隆庆卫地方,外口尤为紧要,失此不守,则居庸不可保矣。

西关志有关八达岭的记述。

  

      明前长城均修在八达岭北的西拨子、岔道一线,明中期以后,为加强居庸关屏障,防御鞑靼俺答八侵,充分利用险要,收缩防守之计,才将长城建在八达岭之上。从大量史料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先修关城(1504),数年之后(1515)再修边墙。

从上述《西关志》可以看出,明八达岭城始建于弘治十七年(1504),逾年告成。嘉靖十八年(1539)巡按西关监察御史陈豪重修八达岭城南门城楼,并题写了“居庸外镇”门额。

清居庸关志《延庆卫志略·关隘》引旧志说,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年(1515)“北部鞑靼入寇,由宣府大白杨(宣化东北50多里)至八达岭,大肆杀掠,将窥居庸关。兵部尚书王琼奏请,以都督刘晖,参将桂勇、贾鉴等屯兵戍守,敌寻退。乃增修八达岭边墙。跨东山至川草花顶上,以峻山为限,以东接灰岭口,复接黄花路驴儿驼界。西接石峡峪,至镇边路白羊城软枣顶。沿边汛防兵长一百三十一里二分,设楼台九十座”。

明蓟昌两镇空心敌台,是谭纶修筑的,具体讲:蓟镇是戚继光修筑,昌镇是杨四畏修筑的,八达岭段长城属于昌镇。具体修筑情况如下: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3)昌镇空心敌台长城从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五年间次第完工。包括八达岭、石峡峪长城,东起石佛寺口,西至糜子峪口,长40里零半里,空心敌台68座,附墙台14座。

早六时,我们便到达南东沟村,开始登山,半小时后就到达延庆县67号敌台(今天拜访的第一台)。

延庆县67号敌台,北立面基本上墙已经坍塌。敌台四周已经搭好铁架,准备修缮,因新冠脑炎疫情影响,工程又搁置下来,但愿能够尊重原貌修缮。

  敌台东面墙体也基本无存,便门门柱及券拱依稀可辨。

  

  敌台南侧面,可以看到四窗并立,窗下射击孔清晰可见。

  敌台内部亦坍塌严重。

      延庆县67号敌台。其他名称:楼41;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25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928米;总体情况:南北11.05米,东西8米,(残)高9.7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西北部坍塌,一层,东西侧开门,北侧基本消失,西侧左边开1窗,东侧基本消失,南侧开4窗4个射击孔,二层垛口墙进本消失,南侧残留少部分,窗高0.97米宽0.7米,为2伏2卷,二层拔檐保20%,收分4%。

此段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垛口墙。

  遥看67号敌台及东部经过修缮的墙体。

  蜿蜒的墙体形成了美妙的曲线。

  

  67号与66号敌台墙体之间的最低处,有一水门(图片墙体最低处的黑洞)。

  67号与66号敌台墙体之间,还有一上城便门,此为上城通道及便门内侧。

  便门外侧保留完好。

  遥看延庆县66号敌台,此外敌台的致高点,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

  66号敌台的西南侧面,四窗四射孔。

  66号敌台南立面,墙体大部分已经坍塌。

  券门两侧巨石立柱倾倒在残垣断壁之上。

  

  

    垛口内外设计成“八”字形,以扩大观察和射击范围。垛口顶端有一小孔,应为架设火器的支撑点。

  敌台南侧面有一道大裂缝,西墙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变形,已非一条直线了,此非人力而为,乃自然力的破坏。

  敌台西侧面,最南窗已经坍塌,但仍可看出四窗四射孔。

  回望66号敌台。墙体上长出两棵小树,树虽说很小,但它们的根系却很发达,其生长的力量足可使墙体变形,也是破坏长城的一大杀手。在此呼吁有关长城保护部门能够引起重视。

      延庆县66号敌台。其他名称:楼42;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15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885米;总体情况南北11.05米,东西7.8米,(残)高10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保存完好,一层,南侧开门,北侧开3窗4个射击孔,东西相同开4窗4个射击孔,西侧最左侧窗损坏较严重,其他的较完好,二层垛口墙全部消失,门高2.3米宽1.3米,窗高1.2米宽0.7米,均为2伏2卷,二层拔檐保留1/2,收分7%。

西望八达岭古长城方向。

  东望65号敌台及八达岭景区方向。

  延庆县65号敌台远景,西南侧面。

  65号敌台西立面,完美!

