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祝智庭: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gdyjwwc1997 2022-05-12
图片

本文大概

3417

读完共需

13

分钟

导读:本文节选自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在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所作的名为《智慧教育引领未来学校教育创变》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祝智庭教授对智慧教育的六大特征做了详细解读。

分享 | 祝智庭

来源 | 基础教育01智慧教育的内涵

基于多年来对智慧教育的研究,我想对其下一个定义: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我将其中“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作为智慧教育的“六大特征”。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定义,那么可以说“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创变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人机协同作用”是手段,“创变教学过程”是途径,“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是目的。当然,对于“美好发展”本身, 你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

然而,有人认为教育不需要目的,让学生的生命自由绽放就行了。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飘渺。我个人不赞成“教育无目的论”,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更美好,社会更美好,未来更美好。

我把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教育作为事业,国家赋予教育行为主体为国育才的强烈使命;第二层是教育作为产业(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以非营利为主),各方利益攸关者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三层是教育作为文化现象,人人都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但人们普遍的企愿是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也是目的性。眼下令人焦虑的教育内卷现象,是由于目的性设定变态所致,有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方。

过去有一句话是“知识就是力量”,而现在有了新的口号:“知识不是力量,除非它有用”。也就是说,有用的知识才有力量。那么我们现在是否可以更大胆地说“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我们处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其是自媒体盛行,一个人要成为具有真知灼见的“知识分子”并不容易,很多人充其量是“知道分子”而已,要成为“智慧分子”就更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要重视数据智慧的修炼,善于把数据变为信息,把信息变为知识,把知识变为智慧。 在推进智慧教育时,需要制订一个教育数据规划,引导数据采集,可分为:学业成就数据、心理健康数据、综合素质数据、生涯发展数据等几大类。在这个教育数据规划“金字塔”中,最大量的数据是在分秒层级采集的,越往上数据量越少。因为数据经过逐级加工提炼而被浓缩了。

图片

图1 教育数据规划“金字塔”

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支持教育教学决策,比如:小到知识点教学的精准决策,大到个性化学习方案生成。数据一方面可以支持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支持实践。数据积累越来越多后,就构成了一种知识来源,经过加工提炼出模式或范型(Pattern),代表人们的实践知识。

但是,知识与智慧之间存在一个鸿沟,有专家建议可以在知识与智慧之间加一个“智能”,往往需要人类专家参与,通过人机协同作用,进行洞察和分析,因而“知为何”,然后能够“知最佳”并采取行动,这才叫有智慧。智慧并不是空想,它需要积极行动。如王阳明所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这就是行动智慧。所以这样一来, 我们就可以真切理解到人机协同优化教育决策的重要性。因此,仅依赖机器并不能解决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让人与机器一起来做决策才能做得更好一些。 

我们再来谈谈教学智慧。在教学智慧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艺术素养。艺术的力量来源于 “设计思维”。我们的老师不但要掌握学科知识,还应该作为一个教学设计者和演绎者。优秀老师有能 力把信手拈来的素材都转变成教育资源,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无限多可能性,高明的教师往往能够把不同事物巧妙联系起来并赋予新的内涵,做到融会贯通。教师的很多艺术性工作通常无法用机器替代,比如:杭州一个中学班主任,他将学生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某些元素对应起来,以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形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这就赋予了教学行为以艺术性特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智慧。我们讲智慧教育的教学设计,就要把设计思维的要素放进去,因为智慧的核心是思维。

第三种智慧是文化智慧。文化智慧包含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教育规章制度,这些都是文化的要素。当然,还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如何协调核心价值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乃是对于人类智慧的大挑战。大家都喜欢讲个性化教育,但很少有人讲文化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脱离文化来谈个性化教育是不完整的。 

02

智慧教育的六大特征

智慧教育的六大特征是:精准、个性、协同、优化、思维、创造。

第一是“精准”,我把它叫做基于数据的精准决策,这是智慧教育的技术优势。用技术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就是获取数据,然后做一个精准分析和决策。针对有目标的教学,我们可以开展精准教学;对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提供精准服务。在此基础上发展深度学习,并提供支持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生态,再加上智慧测评,就一定可以提升教育质量。这中间隐含了一个很强的逻辑关系,而不仅是信念使然。但是我有一个特别的提醒:可以讲精准教学,但不要说“精准教学”。因为教学可以有一个准确的目标,但教育不能以具体目标来概括教育过程的总体价值。因此,我总是提醒:“打死也别说精准教育,好不好?”

第二是“个性”。美国未来学家研究了国际上千余个教育教学创新案例,最后提炼出30项创新特征,排位第一的就是“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设计并不容易,它可以分为八大环节: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干预设计、学生适需服务设计、学生动态分组、课程设计、优质教学设计、目标设定与学习跟踪、形成性评价设计。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设计,所以完美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并不多见。

第三是“优化”。据我的研究,一是流程再造的优化,如翻转课堂;二是持续迭代的优化,产生“敏捷教学系统'。以英语教学为例,原来英语教学可能只停留在低层认知目标上,现在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快速实现低层目标,向高级思维发展,通过流程再造找到一个临近发展区。另外,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快速更新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案,实现“敏捷教学”。

图片

图2 流程再造的“临近发展区”(以英语教学为例)

第四是“协同”。我认为“协同”是技术赋能智慧学习新生态的核心机制。“ 协同”又可分为 “人际协同”与“人机协同”。其中“人际协同”包含目标导向型与机会驱动型;而“ 人机协同”则 由“社交网(Social Web)”和“语义网(Semantic Web) ”相交构成,二者的交互促进了人们集体智慧的发展。“人机协同”必须遵循一个底线思维,即把适合机器(智能技术)做的事让机器去做。把适合人(师生、管理者、服务者等)做的事让人来做,把适合人机合作的事让人与机器一起来做。 第五是“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审辩思维等都属于经典思维。我最近梳理出几种“新态思维”,包括系统思维、设计思维及计算思维。经典思维与新态思维思维的交集是“价值思维”,价值思维可以升华为“指数思维”,也可能堕落为“零和思维”,其中评价机制起到杠杆作用。思维教 学的目标就是培养智慧学习者,智慧学习者在学习方面有几点显著的特征:学习有方向且专注,学习 有热情并持久延续,多种学习方式和策略,善于观察、资源整合与建立联系,学习高效且成果明显。同时,智慧学习者还具备一些性格特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工匠之心且传承与创新皆备,善于内省与反思,坚持努力有韧劲,崇尚自由但遵守一定规则。第六是“创造”。我将创造定义为“生命增值的美好体验”。生命存在的本身需要消耗很多社会资源,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为社会增值,这样的生命才富有意义。OECD (世界经合组织)在 《OECD学习框架2030》中特别阐明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它事关个人幸福与人类福祉。所以我们要将情感、价值观教育确确实实地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国内的第一篇关于创客教育的学术论是我写的,文中提炼出了创客精神的三个层次:个人 “自强进取,个性开放”;群体“协作分享,融合创新”;国家“重工尚器,民智国强”。创造的核心在于对问题的把握,发现问题是创造之源,还要将理论与实践贯通,以及善用技术支持创造过程。创造美好的学习发展体验正是智慧教育的不二法门。诚如爱因斯坦所说:“信息不是知识,知识的唯一来源是体验,您需要体验来获得智慧。”

注:祝智庭,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和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本文节选自祝智庭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所作的名为《智慧教育引领未来学校教育创变》的学术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