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成英 | 灼若芙蕖出渌波

 麻城文学微刊 2023-10-09 发布于湖北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云峰诗友会‖云峰现代诗诗友会‖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云峰现代诗诗友会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他山之石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链接:
卷一|卷二|卷三

灼若芙蕖出渌波

闲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范成英

 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出生于士族之家(父亲顾悦之,官至尚书左丞)、年届36岁的顾恺之仍在殷仲堪部下当个闲散文职参军,领一份轻松的军中俸禄,平时也就做些自己喜欢的绘画之类,没有谁约束他。因为,无论是桓温将军在世、还是东晋名相谢安将军抑或是荆楚之珍的殷仲堪全都喜欢他、看好他,也因为,他没有做官的野心却用尽心思为高官们(包括司马宣王、桓温、谢安、阮咸、殷仲堪等)画肖像,满足人皆共有的虚荣心。

 这天,一位来自故乡的发小给他带来前朝才子曹植写的一篇辞赋,名曰《洛神赋》,并说该辞赋如何精妙绝伦、凄美动人,值得一读云云。顾恺之的故乡在江苏无锡,世居距城区30千米的马山镇古竹路灵山胜境。我们知道, 灵山胜境位于无锡马山的太湖之滨,景区主要建筑有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华美的灵山梵宫、五印坛城、祥符禅寺及表演精彩的九龙灌浴和灵山吉祥颂等等。我们还知道,灵山胜境藏着一山一寺、一佛一人。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进入灵山便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开阔境界。仅仅灵山大佛脚下那片占地25万平方米的灵山文化园,其人文景观、佛教胜景就比比皆是,如庄严肃穆的佛足坛、青铜“降魔”浮雕、阿育王柱、五智门、天下第一掌、天下第一钟、九龙灌浴的“花开见佛”,以及景观中高达7.2米通体鎏金的太子佛像、四大天王、莲花宝座和九龙喷泉每日定时在音乐声中升降开合,将寓意平安吉祥的“八功德水”洒向芸芸众生……

 虽说,灵山胜境源自唐贞观年间当地的杭恽将军与唐玄奘的交好,但法眼千年,玄奘一眼便知无锡的马山是上溯到顾恺之时代就存在的风水宝地,是金吐气玉生根的壶里乾坤,是滋养天才的地方。都说环境能影响人的心境和格局,此话经典。这不,顾恺之接过发小递过来的《洛神赋》,仅扫了一眼就被作者那“苍梧怨、水风悲、凄美堪比湘女鼓瑟”的句子感动了。是夜,他辗转反侧,决定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一幅纯真自然、天人合一的画卷来。

图片来自搜狐网
 顾恺之(公元346——407),字长康,擅画人物、山水、禽兽、尤其擅长点睛,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从不晕饰。他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画人物的要旨为: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一个人的神采关键在眼睛,而画眼睛的关键则是点出眼中瞳子)。因此,顾长康画人物,往往几年都不点眼珠,别人问他其中缘故,他答曰:“四肢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

