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帽子王】济尔哈朗 简历

 liuhuirong 2022-05-11 发布于湖北省
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全名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655年6月11日),是舒尔哈齐第六子,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受封为和硕郑亲王,是清朝“铁帽子王”之一。其父死后,被努尔哈赤养沈阳盛京宫中,作亲儿般看待,封为和硕贝勒。

济尔哈朗全名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655年6月11日),是舒尔哈齐第六子,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受封为和硕郑亲王,是清朝“铁帽子王”之一。其父死后,被努尔哈赤养沈阳盛京宫中,作亲儿般看待,封为和硕贝勒。

济尔哈朗 - 基本资料

姓名:济尔哈朗
全名: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生卒:1599年-1655年6月11日
封号:和硕郑亲王、铁帽子王
民族:满族

济尔哈朗 - 人生概述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1655),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己亥年十月初二日丑时生,母为舒尔哈齐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布干贝勒之女;顺治十二年乙未五月初八日(1655年6月11日)寅时薨,年五十七岁。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这样他才会在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后入享太庙。

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 - 人物简介

“济尔哈朗”是一个蒙古名,意思是“幸福、快乐”。济尔哈朗从呱呱落地时起,即被父母寄予良好祝愿,希望他一生快乐幸福。

济尔哈朗37岁受封和硕郑亲王,45岁与睿亲王多尔衮同为辅政叔王,辅佐幼帝福临。福临亲政后,又晋封和硕郑亲王。 他经历了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三朝,到57岁寿终正寝时,其他同辈诸王早已先他而去。济尔哈朗的晚年,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前死后,备极荣光。在清初诸王中,他虽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运的一位。

济尔哈朗有子十一,有爵者四人:富尔敦、济度、勒度、巴尔堪。

济尔哈朗 - 生平简历

初封和硕贝勒。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率兵攻蒙古巴林部、扎鲁特部。

天聪元年(1627),与二贝勒阿敏进军朝鲜,攻明将毛文龙所据铁山,军逼平壤,与朝鲜王议和而还。五月,从太宗皇太极围攻明锦州、宁远城。

天聪二年,与豪格攻杀蒙古固特塔布囊,降其部众。三年八月,同贝勒德格类等再征锦州、宁远。十月,从太宗征明,与岳托攻克马兰营、马兰口、大安口,会师遵化,逼明京城。

天聪四年初,从太宗克永平,与贝勒萨哈璘下滦州、迁安。

天聪五年三月,建言“选贤良,填司刑宪”。七月,初设六部,奉命掌刑部事。从太宗攻明大凌河城。

天聪六年,从征察哈尔,收归化城干余众。七年,奉命修岫岩城。八年,太宗亲征察哈尔,奉命留守盛京。清崇德元年(1636)四月,封和硕郑亲王。连年领兵攻明宁远、锦州、松山。七年(1642),再围锦州,收降祖大寿,克松山、塔山、杏山。

天聪八年八月,世祖福临即位,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顺治元年(1644),封信义辅政叔王。四年(1647),以府第越制,罢辅政。五年三月,坐不举发大臣谋立肃亲王豪格,降郡王。闰四月,复亲王爵。九月,拜定远犬将军,征湖广。

天聪九年(1652),进封叔和硕郑亲王。

济尔哈朗 - 开国元勋,辅帝亲政

福临即位,以明年为顺治元年(1644)。他虽然君临天下,毕竟只是一个幼童,国家大事全委托给两位叔父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在此后的12年中,济尔哈朗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辅助多尔衮,处理朝政。福临即位时,济尔哈朗45岁,多尔衮32岁,济尔哈朗年长13岁,两人同为辅政王。尽管拥有崇高的军功、威望和地位,但可能受父亲舒尔哈齐与哥哥阿敏命运的影响,济尔哈朗为人很是低调,远不像阿敏那样锋芒毕露。因此,福临继位以后,他主动要求将自己排在多尔衮前面的名次放到多尔衮之下,并要求诸王大臣商讨国事时,只报告多尔衮即可,不必报告自己。他谕令部院各官,以后有事先启知睿亲王,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头。从此,多尔衮排名在前。
  
济尔哈朗能力固然有限,但办起事来一向兢兢业业。担任辅政王后,他在盛京尽心辅佐幼帝,多尔衮则率领大军攻明,直捣北京。顺治元年九月,济尔哈朗护驾进入北京。福临首先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接着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
  
短短几个月间,清朝的形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多尔衮统率的清军,一路势如破竹,他的威望也如日东升。历史的机遇,把多尔衮推向了前台,使他成为众人景仰的大英雄,清王朝无往不胜的象征。与此同时,济尔哈朗却在幕后做些日常性工作。一个在前台发号施令,一个在后台默默无闻,两个人在众人心目中的差距越拉越大了。
  
