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为何总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很少南方政权统一北方

 余近山 2022-05-11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中国古代战争经历东西相争阶段、南北对峙阶段、农牧对峙阶段、农牧大统一阶段。

一、东西相争阶段

由于气候原因,北方暖温带季风,四季分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土质疏松,可耕种农田面积大;

相反南方多雨水,多湿地沼泽、多山地丘陵,并且红土壤在铁制农具未普及前,开垦难度大。

这是上三代夏、商、周政权,都位于北方的原因。

图片

春秋至秦汉时期,农业革命铁制农具普及后,秦国凭借关陇+巴蜀地区,对抗中原和楚国,最终以秦一统六国结束;

秦亡后,楚汉之争,刘邦自汉中,取得关中之后,与项羽争夺天下,最后也是自西向东统一华夏。

图片

二、南北对峙阶段

东汉末期,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混战,北方移民南迁,对江汉、江淮加速开发,人口增加、粮食产量提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时期

魏晋时期,南方的孙权、刘备能和北方曹操对抗,得益于北方战乱,南方得到开发有关系。

最终,曹魏消灭蜀国,而继承者西晋消灭东吴,北方完成了统一,南败北胜,同时结束了南方从属北方的时代属性。

图片

第二次南北对立时期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方汉人第二次南迁,衣冠南渡。南方的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少数民族政权南北对峙。

图片

随后,宋、齐、梁、陈继承东晋衣钵与北方的北魏、周、齐政权对立。

北方五胡入主中原,分裂割据、无力南下。

北魏从建立到分裂,一直在处理内部矛盾。

图片

南北朝后期,北周自西向东消灭北齐政权,占领巴蜀地区,把南北对峙变成了东西对峙。

隋朝杨坚摘了北周果实,南下灭陈,完成大一统,再一次南败北胜。

同时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战乱。

图片

第三次南北对立时期

唐后期,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又一次引发了大量的汉人南渡。

但是,北方中原地区凭借在一个政权梁、唐、晋、汉、周依次传递管理,而南方四分五裂割据称王。

图片

最终,和隋朝类似,后周大将赵匡胤摘了后周的胜利果实,陈桥兵变后,采取自南向北结束唐末割据,完成了中国传统地区的统一。

从三国到五代十国,传统农耕区南北对峙是主流,前两次南方实力不如北方,第三次是南方实力分散多个政权中。

三、农牧对峙阶段

北宋以后,采取文官治国,中央集权制度成熟,此后历代中原王朝没有出现军阀割据现象。

同时,南北对峙北移至长城—阴山一线的农牧对峙。

图片

两宋与北方的辽、金、蒙元等少数民族政权轮番对峙,中国古代战争演变为南方汉人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战争。

北宋和辽朝、南宋和金朝、蒙元前期,其实是一个大南北朝阶段,可能有人会说,汉唐不是吊打游牧民族的吗,宋朝武力不行,不得以和游牧民族对峙。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由于江南彻底开发完成,使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移动南方,北宋可以对抗草原+东北的势力、南宋对抗的是北方+草原+东北的势力

图片

而汉唐面对的是东北还未开发的单一草原游牧势力。

如果从这个方面上看,是不是就不觉得大宋军事弱了。

因此南宋后,南方实力彻底压制北方没有问题,明朝朱元璋自南向北完成统一,就不是例外了。

四、大统一阶段

元灭南宋、清灭南明,不是传统意义上北方统一南方,而是元清拥有北方+草原+东北三个地区,既农耕+游牧+渔猎的复合政权统一的南方。

图片

因此,单纯的北方政权,已经不足以灭南方了,相反明朝南统北出现了,当然也只到长城以南地区,也就是统一传统中原北方地区。

图片

所以,从宋到清,北方政权没有草原+东北势力的加持的话,南北对峙,则会南胜北败。

图片

特别说明,北方草原面积广阔,明朝之前火器没有应用到战争前,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就如同近现代以来的机械化,坦克部队,因而北方政权在军事上相对于南方有明显的优势。

自近代西方火器发明后,战场上游牧骑兵就没有优势,近代西方殖民侵略者,船坚炮利打开了清朝大门就是力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