图片来自搜狐网
 他早期在瓦棺寺画的《维摩诘像》壁画,为该寺募集了数百万捐款。缘何如此?那是公元364年正值南京瓦棺寺初建之际,由于资金短缺,寺院向朝官募捐,当时虽然捐者人数众多、捐资却甚少,没有一例单笔超十万的,寺僧愁眉不展却又无计可施。恰在此时,闻讯而来的顾长康在缘簿上写下捐资百万,此举惊呆了在场所有人,旋即哄堂大笑,笑这个书呆子吹牛也不择地方。就在众人瞠目结舌之际,顾长康向寺院提出一个要求,即在新修的寺院给他留下一面空白的墙,供他画佛像。一个月后壁画完工,只差点睛。彼时长康对寺僧说:“明天即可开寺供参观,第一日观者须施十万,第二日观者可施五万、第三日任例责施”。所有人包括寺僧都不知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然单凭第一日观者须施十万这种气势就觉得剌激,如同生意场中行大欺客、客大压行的心理战,人们觉得不施十万就很掉价,于是大多数人选择第一日蜂拥而至,花十万钱欣赏画家在《维摩诘像》上画眉点睛。很快,顾长康便完成了他承诺的百万捐资。
 唐代张怀瓘曾雅评六朝四大家:“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注:史称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为六朝四大名家。在他存世的七十多幅画卷中,竟有十大传世名画,如: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水府图、行三龙图、晋帝列相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荡舟图等。)
 话说彼时在殷仲堪属下当参军的顾长康,想用心为上司画幅肖像,他认为此举既是理所当然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我本有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顾的好意却遭到了对方拒绝,为何?原来殷仲堪有只眼睛失明了,自觉不雅,不想让长康为难。顾轻松的告诉他:“明府公若因眼睛缘故,尽可放心,只须明点眸子,飞白拂其上,便如轻云之蔽日。”(注:用飞白笔法轻轻往上一带,如纤云遮月,一个人的神采便出来了。)
 其实在顾长康心里,他与桓玄、殷仲堪等不仅是军中上下级关系还是意气相投的好友,闲暇之时常在一起玩文字接龙。有一次顾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玄接:白布缠根树旒旐,仲堪再接:投鱼深泉放飞鸟。复作危语,桓玄曰:矛头淅米剑头炊,仲堪接:百岁老翁攀枯枝,此时还没等顾长康来得及再接、一旁的参军抢先接了:盲人瞎马临深渊。仲堪生气了:此太逼人!为缓解紧张气氛,长康轻描淡写:轻云蔽月。顾长康的诙谐如同他的父亲顾悦之,顾悦之与东晋简文帝同岁但须发早白,文帝不解,顾悦之笑着说:“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薄柳之质,望秋先零。”
 顾长康画美男子裴楷,便在他颊上平添三根毫毛;画谢鲲,则将其画在岩石中。问其缘故,顾答曰:“裴楷俊逸开朗、远见卓识,添三根毫毛是为了区别他与其他魏晋名士的风采;谢鲲则因自己说过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所以他应该立于丘壑中。” 六朝时期,嵇康的琴曲、阮籍的青白眼、王羲之的书法及顾恺之的人物画等等,诠释了流芳千古的魏晋风度,比如他将嵇康的诗句转化为画“手挥五弦”易、画“目送归雁”难而深化了形与神的哲理辨证。

