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贾宝玉“抓周”说起

 清茶999 2022-05-12

《红楼梦》第二回,有一段对贾宝玉的测试活动描述:

“那周岁时,政老爷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爷便不喜欢,说他将来是酒色之徒。因此便不甚爱惜。”

不幸的是,宝玉长到十几岁时,果然厌恶男人,钟情脂粉钗环,喜欢跟姊妹们混在一起。他还常说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是什么测试活动?竟然真的就能预言人未来的性情和志趣?这种活动称之为“抓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间习俗,现在我国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项传统民俗。就是在儿女周岁时,陈列各种物品,听任孩子抓拿,以此预测其将来的性情、志向和爱好。

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进行7项试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级,对18各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务必保密,以免影响试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人打交道。当大家都赞叹这项试验时,罗森塔尔才对老师们说出了实情:其实他对名单上的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些学生是他随意挑选出来的。这就是教育心理学史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标签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希腊神话故事,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为什么“标签效应”会发挥作用?因为罗森塔尔是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他在大家心中有很高的权威性。校长和老师们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这份名单对老师们产生了暗示,影响了老师们对这些学生的期望和评价。这些积极的期望和评价通过老师日常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了学生,也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了这种期望,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有前途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也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逐渐朝着心理学家贴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标签发展。

回到贾宝玉当年抓周的结果,贾政因此就认定他“将来是酒色之徒”,给他贴上这个标签,是缺乏教育依据的。甚至可以说,贾宝玉长大后真的亲近女性、热衷脂粉,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这个标签有关的。

“抓周”习俗的仪式价值就远大于功能价值,真实抓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它变成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如何让它发挥出“标签效应”的正向价值来。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就一定要先以他是什么样的人来对待他。可怕的是像贾政那样据此就给孩子贴一个负面的标签,然后在漫长的成长中,这个标签在潜意识中逐渐发挥出了“标签效应”,而孩子也在无形中朝着这个标签发展,贾政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儿子宝玉做了一次负面的“标签效应”的教育试验。

作为教育者,切不可以孩子成长中的某一个事件为其定位和“贴标签”:偶尔考试不及格,决不能就给孩子贴上“不是读书”的标签。当然,另一方面也决不能因为孩子物理竞赛得了一次奖,就认为将来会成为物理学家。

罗森塔尔,1933年3月2日生于德国吉森,六岁时随家人离开了德国。195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罗森塔尔最开始研究临床心理学,后来转为研究社会心理学。1962至1999年在哈佛大学任教,1992年出任心理学院院长。1999年自哈佛退休后来到加利福尼亚大学。

罗森塔尔主要研究的是人际期望,即一个人对另一个行为的期望本身将导致该期望成为现实。同时他还对非言语交流很感兴趣。2003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