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自然活法》三十四讲(9):“一以贯之”是哪个“一”?

 启明灯 2022-05-11



△左滑图片有惊喜

亲爱的灯芯,

吉祥如意。

当下,

您的感觉如何?



《传习录》第111条

【原文】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工夫?”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

01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未闻'一贯时功夫

 

说曾子一直在讲“三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传习录”也是从这一句里面摘出来的。因为当时徐爱看到这一句,说“传而不习乎?”就把他的读书笔记起一个名叫“传习录”。

 

这儿说曾子三省的功夫,虽然看起来做得很切,很上头,很精进。“上头”这个说法太粗俗了,就是做得很精进。但是他一直在做“三省”(三件事),是不是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听孔子讲“一贯”的这个工夫?

 

孔子不是讲“吾道一以贯之”,这个课上讲过好几回了。“一以贯之”我觉得挺有必要说一下的,这一段其实很多人有误解,尤其是学者们,很多有误解。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篇》

 

孔子说“参乎”,这是喊曾参的名字呢。“曾参啊!”就这个意思。

 

吾道一以贯之。”你就能看到老人家这个时候特有感觉,孔子这会儿特有感觉。“哎,我告你个秘密,'吾道一以贯之’。”说我这个“道”怎么讲的呢?“一以贯之。”这个“一以贯之”先暂时放在这儿,不解释。

 

然后曾子就说“唯。”说是的,你说对了。老师说:“吾道一以贯之。”学生说:“哦,是了老师,对。”就这么一句话。

 

“子出”,夫子出去了。

“子出,门人问曰。”其他学生就问,问曾参。

“何谓也?”老师说啥意思?什么“一以贯之”的,啥意思?

 

曾子就讲,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很有意思,上面讲的叫“一以贯之”,下面讲的是俩字儿,它不是“一以贯之”,是二以贯之。很好玩吧?

 

所以现在的很多学者来解释,就是我做事情要真诚,不要记仇。要忠诚,别记仇,这是两件事,那就不是“一以贯之”,所以这段挺有意思的。

02

我专门查了一下《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上“吾道忠恕而已”,什么叫“忠”呢?叫“尽心曰忠”。

 

什么叫“尽心”呢?“尽心”就是你聚精会神嘛。“尽心”就是你纯用感觉,就叫“尽心”,纯感觉的。《孟子》里边不是有一段《尽心篇》嘛。“尽心”干嘛呢?“尽心曰忠”。

 

“恕”是干嘛呢?“恕”叫从心,从心所欲那个从心。“恕”叫从心,《说文解字》上的解法,从心。

 

你这么看这两句,“忠心”是干嘛?“忠心”就是你在感觉里头。“从心”是干嘛?“从心”是跟着感觉去行动。你有没有看到,从心是什么?从心叫如心,如心叫干嘛?“如心”叫知行合一。“恕”是这个意思。

 

“忠心”是干嘛?“忠心”,格物致知,回到感觉里头。原来在现象里面,感觉不好,现在回到感觉里,“格物致知”。

 

你再看,忠———格物;恕——知行合一,又回来了。回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忠恕”这才叫“一以贯之”。

 

那个“一”是啥?那个“一”是一个“道”啊、一个“心”啊,就是我们讲“合一”嘛,是那个东西贯之。

 

我的这个“道”说了一大堆,都是拿的这根棍儿把它串起来的,五块羊肉,中间个棍儿,“嘟儿”一串,“一以贯之”,这么一个东西。

 

所以你这么看,这就好玩啦。你说“哎呦天呐,闹了半天讲得是这么个事儿。”

 

所以国英问的这一句,说“三省”和“一贯”,“三省”和“一贯”的这个“三”和“一”,不是一二三的一,是一二三的三,但是不是一二三的一。

 

是什么?是“一贯”的“一”,“一以贯之”的“一”,是“唯一”的“一”,只有一的“一”,统一的“一”。就是讲是一不是二的那个“一”。没有二,它是个绝对,它不是个相对,它是个绝对。

03

来看先生怎么回答这句话。

先生说,“'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说你看你还在“三”里边做,夫子一看曾子,没有找见窍门儿,所以就告诉他,就是个“一”,就是里头的那个东西,叫“一以贯之”。

 

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如果你果真在“忠恕”上用,那不就是“一贯”了嘛,“一以贯之”了嘛。

 

“一”是什么呢?“'如树之根本,'如树枝枝叶。”

 

“一”是啥意思?“一”是树的根本,树根。为啥他讲“'贯’如树之根叶”?因为“贯”,它就意味着你要把一大堆东西串起来,那么一大堆都叫树枝了,他就不考虑它了,你就考虑“一”就行了。

 

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连根儿都没有,你的枝叶上哪儿找去?“何枝叶之可得?”

 

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现在没有本体,你谈什么作用呢?“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

 

'曾子于其用处,盖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先生讲了这一段呢,说“此恐未尽。”说这么得看,恐怕曾子是没看懂,没看懂就是没有尽心。

 

为啥这么讲呢?他说你看,说曾子“于其用处”,“用”是干嘛?“用”就是起观照嘛,所以在他起观照的时候,他是一件事一件事的,很精细地觉察,说观察得很精进,观察得很仔细,而且还力行了,可是“未知其体之一”,可是他不知道“觉”是谁,他不知道我是“觉”。

 

就是咱们讲,还一直在“我”里头做,一直是个“我”很努力地在修行,他一直没有从那个“我”里边出来,回到那个本觉里头去,是这么一个情况。

 

所以你看,跟咱们前面讲的第一段,不知道本体是挺麻烦的一个事情,曾子这样的人也曾经在那样的漩涡里面漩过。“此恐未尽”。

根据2020年11月1日在太原市丽枫酒店的讲座整理

您的每一句话  我们都会认真听

欢迎留言分享 点击这里,说你想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