《洛神赋图》(局部) 图片来自360百科
 顾长康一挥而就的《洛神赋图》,横向572.8厘米,纵向27.1厘米,工笔重彩、绢本设色,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连环画长卷。然原本已失,现传世的有宋代6卷摹本(亦有8卷之说),包括宋无名氏临顾长康摹本、李公麟白描本、陆探微临摹本和王鼎临摹本等,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辽宁博物馆及美国波士顿艺术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等地。所有摹本基本相似,仅景物繁简之分。其中辽宁本应为六朝摹本(也就是藏于清乾隆时代内府的顾恺之摹本第二卷),画中衣纹为兰叶描,约成于公元560—580年间,画风最完整、最古朴,是顾长康最珍贵的传世摹本。美国波士顿卷系袁枢书、王鼎临摹的六朝本,王曾临摹董源、巨然的山水,翁同龢云:“临本如翻砂古器,虽涂饰青红,亦觉斑斓可爱,而古质朴拙之趣都尽”。
 《洛神赋图》设色明丽、线条流畅、富有诗意。作者以山石、林木和河水为背景,根据曹子建凄美动人的《洛神赋》内容,将画面采用“图文融和法”分隔成不同情节,如:洛神初现、人神悟对、海誓山盟、忽起狐疑、人神殊道、依依惜别、驾舟追赶、心灰意冷等八段故事一气贯通、完整清晰。画中人物用笔古拙、山石空勾无皱、画风高古、上接魏晋。其中辽宁卷除卷首、卷尾两段文字外,残存16幅图画。画面赋文分为长短不同的段落,根据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行为特征分别填写在画卷空白处,形成一种动态的互动效果,犹如一条富有韵律感和音乐节奏的五线谱在跳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彰显了画中人物的活跃与郁闷、优雅与沮丧的情感变化,是画家试图将人们的视觉转为听觉、让观众走进画卷、从而达到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情的艺术技巧。
 《洛神赋图》从右端开始,我们眼前出现的便是久远的黄初三年那天黄昏。那天黄昏,夕阳如远开的红莲,远山似飘荡的青帘,曹子建率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途经洛水之滨时已经人困马乏,于是在长满杜衡草的岸边停驻歇息。他让随从卸车喂马,自己却漫步于水岸丛林,纵目远眺那群山起伏、波涛翻滚的洛川。此时的他脸色凝滞、目无表情、信步于杂乱无章的秋草中。
 由于长途跋涉人亦十分疲惫,不一会便觉飘飘忽忽、神情恍惚,朦胧中仿佛看到不远处平静的水面上出现一衣带飘飘、仙姿绝色的女子凌波而来,须臾间便立于柳岸边。子建十分惊诧,以为自己眼睛发花出现幻觉,他回走几步拉着身边的车夫问道:“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说:“臣听说洛水有河洛之神,名曰宓妃,难道君王看到的当真是她?她长什么样,臣也想知道。”
 其实车夫什么也没看见,在他及众人眼里,眼前只有波涛滚滚的洛水和郁郁葱葱的芝草,以及天边的晚霞、西坠的落日。曹子建告诉车夫说:“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颜如秋日菊花、体态似华茂春松。她时隐时现似轻云蔽月,浮动飘忽如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似绿波间盛开的新荷。她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秀美的颈项皮肤白皙、不施粉黛也闭月羞花,她云髻高耸、修眉联娟、唇红齿白、双瞳剪水……”说着说着,子建不由自主身体前倾,他下意识的伸出双手挡住面目呆滞的车夫及众人,自己却目光灼灼注视着前方飘飘欲仙的女子。(注:作者用三幅图画描绘洛神初现,并通过将车夫随从程式化的呆滞木纳,反衬这一瞬间曹子建见到仙女般洛神的惊诧、暗喜、激动和矝持的复杂心理。)
 画卷的第二段为:人神悟对。那女子姿态妩媚,举止温文得体,风骨体貌如画中一般。她身披明丽罗衣,头戴金银头饰、身佩翡翠玉器、脚踏饰有云彩花纹的远游鞋,摇曳着薄雾般长裙在岸边丛林徘徊。只见她忽地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边倚着彩旄、右边有桂旗庇荫。不一会,她又优雅的伸出素手,旁若无人的采摘水流边的黑色芝草……当然,在曹子建看见她的同时,她也发现了对方。一见倾心却又羞涩无比,于是欲去还留、在顾盼游离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当然,此时用砰然心动这句俗语形容子建也恰如其分,他心旌摇曳、紧张不安,本想趋前说点“箫郎玉女来相会、今日齐眉醉玉楼”之类的情话,却又不知如何开口,一时间僵持在那里手足无措、呆若木鸡……
 画卷第三段为:海誓山盟。通常,未婚男子见到心仪的女子,第一个念头就是托媒人说合、然后娶她回家、夫妻白头偕老。子建也不例外,自第一眼见到眼前貌若天仙的女子,他便心情愉悦、激动不安,只恨眼前无媒介撮合。当然,犹疑苦恼只是一瞬间,他忽然想起了文昭皇后(自己的亲嫂)甄宓的凄婉悲凉、想起了甄宓留下的遗物玉缕金带枕,没人知道他们的同病相怜、更没人理解他心中的苦涩。
 曾几何时,民间相传“北有甄氏、南有二乔”均貌美如花,甄宓是汉相甄邯之后、上蔡令甄逸之女,中山无极(今河北石家庄)人(183——221年)。建安中年嫁给袁绍第二个儿子袁熙为妻,公元204年曹军攻破邺城、曹丕强娶甄宓,之后生下儿子曹叡、女儿东乡公主。甄宓虽郁闷、倒也能自己岁月静好。220年曹操卒,曹丕称帝,于是后宫佳丽骤增,美女无数,甄宓受冷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意料之外的则是其中一位郭氏嫔妃因为自己没有子嗣,对甄氏一直心怀羡慕嫉妒恨,于是不停的在曹丕耳边青蝇点素,讥讽和质疑太子曹叡的血统。从古至今这世上没有哪个男人受得了绿帽子,也鲜有人不相信谎言重复一千遍便是真理,何况帝王。悲催的是,彼时受到蛊惑的曹丕已经怒不可遏,甄宓却一无所知,她还在自恋自怜回忆往事,沉醉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并写了一首思念曹丕的《塘上行》带给曹丕。人说“郎心似铁”。这句话是真的,更何况是金字塔尖那个人。于是,他赐毒酒让甄宓死,并以米糠塞口、乱发覆面羞辱她。
 现如今,这人世间最残忍的事,莫过于那些身处锦衣玉食、岁月静好的人拿底层人的苦难当励志故事愚弄底层,而三国时期的曹丕则是将甄宓的遗物“玉缕金带枕”送给了曹子建。是想剌激这个才高八斗的眼中钉胞弟,还是良心不安不敢睹物思人?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子建每每看到宓妃的遗物,便会触景生情、痛心不已,常常潸然泪下。那是一种怎样的凄婉煎熬和锥心泣血,让这位上过战场的铁血男儿身心交瘁、五内如焚,以至心生幻境?正如近代画家北野山樵所云:“绰约风姿洛水中,飘摇如雪舞回风。何日惑寻陈王赋,漫说高唐入梦同。邺宫春色渺难寻,枉费陈思作赋心。闻道凌波微步好,惊鸿消息已沉沉。”(注:陈思王,即曹子建。)
 风起云飞、碧波盈盈,忽然一只水禽倏地掠过,须臾间让子建如梦初醒。他想,虽然眼下没有媒介撮合,而只能借助微波传情,那也不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良缘,于是解下身上玉佩相送给对方,女神则举着琼玉作答,并手指潜渊为期。两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久久凝眸相对。