济尔哈朗一再退让,不惜阿谀奉承,固然为了避免矛盾,维护皇族内部的团结与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迁都北京后,他还率领诸王大臣主动要求在礼仪上,大幅度提高多尔衮的待遇。他做得应该算是足够了。同时也助长了多尔衮的野心,促使他不断以合法方式加强自己的权力。多尔衮先是称叔父摄政王,接着称皇叔父摄政王,又称皇父摄政王,大权独揽,专擅自恣,最后连皇帝的印玺也搬到自己的家中。
  
济尔哈朗虽一再隐忍退让,却没能维护住自己的权位。多尔衮为了满足多铎的要求,还是不肯放过他。当时,多尔衮的王府壮丽不亚于皇宫,却以济尔哈朗的王府超标为由,罢黜了他的辅政王,换上了多铎。这种仗势欺人、公然行私的行径实在太过乖张,次年,又有人揭发他在皇太极死后,曾迎合两黄旗,赞同立肃亲王豪格为君。为此,他的爵位从亲王降为郡王。次月恢复了他的亲王爵。豪格身陷狱中,不久暴亡,时年40岁。本来被举报的主要对象济尔哈朗处分颇轻,反而是被牵连进来的豪格身陷囫囵。济尔哈朗对于皇太极,显然是忠心耿耿的。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应该尽量避免与豪格接触,从而给人以口实,使多尔衮集团借机发难,甚至间接影响到福临的帝位。他确实是这么做的,但是却不彻底。这样做的结果或许会让多尔衮集团意识到,豪格与镶蓝旗之间有着说不清楚的关系。面对这样的切实威胁,必然要加速对于豪格一派的处置。从大的方面来说,如果豪格做为政治势力长期存在,那么在长期斗争中,双方的损失会越来越大,必然会威胁到福临的帝位和整个清朝的国基。相对于多尔衮而言,豪格显然不占优势,所以济尔哈朗选择以牺牲相对处于弱势的豪格为代价来换取福临帝位和政局的相对平稳。接着,多尔衮将济尔哈朗彻底排除出权力中枢,委派他为定远大将军,率师下湖广,与南明军队作战。济尔哈朗在湖南等地整整作战一年,顺治七年(1650)正月才凯旋回师。

第二件事,定罪多尔衮,还大政于帝。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死,只有39岁。多尔衮年纪轻轻,已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的早死,无疑给自己留下了许多遗憾,但对他的堂兄济尔哈朗来说,却是人生一次难得的转机。
  
在此前的7年里,济尔哈朗在多尔衮面前,唯唯诺诺,加倍小心,仍免不了受排斥受打击。一旦多尔衮撒手尘寰,他成为朝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亲王。于是,他审时度势,联合诸王参劾多尔衮一党,将大权归于顺治帝。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
  
多尔衮摄政7年,重用亲信,诛除异己,在朝中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济尔哈朗清算其党羽,采取了循序渐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
    
第三件事,急流勇退,保持晚节。福临亲政时只有14岁,郑亲王济尔哈朗通过清算多尔衮一系,地位尊显,一时权势集于一身,而他也没有因为迅速膨胀的权利而利欲熏心,而是选择了功成身退,辅佐顺治亲政,放弃了炙手可热的权利。所以在福临亲政后,他的称号也只是“叔和硕郑亲王”,不再主掌朝政。福临对这位伯父则非常尊敬,凡他的上疏、建议,福临都认真对待,积极采纳。

济尔哈朗 - 大事年表

天命十年十一月,济尔哈朗同台吉阿巴泰等出兵援助被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围攻的科尔沁部,立下的战功。
  
十一年四月又领兵攻打喀尔喀巴林部。十月,再次领兵攻打扎噜特部。均立下了战功。
  
天聪元年正月,济尔哈朗同贝勒阿敏、岳托、阿济格等人征伐朝鲜,一路长驱直入,杀至平壤城下。朝鲜国王李倧无奈中只能派遣使者向满洲军队请求议和。
  
三月,济尔哈朗随从皇太极攻打明朝。清军从广宁城旧边出发,进军围攻锦州。济尔哈朗偕同贝勒莽古尔泰等率领一支部队截击塔山的明朝运粮队,击败了明兵。之后又移师前往宁远,与明总兵满桂的军队相遇,拼死奋战,最终打败了满桂的军队。
  
二年五月,因为蒙古的固特塔布囊从察哈尔移居到阿拉克绰特部的旧地,凡是有依附满洲的人经过,一概杀死,公开和满洲作对。于是济尔哈朗和贝勒豪格前往讨伐固特塔布囊,大败其军,将其斩杀,收降了他的部众。
   
