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山水画研修院山水画教程:泉瀑画法④

 1966无语 2022-05-12


图片为了增强构图形式的多样化,对一条瀑布在表现时根据构图的需要可用先分后合或者又分又合等形式,这叫一瀑泉多支。并且要详细刻画每支分泉的粗细、宽窄、长短的对比和落差及曲转的变化。但是,这些分支的流向一定要符合地形结构的特点和水依附于岩石,由高向低流的自然规律,即一瀑泉多支要合情合理。

如左上图是由两三支大小不同的支泉汇合一处形成一条瀑布,这是先分后合成。下图这片瀑布是先分后合,然后又分又合变化无穷。

图片

图片

左右交错

九寨沟i瀑布水量充足,秋雨过后大小瀑布腾飞翻卷,溅激起来的团团水雾,漫天飘洒,甚为奇观,为画家表现瀑布题材作品提供了丰富创作源泉。这幅作品在构图形式上为了避免瀑布直泻,故采取“左右交错”方式,即将上下两叠高低不等宽窄有别的瀑布左右错开,两组瀑布之间用杂树和高大藏松衔接,使其上下左右气韵贯通,呈现了瀑布多次跌落起伏、水石相激、云烟四起、瀑布争鸣的奇观。

作画步骤:

(一)将宣纸上面喷湿,用羊毫笔蘸彩墨画远景岩石、树木,留出画水口的空白。(二)蘸浓墨勾画中景瀑布及两边山崖并留欲画杂树林的空白。

(三)用侧锋和中锋勾画近景岩石纹理结构,适当留出待画白色树干的空白。(四)用淡墨画左侧中景逆光树林,然后刻画近处杂树。

(五)干笔画近景水口,湿笔画远景瀑布。近景的岩石采用墨线皴和斧劈皴。(六)蘸浓焦墨采用双勾画法画近景松树林枝干和小路扶栏。

(七)将画面全部喷湿,用淡墨渲染后,应类敷色,待干后辅加不足之色。

图片

这是一幅写生作品。泉瀑两侧没有树木遮挡,水流中间也没有岩石阻碍,在构图形式上没有构成“断、藏、露”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详细刻画泉瀑左旋右转的韵律和水流粗细的变化。

图片

上下两泉瀑均有杂树穿插、遮挡,有利于构图,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而且增加了前后纵深感和空间层次。

图片

图片

有些泉瀑所处的地质和地形的位置〔如实地写生)适宜生长不同种类的树木(如左图),这样可根据泉瀑构图的需要,穿插大小粗细不同的树木或用于遮掩泉瀑局部,既丰富了画面内容又利于泉瀑“断、藏、露”的构图法则的运用。

图片

图片

无树之泉,仅靠泉石自然变化必然单调,故从美学理念上的需求,主观赋予一泉多支的韵律,先置水流繁多(如右图左上角叠泉部分),后使散流汇合(如泉瀑下半部分)。这样繁简并用,水流粗细需变通,符合逢单必分,分后必合(这里的单字是指一条孤单的泉瀑),散流合一的构图规律.

图片

分流汇聚

若表现以泉瀑为主旋律的山水画(如上图),一般在构图上不宜表现孤瀑单泉,如同写文章一样容易平铺直叙、枯燥无味,所以表现泉瀑时在构图上需要安排几条大小不同的溪流或泉瀑(作宾主)以增加画面的变化和韵律。但是,不管主流或支流怎样复杂奔流飞泻,在构图上要明确千条江河归大海的道理。最终多支分流要汇聚到一处。如同讲话或写文章一样,插叙再多最后还要回到主题。画水也同理。

图片

画外有画

含蓄是中国山水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在构图形式上讲究立意与含蓄。

这幅作品的泉源是从云雾飘渺的山峰后面流出来的,寥寥几块淡墨之中的空灵之处是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构成画外有画的寓意,更加耐人寻味,使观赏者与画家的主观意图易产生共鸣。

011/062/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