《洛神赋》十三行(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画卷第四段:忽起狐疑。正当子建心怀眷恋之情、深藏锦绣之心,美滋滋的幻想着与女神琴瑟和鸣、比翼双飞之际,忽然冷不丁地一个激灵,想起了郑交甫遇神女背弃诺言的典故:据《南都赋》载:春秋时郑交甫访楚至汉皋台偶遇两位美女,美女举止优雅、秀外慧中,且身佩大如荆卵、熠熠生辉的宝珠。郑公见此绝色美人顿生倾慕,并索要美女身上佩带的宝珠。两美女含笑不答,慷慨相赠。郑交甫喜不自禁藏于怀中,以为得到了定情信物。分手后郑公行约数十步回头,只见水白山青天高云淡,根本没有美女踪影,满腹狐疑的郑公伸手怀中摸索,那颗藏得严严实实的宝珠已不知去向,郑交甫哑然失笑,方知自己遇到了汉江神女。自此便有了“汉皋解佩”和“神女弄珠”的成语。想到此,子建不觉心生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仪自持。再说女神何等聪慧,何况心有灵犀,深知人神终归殊道。
 画卷第五段:人神殊道。须臾间,只见女神原本妩媚柔和的脸上瞬间黯然失色,眼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子建知道,她一定伤心欲绝、痛苦不堪。这不,画面上的她,时而如鹤立般耸起轻盈的躯体,欲飞未飞;时而又踏着花椒般浓香的小路,让杜衡草芳香在空中随风飘浮,期间偶尔发出怅然长吟、声音哀婉悠长……果然,听到女神哀吟的众神仙们纷至沓来,他们呼朋引类,有的嬉戏于清澈的洛水,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则采集明珠或捡拾翠鸟羽毛。女神身边则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孤独而哀鸣。忽然间,她扬起随风飘荡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而下一秒却又身捷如飞凫、飘忽游移在洛水上空。她在水波行走,罗袜溅起的水珠如同尘埃,她在空中飘荡、衣裙似飞旋的云朵。总之,她的行止没有规律,似危急却又安闲、似离别却又在回返,她眼神光亮如炬,脸色光彩照人,朱唇未启便气香如兰。
 画卷第六段:依依惜别。伴随女神阴晴不定的表情变幻,此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河神川后抚平了水波,冯夷敲击了神鼓,女蜗唱响了清歌。女神则在空中、山涧和水里若隐若现,引领众神歌舞,似乎在为她与子建的生离死别、人神殊道掩藏自己无奈的心境。分别场面颇有仪式感且热闹非凡。鲸鲵腾跃、水禽绕翔,众神仙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伴随六龙驾驶的云车从容离去。宏大场景的画面左前方,即是车辆越过沙洲、越过山冈,眼看就要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此时只见女神扭转洁白的脖颈回过头来,她朱唇微启、哀容满面,缓缓地回望着渐行渐远的后方,向视线中越来越模糊的曹子建倾诉往来交接的纲要“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边说边掩面而泣。接着,女神又表示:“纵然我们无奈分离甚至永不相见,我仍然要赠江南之明珰予你,我虽深处太阴,仍会时时想念君王……”
 看得出来,顾长康的《洛神赋图》将曹子建的《洛神赋》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画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采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演绎得纯情动人、浪漫悲伤。画面奇幻绚丽、真切感人且诗意浓郁。其中嬉戏的众神仙如鹿角马面、豹头飞鱼、蛇颈羊身的海龙等奇禽异兽穿梭于树林山川,与恬静优雅的女神和华贵矝持的子建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反比并拉开了空间距离,营造出奇异飘渺的幻觉境界。画卷中女神的心理变化通过她时而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晴乍阴,时而耸身轻举、似鹤立欲飞而未起、时而又从椒涂衡薄中走过、引来阵阵芳香或怅然长啸等等。特别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这一段图文融合,更将人物心理矛盾、感情波澜、人神殊道及梦幻般的光怪陆离推向了高潮。