  登城便门内侧,券顶一伏一券砖制结构,虽略显单薄,但仍比石制宽大得多。

    

  便门外侧。

东券门内侧已经由木架支撑,这种支撑可比撞道口西侧那座敌台的铁架支撑不知强过多少倍。

  此台纵向正对南墙只是一个射击孔,而不是一扇窗,这种形式在八达岭长城段较为普遍,但和其他地方明长城相比还是较为少见。

  

  65号敌台东立面,一门一窗,门完好,窗无存。北墙全部坍塌。

  

  65号敌台西南侧面,南侧外墙坍塌,四窗清晰可见。

延庆县65号敌台。其他名称:43;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10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806米;总体情况:南北8.3米,东西残长11米,(残)高9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保存完好,一层,东西开门,门左边有一窗,南侧开4窗,南侧楼体外墙消失,北侧全部坍塌,二层东西两侧相同3个垛口,7个射击孔,4个瞭望孔,南北两侧坍塌,门高2.15米宽0.9米,窗高1米宽0.7米,均为2伏2卷,二层拔檐保留1/2,收分13%。

65台与64号台之间有数不清的巨大的圆石组成的断崖,此崖基本上呈90度,数十米高,不可强攀,右侧有绕行小路。崖前建有一段墙体,以阻山谷,崖两侧半腰处均建有一小台,以控山谷。下两图为东侧山崖小台。

  

  下图为西侧山崖小台。

  延庆县64号敌台南立面,四窗四射孔。

  64号敌台东南侧面,两横四纵。东为一门一窗。

  64号敌台西南侧面,西为一门一窗。

  回望65号敌台。

  延庆64号敌台东立面,一门一窗。

  敌台内部情况。

  

  射孔上方雕有花纹,为雄伟的长城增添了一份柔情。

  在65台与64台之间的低谷处,发现了这一条石,条石两端均有一方形小槽,不知此石作何之用?思考良久不得其解。

  在64台西券门前的石阶上也发现同样条石,还是同行好友见多识广,他思考一会顿悟道,此小槽是固定台阶两为竖石之用。我不禁暗自钦佩。

      延庆县64号敌台。他名称:楼44;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15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789米;总体情况:南北7.7米,东西残长11.1米,(残)高10.2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保存完好,一层,东西开门,门左边有一窗,南北开4窗,4个射击孔,二层东侧3个垛口,4个射击孔,一个瞭望孔,西侧残留2个垛口,5个射击孔,南北相同,5个垛口,4个瞭望孔,4个射击孔 ,门高1.9米宽0.9米,窗高1.1米宽0.7米,均为2伏2卷,二层拔檐完好,收分6%。

过了64号敌台,有一略宽于墙体的“小台”,“小台”东边即是十数米断崖。

  宽出墙体的“小台”西侧面,建于巨石之上。

  “小台”北面垛口及垛墙。

  “小台”东面垛口及垛墙。

  “小台”(东立面)墙体依山就势建于十数米垂直的断崖之上。

  

  

  东行过了“小台”,便有一登城便门。 登城便门外侧。

  延庆县63号敌台,西北侧面,台基保存完好,上层建筑无存

  敌台东立面。

    延庆县63号敌台。其他名称:楼45;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20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782米;总体情况:南北8.7米,东西残长8.6米,(残)高3.6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保存完好,上层建筑无存,内部为碎石干砌。

美丽曲折的长城墙体向八达岭景区延伸。

  过了63号敌台继续东行,又见一登城便门,登城步道台阶尽毁。

  便门内侧。

  便门外侧。

  回望63、64、65、66诸台,图片下方墙体上有一孔水门,保存完好。

  过了上述水门不远,墙基骤然变成了不同色彩石块垒砌而成的“大花墙”,在晨光的映衬下分外醒目。

  

  

  

  延庆县62号敌台全貌(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台基保留有1/3,上层建筑无存,内部为碎石干砌。

  

   延庆县62号敌台。其他名称:楼46;地点:八达岭镇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南54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775米;总体情况:南北残长7.2米,东西残长6.6米,(残)高2.2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保留有1/3,上层建筑无存,内部为碎石干砌。

