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月11日】欧沃伦格尼银行与白芝浩原则

 笑说故事 2022-05-11

1866年5月11日,欧沃伦格尼银行被挤兑

欧沃伦格尼银行的破产

1866年5月11日,那个黑色星期五的早上,伦敦银行家们在英格兰银行的贴现办公室门口排起了长队。他们围住英格兰银行和财政大臣,向公众表达着他们的恐惧······因为在前一天下午,银行业巨头欧沃伦格尼银行总部发出告示,称由于严重的挤兑,他们将延期支付客户的存款和资金。据记载:“那些习惯于将证券抵押给欧沃伦格尼银行的银行家们因惊恐而失控”,在长达4~5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一度认为伦敦一半的银行将要倒闭”。

欧沃伦格尼银行由塞缪尔·格尼(Samuel Gurney)和约翰·欧沃伦(John Overend)由1809年创立,最早开始在一些英国的殖民岛屿上放贷,后来发展成为英格兰农村地区最大的银行,随后他们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将他们的票据业务发展到伦敦。然而,由于他们的业务策略太过激进,当该银行从核心业务(交易汇票)向外扩张进入到如船厂等风险更高的投资领域时,问题就发生了。

当该银行的几家债务人破产时,银行的股票骤然暴跌,一位伦敦通讯记者写道:“有消息称,一位男士去欧沃伦格尼银行提现一张6万英镑的支票,银行告诉他半个小时后再来,可是他再回来时银行已经关门了。”于是,流动性危机演变为更大的麻烦,恐慌迅速蔓延到英格兰的农村地区,当地一些银行也发生了挤兑。英国中央银行拒绝提供支持的那天,欧沃伦·格尼银行停止现金支付,挤兑变成了一场骚乱,之后又有10家银行暂停支付,200家公司无力偿债。

白芝浩原则

欧沃伦格尼银行的破产引发了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银行挤兑事件,但在此次事件中,英格兰银行做为最早的中央银行并没有发挥出中央银行的作用,于是,当时的《经济学人》的主编白芝浩提出了最早的央行操作规范——白芝浩原则:央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也可以说是央行在应对银行流动性危机时的行为指引,核心要素包括三项内容:自由借贷、优质抵押物和惩罚性利率。

具体的操作是中央银行以惩罚性利率无限量地向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提供贷款,同时需要提供好的抵押品。如果有偿付能力的银行面临挤兑,它可以向中央银行融资以满足存款提取要求。如果银行没有偿付能力,意味着银行资产的价值比它的存款价值还要低,那么监管者可以介入,并接管银行。

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英格兰银行引入“白芝浩原则”,开始对其他银行负起在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即“最后贷款人”的责任,确立了“银行的银行”地位。自此,英格兰银行转变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对世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