 下一秒的画面则是女神的哀吟唤来了众神仙,也预示了最后的生离死别。尽管众神仙无忧无虑“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也尽管女神有南湘二妃、汉滨游女相伴,她却仍然有“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的孤独感。因而,她那双含情脉脉、转盼流动的眼神及欲言又止的朱唇写满了忧郁和哀怨,即便双方赠玉佩、指潜渊,终究人神殊途、相对无语。为了逃出抑郁感的凄婉氛围,画家将最后的离别描绘为神彩飞扬的喧嚣场景,于是在“冯夷击鼓、女蜗清歌、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的护卫下,女神乘坐的六龙云车飞天而去……
 画卷第七段:驾舟追赶。喧嚣之后便是一片死寂。柳岸边,曹子建失魂落魄、呆若木鸡,一时间束手无策。天边昏暗的余光剪影着他在随从扶持下的怅惘神态。女神走了,走的那么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却又那么决绝。而他曹子建,尽管自己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且贵为诸候,却无力挽留一个自己心仪的女子。想到此,逝去的甄宓与飘逸的神女突然叠加在一起,她们仙姿玉色却神情悲苦、冰壶秋月仍紫玉如烟……子建不甘,他推开众人,急急忙忙驾驶不知何人停泊在岸边的一艘小舟,溯川而上,朝着六龙云车消失的方向追了过去。然而,烟波浩瀚、天地昏暗,水面上什么都没有了,唯一出现在眼前的只有频频回首、满面哀怨、似在表达“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女神如海市蜃楼般时隐时现。
 画卷第八段:心灰意冷。果然追赶无果,子建“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寝”。沮丧、惆怅、心绪烦乱。最让画外的我们百思不解的是:他居然不相信所有发生的一切,其实只是他自己做的一场梦,梦醒之后仍彻夜无眠、仍在岸边苦苦等待、痴心思念,直到第二天返程仍期待奇迹发生。
 《洛神赋图》每段画面都有对水的描绘,但水势水态及水性却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了千变万化,有时舒展自如有时平滑光洁有时却又激荡回旋,例如曹子建驾船追赶女神的画面,小船驶过的地方便波涛翻滚、水势汹涌,观众似乎能听到河水的咆哮声。这是画家以水的态势衬托主人的焦急心情。此外,画中面目狰狞、形状怪异的禽兽也让人大开眼界,如长着鹿角的海龙,它有一张马脸、蛇脖子和羚羊身材,而文鱼却长有一双翅膀和豹子头,鲸鲵张牙舞爪,既像猛兽又似鲸鱼,至于白虎青龙其画面质感也十分强烈。
 还有,《洛神赋图》画中人物虽散落山水,但相互照应并不孤立,人物神情的顾盼呼应使其产生了有机的视觉联系。如画面上的女神手持佛尘、衣带飘飘、神情婉约从容。她脉脉含情、似来又去,表现出一种可望不可及且无限惆怅的情态。曹子建则头戴梁冠、身着宽衣大袍,在打着华盖的随从簇拥下,以优雅从容、半是惊喜半是爱慕的眼神欣赏着对方。作者生动地刻画了子建在翠柳丛石的水岸边初见水上飘来女神的神情:惊诧、砰然心动,爱慕却又矝持。该图有别于其他人物画的亮点在于,通过人物的眼神传达情绪变化。全画无论是女神初现、人神殊道还是最后离别,都是通过眼神表达其浪漫、凄婉、眷恋、伤感及哀怨等情绪变化,如饱含深情、欲言又止、久久凝视、依依不舍、频频回头等等。
 画作者顾长康是开创中国人物画的鼻祖,他的人物画秀骨清像,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飘逸,色彩明丽且富有装饰性,特别是对于人体云纹和水纹的多姿多彩勾勒,精致、细腻、流畅。被后世称为“高古游丝描、铁线描”,具“紧颈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雷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他信奉“迁想妙得、以形写神”,被人称为“画绝、才绝、痴绝”。不过,“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八个字在该图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高山仿佛土丘、大河如同小溪、远景和近景拉不开距离、至于树木也只能勾画出一个扇形轮廓等等。当然,这种画法才是真正的六朝之前的高古(随唐之后才改变)。
