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囊》:如果生活太难,不如褪去皮囊,放过自己

 麦青稻黄 2022-05-11 发布于浙江省

作者/麦青稻黄

首发:麦青稻黄(maiqingdaohuang)


疫情当下,听到不少令人揪心的现实。
 
朋友感慨:如果再没有生意,连还按揭都成问题。
 
朋友从事销售工作,前些年生意景气的时候,一个月赚两三万是常有的事儿。因此,他按揭买了一套房,月供5000。在疫情前,毫无压力。
 
但如今,从事服务行业的他,公司不是被关就是被封,客户不是不敢出门,就是不敢掏钱下订单。生意越来越差,压力却越来越大。
 
朋友说,每个月拿到手的薪水只够还房贷,很长一段时间来,都在吃老本。
 
他很担心:如果存款掏空,如何还贷?如何养家?
 
他甚至开始盘算,如果断供,他究竟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生活难,或是当下无数人的感慨;首当其冲,是背负房债的房奴。
 
根据2022年1-2月相关统计,两组数据令人吃惊
 
NO1:2021年全国有超过200万房奴被起诉 。

NO2:2022年开年还不到一个月,就有超过20万房奴被银行起诉。
有房才有家,房子似乎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情结,睡觉不过二尺宽,一生却为房贷累。忙碌终身,生带不来,死又带不走,可心心念念,勤勤恳恳,到最后,似乎都为了一套房。
 
想起一本书,来自蔡崇达的《皮囊》,在那个用14个生活经历写成的故事里,你能依稀可见生活中的“所累”,譬如:房子。


01

母亲的希望

 
建一座四楼的房子,是母亲一生的夙愿,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
 
可以说,这幢4层高的小楼,寄托了母亲一生的希望。
 
那年,母亲24岁,父亲27岁。作为一个没钱没房的浪荡子,父亲第一次与母亲约会,就拉着她的手来看这块空地,信誓旦旦告诉母亲:
 
“我会把这块地买下来,然后盖一座大房子。”
母亲信了,她与父亲结了婚,但真正买下这块地,却是在结婚后的第3年。用多年的积蓄加稀少的嫁妆凑在一起,地有了,建房子却还需要一笔花费。


父亲四处举债,最后总算建起了一百多平米的房子,留下偏房的位置,以后再修。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母亲总是绘声绘色,说:那时候你父亲真是男子汉。

02
父亲的骄傲
 
后来,女儿出生,儿子超生,父亲回家后被开除公职,还罚了三年的粮食配给,日子过得越来越难。
 
父亲出门三年当海员,带回一笔钱,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这块地上建成完整的石板房,补齐了当年空置的偏房位置。
 
然后,父亲又花很多钱,把自己和母亲的名字编成一副对联,刻在石门上,雕花刻鸟。他甚至让工匠瞒着母亲,用红布盖着石门,直到大门宣布落成的那一刻。
 
父亲,以将军的气度,把红布一扯,母亲这才看到,这座房子从此由她和父亲的名字命名。

 
那一刻,母亲盯着门联许久许久;父亲则站在几步开外,得意地望着妻子,望着自己的杰作。
 
这或许是母亲和父亲一生最高光的时刻。


03

父母的爱情见证

 
买一块地,建一座房子,是父亲对母亲婚姻的许诺。父亲做到了,母亲接收到了,但她对丈夫的爱情,却也急需用一件事物来证明,母亲同样将目光盯在了——房子上。
 
为了父亲的颜面,为了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庭看上去那么健全和完整,也为了表达母亲一辈子都没有对父亲说出口的爱情,母亲坚定不移地要建一幢四层楼高的房子。
 
这是母亲的宣言,她要以建筑的形式,骄傲地立在那里,让所有的村人都看见。
 
第二次建房是在蔡崇达读高三的时候,也是父亲生病的第二年。为了房子,母亲做苦工,捡菜叶,她把自己积攒的所有的钱加上女儿做会计,儿子做兼职赚的钱,提出造房子。
 
拆旧房,造新房,十万元钱只够母亲造小小的两层。即便如此,母亲依然忙不停歇地开始安排。她自己当帮手做小工,一边还要照顾病榻的丈夫。
 
日子很忙,很苦,很累,她都不在乎。每每有人路过工地,母亲都会站起身说话:
 
“都是我儿子想翻盖新房,我都说不用了,他却很坚持,没办法,孩子有志气,我也要支持。”
就这样,房子建了半年,终于落成。


搬新家的时候,母亲笑得很开心。


04
一具美丽的“皮囊”
 
好景不长,才过三年,母亲重提建房的事,理由只有一个:
 
“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
母亲建房的决心如此坚定,她不惜花下所有积攒的血汗钱也要建四层楼房,哪怕一年半载后,这幢房子很有可能被拆迁。
 
为此,女儿不满。
 
几次建房,家道中落。
 
男友曾悄悄问她:

“你家出得起多少嫁妆?” 

姐姐明白窘迫的家出不起太多的嫁妆,她忍痛割爱,从此认定自己未来要嫁一个穷苦的人家。
 
作为儿子,蔡崇达虽不满,却无力反驳母亲的决定。
 
因为盖房,学费几次没有着落,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才勉勉强强上了大学。
 
因为盖房,投下所有的家当,他再没有任何的盈余可以到工作的城市买房。
 
可又能怎样呢?
 
妈妈哭着问儿子:

“我是不是很任性,这房子马上要拆了,多建多花钱。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建好,但我知道,如果这房子没有建起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开心,无论未来住什么房子,过多好的生活……”
四层楼的房子建起来了,小镇一片哗然。
 
建成的那天,母亲搀着父亲骄傲地去市场走一圈。他们边走边炫耀:
 
“你们等着,再过几年,我和我儿子会把前面的也拆了,围成小庭院,外装修全部弄好,到时候邀请你们来看看。”
此时,因为中风而偏瘫的父亲也用偏瘫的舌头帮腔:“到时候来看看哈!”


然而,第二年,父亲突然去世……

05
 尾  声
 
人人都有难言的苦,人人都有无声的泪。
 
一座房子,成为母亲一生奋斗的希望,也成为一具皮囊,一生所累。
 
为了能够撑起这具皮囊,她犹如一个将军,站在房子的废墟上,不断战斗。可在母亲的身后却扬起迷眼的尘土,令视线模糊。


韩寒说:

好的文字有两种阅读感,一口气读完或舍不得读完。蔡崇达,属于后者,每一个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一本《皮囊》,14个故事,你仿佛能够看到如我们一样普通人的生活,看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命运做斗争。
 
有人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有人不堪命运重击,在别人的故事里,思考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这或许就是这本书带来的意义。



我是麦青,读书、写作,分享知识干货,愿陪你一起步入书本里的别样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