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摹古与泥古:今人画家的选择 ——从马贵仁《摹仇英〈宓妃出水图〉》中国人物画的韵味与技艺

 名人百科网 2022-05-12

褚朔维

明四家中,仇英曾与唐寅同为明初三大家之一周臣的学生。周臣(1460 年—1535年),字舜卿,号东村,擅人物山水,笔墨严整工细。其所画人物,古貌奇姿,绵密萧散。现藏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的《流氓图》,绘流民十二人,各具意态,笔法上也各技纷呈,充分展现了画家“非院体之院体画”的描摹功力。右起第十人,赤足,手执一物,左肩右斜一陶瓶,褴褛衣衫刚好遮蔽极小部分身体。

周臣:《流氓图》(局部)

此图笔力遒劲,显现肌肉健硕、骨骼劲峭。腰身微曲,以数道曲笔凸显人物饥肠状态,显流民之窘状。人物面部表情描绘,生动活现,笔触果断,无任何拖泥带水的痕迹,直追唐人释道人物图,足见东村描摹人物的功力。而周臣以其深厚的人物造型能力,训练教授出来的后学自然亦非等闲者流。

其后学中,仇英当是成就最为卓著者之一,其跟从周臣习画,受教最得益者,便是人物画之技法。仇英最初从家乡来到姑苏城时,曾受吴中大家文徵明赏识,得多番提携。文徵明甚至曾有意延请仇英为其《湘君湘夫人图》卷中人物着色。只是文对其着色效果不甚满意,于是才亲力为之。及至多年之后,仇英自作一卷人物图《宓妃出水图》,堪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相媲美。

仇英:《宓妃出水图》(画心部分)

仇英此卷《宓妃出水图》,写魏曹植(192 年—232 年)一日与众出游,行至洛水边,偶遇洛水女神宓妃。曹植子健归去,记《洛神赋》一篇,传百世。文中写曹植子健初遇宓妃,为其神仙气韵所感: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在曹植子建笔下,洛神宓妃翩然若惊鸿,婉约若游龙;容光如秋日之菊,体态如风松;隐约间像轻云笼月,飘浮如雪;未施粉黛,唇润齿白;顾盼间,清眸照应。而仇英的《宓妃出水图》极尽所能期冀把子健的感慨写出来。难得的是,仇英写

此图时才二十一二岁:此卷天头有文征明接纸小楷抄录的子健《洛神赋》全文,款属“正德庚辰年(1520 年)十一月廿又二日文徵明书于停云馆”。此时的仇英,也当同时师于文征明。

曹植子健是魏时的人,其旷世名篇《洛神赋》一出,即令海内文士痴迷。百余年过后,东晋顾恺之(348 年—409 年)将子健《洛神赋》分段绘成手卷一册。惜顾氏《洛神赋图卷》已佚,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有北宋画院佚名者所摹数本,分藏不同博物馆之中。依我所见,顾恺之《洛神赋图卷》数摹本中,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版本保存最值得留意:

(北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绢本设色,纵 27 厘米,横 635.3 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辽宁省博物馆藏北宋《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只细读曹植子健初遇宓妃时的惊艳,便可见个中韵味。水面起微波,洛神宓妃风姿绰约,似是含情脉脉;女神衣带飘逸,仪态从容。有评云:“长康(顾恺之表字)画宓妃卷,重着色人物,衣褶秀媚,树石奇古……世称虎头(顾恺之小字)三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八)对比顾恺之宓妃卷中洛神出水的描绘,我们似乎隐约可以看到,仇英笔下的宓妃,笔触更多一些圆转洒逸,衣带如随风飘逸,多少带了一些吴道子那种颜筋柳骨的味道,与顾恺之的宓妃当中那种刚劲稠迭相比略有微殊。

辽宁省博物馆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与仇英《宓妃出水图》(局部)对比图

今人画家马贵仁,字镜荏,自幼习画。其更是长期执着于宋元明书画艺术,除自创画卷之外,亦对古代传世大家之作多有摹仿,并于摹写之间多得古人画卷的气韵。此卷马贵仁《摹仇英〈宓妃出水图〉》,纸本立轴,浅设色;画心尺寸:纵 172 厘米,横 68 厘米。

马贵仁:《摹仇英〈宓妃出水图〉》

此卷可与仇英《宓妃出水图》对观相比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书画传承中,自古就有借摹古以达到绘事技艺传承的传统。吴门领袖文徵明的一幅《千岩竞秀图》,以青绿绘山岩峻峭,却以摹写的方式绘出元代大家王蒙《青卞隐居图》山野水岚的韵味;只摹写王蒙的气韵生动之意,并未拘泥王蒙的皴擦晕染之法,是为“摹于气,泥于法”。摹可得笔墨下的气韵生动,泥需避免拘于既成定法,于是既可使绘画者的气韵得以传承,又不会受前代绘法程式过度拘束。

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文徵明:《千岩竞秀图》

马贵仁所绘《摹仇英〈宓妃出水图〉》,长于摹而未为旧法所拘,是为难得。在笔墨上,仇英之《宓妃出水图》中洛水之神甄宓衣裙飘逸,与马氏图中所绘无二。但马氏笔下,衿衽与带系的勾勒却又有别于仇氏:马贵仁在细笔勾勒之外又采用淡墨晕染的方式,使衣裙飘逸之感又平添了几分,更体现了曹植子建诗中“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那般神仙韵味。

仇英《宓妃出水图》与马贵仁《摹仇英〈宓妃出水图〉》(衣裙飘逸)对比图

仇英《宓妃出水图》与马贵仁《摹仇英〈宓妃出水图〉》(洛水微波)对比图

古来,画人画物,勾蓦花草鱼虫、马牛猫犬,均有大家出,惟水难绘!五代时的大家马远有《水图》一卷十二帧,画出水的万般姿态;其中一帧“洞庭风细” 以细笔微颤的笔法绘出洞庭湖水之微澜,其中蕴含了颇多散淡平和的况味,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画水的教科书般的经典。相比马远“洞庭风细”中水纹颇带韵味笔触的勾画,仇英《宓妃出水图》中,洛水微波的勾蓦似乎韵味稍逊一筹,而马贵仁《摹仇英〈宓妃出水图〉》中的水波则多了些许洛神的意蕴。

马远:《水图》(洞庭风细)

临习古代大师杰作,需要摹写出原作底本的气韵和风度,而在法度上就必须

与原作底本相一致。但这就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摹本或许在无意间就会拘泥于

原有的技法,这样的摹本难免就会或隐或显地带上一些匠气。马贵仁的此幅摹写

巧妙地通过笔触上的细微差异,避免了泥古可能带给他这幅画卷的匠人之气,从而达到了摹古而不泥古最为恰当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