 《洛神赋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题签此卷为“顾长康洛神图王子敬书”(注:王子敬于《洛神赋》,相传真迹写于麻笺,流传至唐已首尾烂缺,仅存十三行。唐人柳公权跋硬黄摹本传世。北宋末年,赵佶获十三行真迹摹刻白玉版。南宋末,真迹归贾似道,贾又据以刻碧玉版,故传世既有白玉又有碧玉两种版本。直到嘉庆三年,白玉版毁于清乾清宫大火,现存碧玉版原石于北京博物馆。画卷中所钤历代鉴藏印共八十多方,北宋、南宋时均藏于内府,有宣和、绍兴连珠印可证。明嘉靖时为福建人叶钶收藏、明末清初为河南人袁枢收藏、之后又辗转至项元汴收藏。清初为王铎收藏、后又转至梁清标之手,乾隆时入清内府。画面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鉴。引首有清乾隆“妙入毫颠”四字,左边即是乾隆序诗:“赋本无所有,图应色即空。传神惟梦雨,拟状若惊鸿。子建文中俊,长康画里雄。二难今并美,把卷拂灵风。”
 前隔水有董浩题记:“恺之洛神赋,前后两成骈。《石渠宝笈》旧藏。顾恺之画洛神,后有赵孟頫补书赋。兹复得此洛神卷…。一合函三相,神传会道筌。”卷尾附有王铎、刘墉、彭元瑞等题跋(附王铎题:灵变缥缈洵为传神,复见实相,宇宙第一尤物,崇桢癸末夏日题于金闾西泾。)该卷定为摹本第二卷贮乾清宫。清末代皇帝逊位后将此画赏赐其弟溥杰并带出清宫运往长春,抗战胜利后于吉林通化大粟子沟被东北抗日联军收缴,之后收藏东北辽宁博物馆。
 卷尾有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及题后记曰:“顾长康画流传世间,落落如星凤矣,今日乃得见《洛神图》真迹,喜不自胜,谨以逸少法书陈思王赋于后以志敬仰云。大德三年子昂”。下钤“松雪斋图书印”“赵子昂氏”和“赵孟頫”三枚印为第一卷摹本。(集顾恺之画、曹子建赋和赵孟頫书法为一体,故有“文坛、画坛、书坛”三绝卷之称)。
 历史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洛神赋》中的凄婉故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然千年之后的我们,仍能感同身受。如同当年东晋的顾恺之面对三国时期曹子建的《洛神赋》那“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清冷之音一样、心灵相通。其实当年,最有切肤之痛的除了子建之外还有曹丕的儿子曹壑(即明帝),他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生母亲含冤横死,也许皇宫里长大的孩子都知道:皇室就是一台绞肉机,漫说嫔妃、即便皇子有时也难逃苌弘化碧的命运。直到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卒,他才将叔叔曹子建写的《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传世。因为,洛神是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溺于洛水为神。他要让衔冤负屈的甄宓如女神般永垂千古。
 看完这幅电子版《洛神赋图》,相信你也会唏嘘不已:“六朝寂寞青山在,十庙阴沈画壁残。”然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我们,在这个为生存焦虑的环境里,谁还有那份闲情逸致“闻笛伤情折杨柳,思君不见看莲花”呢,谁会有兴趣缅怀古人、深究历史、甚至探索未来呢?眼下的情形正如一位湘女网友所云:“几乎底层每一个人,都在透支身体、透支时间来换取微薄的银两,以养家糊口苟且偷生。当年老时,又会用前半生几乎所有的积蓄看病养老,换取几日生存机会。让人悲哀的是,从来不问这是为什么,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就这样悄无声息,如落叶、如野草,任其腐烂、融解、消失不见”。也许,这就是我们“昨日看花花满枝,今日烂漫点清池”、开时即谢时的人生全部。