延庆县61号敌台,西北侧面,依稀可以看出二纵四横结构。

  敌台西侧面及顶部情况。

  61号敌台东南侧面。南面四窗;东面一门一窗,门完好,窗无存。

  61号敌台内部结构。

  

  

  台内有一条石,不知何用。

  回望西侧敌台及墙体。

      延庆县61号敌台。其他名称:楼47;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26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720米;总体情况:南北12.2米,东西8.4米,(残)高7.9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保存完好,上层建筑,南北开门,南门左边开一窗,北侧仅留有一门,门窗为2伏2卷,卷室顶部坍塌,东西两侧相同,为4窗4射击孔,2层拔檐保存4/5,门高1.79米宽1.2米,窗高1.1米窗宽0.8米,收分3%。

延庆县60号敌台,西南侧面及顶部情况。

 “大花墙”延伸到墙体骤然变宽处,也宣告结束。

  

60号敌台内部情况。

  此石也应是一立柱的底座。

  台内墙体开裂严重。

  60号敌台东立面及登城步道。

  

  

  便门内侧。

  便门外侧。

  便门外侧台阶已经坍塌,图片右侧条石应为台阶东西两侧的护石。

      延庆县60号敌台。其他名称:楼48;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23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741米;总体情况:南北8.6米,东西11.7米,(残)高7.5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保存完好,上层建筑,东西开门,卷室顶部坍塌,东西侧楼体墙体损坏严重,南北留有4窗,2层拔檐保存1/2,门高1.9米宽0.9米,窗高1.3米窗宽0.8米,收分6%。

画面上方墙体明显已经进行了修缮,经过修缮的长城两侧已经加上了护栏,这是国保和市保分界线。

  国保、市保分界碑立于此。

  延庆县59号敌台西立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59号台内部结构。

   

     延庆县59号敌台。其他名称:楼49;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23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735米;总体情况:南北11.8米,东西8.4米,(残)高3.1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保存完好,上层建筑,南北开门,中券室坍塌,东侧楼体保存较好,可见4窗,2层拔檐保存1/4,其他部分残损严重,西侧楼体保留有1/2。

60号(画面右侧下方)、59号(画面右侧上方)敌台位于低洼之处,视野受限,无法看到沟内情况,故建筑者又在沟谷两侧建有三个瞭望台(可惜三个瞭望台在中国长城遗产网上未有记录),协助防守。现五台并立,构筑了局部立体防守体系,可谓是用心良苦呀!

  三瞭望台分布情况。

  东瞭望台情况。

  东西瞭望台并立。

  西瞭望台情况。

  东上瞭望台已全部坍塌。

  延庆县58号敌台现状。

  延庆县58号敌台原貌,上层建筑无存(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延庆县58号敌台。其他名称:楼50;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200米东西6米,(残)高5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残损严重保留有1/3,上层建筑消失。

延庆县57号敌台现状,西立面。

  敌台东立面。

  57号敌台原状(以下两图均来自中国长城遗产网)。

  

  从57号敌台始向东,八达岭国保段长城登城便门一律封死!

  敌台内部情况。

  

  

  此图中下部在一小节圆木嵌于墙体之内,它的作用是类似现代建筑中的钢筋,历经五六百年风风雨雨,居然还留存到现在,我看过残楼无数,此情况还是第一次见,真是巨大的惊喜,幸运之极。

  延庆县57号敌台。其他名称:楼51;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村东南1150米坐标:东经115°59′,北纬40°20′,高程:733米;总体情况:南北13.8米,东西6.58米,(残)高5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完好,敌台外围墙体消失,内部残损严重。

延庆县56号敌台现状。

  同一位置56号敌台原状(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56号敌台东侧面及顶部情况,东侧可见一门一窗。

  同一位置56号敌台原状(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56号敌台内部情况。

  

  

  敌台登城步道。

  延庆县56号敌台。其他名称:楼52;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村东南1100米坐标:东经116°59′,北纬40°20′,高程:752米;总体情况:南北9.3米,东西12.2米,(残)高4.8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完好,台基以上仅留有东西矮墙其他的消失墙高2.8米,东侧可见一门一窗,西侧可见一门,其它的消失。