十二月,济尔哈朗与贝勒阿巴泰进攻通州,烧毁了明军的船只,攻克了张家湾。
  
八月,济尔哈朗随同皇太极出兵围困明朝大凌河城,济尔哈朗督镶蓝旗兵(当时的济尔哈朗为镶蓝旗旗主)围攻城的西南,不久又收伏近城台的堡。
  
六年五月,济尔哈朗从征察哈尔,林丹汗逃逸,大军驻扎在穆噜哈喇克沁。济尔哈朗与岳托率右翼兵进攻归化城,收降了察哈尔部一千余人。
  
五月,明将孔有德、耿仲明从登州渡海来降,明总兵黄龙以水师邀击,朝鲜兵也一起行动,济尔哈朗前往迎接护送喝退了明朝与朝鲜的联军。
  
崇德元年四月,济尔哈朗应军功累积是,晋封为和硕郑亲王。

四年五月,统兵攻略锦州、松山,与明军大战九次,九战皆捷,俘获明兵三千余人。
  
六年三月,清军再次围困锦州,围绕锦州建立八个兵营,掘壕筑堑,来长久围困祖大寿。祖大寿在城中派蒙古兵守外郛,但是由于济尔哈朗对蒙古军的策反效果,蒙古台吉诺木齐、吴巴什等投降,遣人约好时间献出东关。不过到了预定的时间被祖大寿发觉,清军由蒙古军从城下用绳来上城与蒙古军内外夹击明军,占据了外城,明军被迫退入内城。之后济尔哈朗迁城中的蒙古军六千馀人到义州,收降明将都司、守备以下八十馀人。皇太极特别在笃恭殿宣布捷报,以示重视。

五月,又败明援兵六万于松山北岗,斩首二千。
    
九月,皇太极班师仍由济尔哈朗围困锦州。十二月,洪承畴从松山遣兵夜犯清军,被清军击败,之后济尔哈朗又打败了洪承畴的大军。
  
三月,济尔哈朗仍然围攻锦州。祖大寿派人前来请求投降、盟誓。他传话给祖大寿说:“我军围困此城,旦夕可取。怎么会与你盟誓,想要投降就投降,并非我勉强你。”祖大寿无奈之下,遂率众官前来军营投降,锦州终于被攻克。
  
四月,移师攻克塔山,之后用大炮轰塌杏山城墙,杏山守军投降。之后济尔哈朗奉命毁掉塔山、杏山、松山三城后班师,受赏鞍马一副、蟒缎百匹。

十月,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赏赐给他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绸缎千匹。
    
九月,济尔哈朗被授予定远大将军,率师南下湖广。
  
六年正月,济尔哈朗从安陆府渡口,进抵长沙。当时,明总督何腾蛟,总兵马进忠、杜允熙、陶养用、王进才、胡一青等,联合李自成馀部一只虎以及逃散剩余的农民军占据湖南。济尔哈朗分军进击,他又分兵奔袭永兴、辰州、宝庆、宣庆、靖州、衡州,一直追杀到广西全州。令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都统阿济格、尼堪为前哨,大军断后,循序推进。进抵湘潭,生擒何腾蛟。
  
四月,又分兵奔永兴,打退杜允熙,到达辰州,一只虎看到清军势如破竹就连夜遁走。济尔哈朗派尚阿哈同尼堪攻克宝庆,又派兵连破南山坡、大水、洪江诸路兵马共二十八营。
  
七月,分兵镇压靖州,进攻衡州,斩杀陶养用。击破胡一青的七座营寨,一路逐敌至广西全州,分军平定了道州、黎平府及乌撒土司,先后攻克了六十馀城。
  
七年正月,班师还朝,论功行赏,顺治赐给金二百两、银二万两。同年睿亲王多尔衮病死。
  
九年二月,进封叔和硕郑亲王(纵观大清一朝仅有这一位“叔王”)。
    
康熙十年六月,追谥号为献。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下诏配享太庙,复嗣王封号为郑。

济尔哈朗 - 个人贡献 

顺治十二年,济尔哈朗去世,身后是崛起的大清王朝。纵观济尔哈朗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他因为从小与太宗一起长大,所以在父亲反叛后得以幸免于难,而且一直深受信任和重用。太宗即位后,他更是多次担当重任,仕途也是一路通顺。但是随着多尔衮的得势他的命运又有所转变,所幸的是他并没有和多尔衮有直接冲突,最终依靠军功东山再起。顺治掌权后更是礼遇有加,官位也是越来越高,直到死后也极尽哀荣。子孙有由此繁荣昌盛,成为舒尔哈齐一支中最强盛的一支。他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到57岁寿终正寝时,其他同辈诸王早已先他而去。济尔哈朗的晚年,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前死后,备极荣光。在清初诸王中,他虽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运的一位。

济尔哈朗 - 史书评价

“忠冠当时,功昭後世一云”
“有贞臣之节,有良将之风”
“亲历战阵,躬冒矢石,决策于万众之中,制胜于千里之外”
“处忧患而不惊,肩弘钜而不乱。”
                                ——《明清史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