上下滑动阅览

范成英《浮生十记》相关链接

(一) (二) (三) (四)1节  (四)2节  (五) (六) (七)(八) (九)1节  (九)2节  (十)

高山雪莲|《浮生十记》电子书(附录古体诗)
范成英《往事不如烟》相关链接
1.水乡泽国的记忆片段
2.大别深山的凛冽岁月
3.西域边陲的别样风景
4.岭南以南的江湖世界
5.清雅如莲的灵魂相约
范成英《底层人生》相关链接
1.泣血的求学梦

2. 缥缈的文学梦

3.破碎的烟霞梦

4. 苍凉的人生梦

5.皎洁的昙花梦

6.另类富二代

素简与丰盈

范成英《故乡的曾经》相关链接

1、龙脉之地红旗岗

2.青青的大龙山
3.御赐的奉笔张家
4.当年相遇梅花驿
范成英《闲话古代文人雅集》链接
1. 梁园踏古梁园歌
2.千古风流魏王才
3.竹林聚散云相似
4.醉击珊瑚金谷园
5. 曲水流觞醉兰亭
6.诗家长忆永明年
7.图画九老香山情
8. 水墨晕染西园景
9. 袅袅清音绕玉山
10.惺惺相惜竟忘年
 虎年逃疫记
范成英|美丽乡镇木子店

闲聊古人的风雅

1.红尘如麻人似玉(一)张岱前半生:阅尽繁华

2.红尘如麻人似玉(二)张岱后半生:写尽沧桑

3.相思一水盈盈隔(一)忠节才子祁彪佳

4.相思一水盈盈隔(二)锦绣才女商景兰

5.心随流云任舒卷(一)江南隐士陈眉公

范成英 | 结庐孤山年复年

闲聊图与图作者的千年风雅

范成英 | 只此青绿

范成英|汴都烟火:《清明上河图》

范成英 | 往事真如绎故书

范成英 | 千古名画千古宴

范成英 | 浓妆淡抹富春山(一)

范成英 | 浓妆淡抹富春山(二)

“在看”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