延庆县55号敌台西侧面。

  延庆县55号敌台东侧现状。

  延庆县55号敌台东侧原状(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敌台内部结构。

     延庆县55号敌台。其他名称:楼53;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村东南1200米坐标:东经116°0′,北纬40°20′,高程:828米;总体情况:南北8.9米,东西11.86米,(残)高8.56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完好,共两层,一层,东侧南边开门右侧一窗1个射击孔,东西相同,门窗为2伏2卷。南北相同为4窗4个射击孔,二层,东侧残留5个射击孔,西侧同东侧,南北侧基本相同残留7个射击孔,2层拔檐完好,窗高1.15宽0.85,门高1.85宽0.9,收分%8。

延庆县54号敌台东侧面现状,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切的说这个台应当是个马面。但中国长城遗产网地图上记录是“延庆县54号马面”,可打开链接后却就了“延庆县54号敌台”,出现了前后矛盾。

  这张图上是“延庆54号敌台全貌”(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这张图上是“延庆县54号马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经实地勘查我认为这应当是个马面。

  延庆县54号敌台。其他名称:楼54;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村东南1360米坐标:东经116°0′,北纬40°20′,高程:818米;总体情况:南北10.4米,东西10.4米,(残)高5.4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完好,台基以上消失,南侧墙体呈向内凹的弧形。收分%6。

延庆县53号敌台现状。

  

  53号敌台南立面。

  延庆县53号敌台原状。

  敌台内部结构。

  

  

  

  延庆县53号敌台。其他名称:楼55;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南1550米坐标:东经116°0′,北纬40°20′,高程:758米;总体情况:南北9.3米,东西12.2米,(残)高11.5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完好,共两层,一层,东侧仅留有南边一角,残留一个瞭望孔一个射击孔,西侧残存3窗1个瞭望孔3个射击孔,南侧左侧开门右侧3窗2个瞭望孔4个射击孔,北侧西边残存一窗,东北角修有护栏,二层残留极少一部分,西北、东北角有残留,二层拔檐保留有1/2。收分%6。

延庆县52号敌台。

  延庆县52号敌台原貌(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此台也应是个观面,中国长城遗产网对于其名称的界定也是有矛盾的,情况同前54号。

  延庆县52号敌台。其他名称:楼56;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1390米坐标:东经116°0′,北纬40°20′,高程:758米;总体情况:南北10.6米,东西6.8米,(残)高6.8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台基完好,台基以上,南北两侧各残存一个垛口,3个射击孔,西侧残存2个垛口3个射击孔,西北角修有护栏,东侧墙体消失,台体突出墙体外。收分%7。

延庆县51号敌台现状。

  延庆县51号敌台原状(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延庆县51号敌台。其他名称:楼57;地点:八达岭镇南东沟东北1500米坐标:东经116°0′,北纬40°20′,高程:758米;总体情况:南北7.7米,东西12.3米,(残)高7.7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仅留有东门外墙其它部分消失,台基现以修缮,门为1伏1卷。台基上四侧修有护栏,西侧原西门处留有缺口。

延庆县50号敌台,至此台有铁栅栏阻挡,我们顺利绕过栅栏后便进入了八达岭景区。

  延庆县50号敌台。其他名称:楼58;地点:八达岭镇八达岭管理处南900米坐标:东经116°0′,北纬40°20′,高程:792米;总体情况:南北7.5米,东西9.8米,高7.5米,台基为石条砌而成。建筑形式:基座为条石结构。共1层,一层,南北两侧相同,4个垛口,5个瞭望孔,9个射击孔,东侧中开一门,3个垛口,6个射击孔,西侧3个垛口,3个瞭望孔,9个射击孔,上有游人止步标志牌一个,门已封堵,收分4%。

疫情时期,景区人多,脚步急切,无暇多看,只是匆匆浏览了八达岭关城,便下山而去。八达岭关城有东西二门,西门额题“北门锁钥”, 并题有“巡按监察御史陈豪书。嘉靖己亥仲秋吉日立”。

  

  

  东门额题“居庸外镇”,题有“钦差总督蓟辽等处军务兵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山阴吴兑,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新喻敖鲲。万历十年岁次壬午五月吉日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