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货币的公有制,与无货币的公有制的异同分析

 淘沙金 2022-05-12

公有制的社会制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有货币的公有制,就是政府用货币来激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进行劳动生产,同时,政府也用货币来决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分配。

政府掌握定薪权与发薪权,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制定工资与发放工资,就是政府用货币来激励各行各行劳动者进行劳动生产,政府掌握一切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权和收费权,就是政府用货币来决定最终的物资分配,而消费者是通过消费的方式来获得物资分配的。

这就是政府以货币来激励社会劳动,以货币来决定社会分配的公有制社会制度。

公有制经济学所描述的公有制,主要也是有货币的公有制,而不是无货币的公有制。

再来说说第二种无货币的公有制,这种无货币的公有制与有货币的公有制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由政府来掌握劳动分配权,也就是由政府来制定劳动规则与分配规则。

而不同之处则是没有货币的公有制,是一个社会所有劳动者都不再有工资,所有生产的产品都不再有定价。这种无货币的公有制没有市场,没有交易,没有买卖,也没有发放货币与回收货币的过程,那这种无货币的公有制,是如何促进整个社会的劳动与分配的呢?

答案是:这种公有制模式下的分配,是通过政府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制定劳动产量或劳动绩效,并登记他们的劳动产量和劳动绩效,然后依据劳动者的劳动产量或劳动绩效,来编排所有劳动者的劳动绩效的等级排名,最终是按照等级排名来进行分配的。

编排完等级排名之后,政府会为各行各业所有劳动者颁发等级排名的证件。所有劳动者就以这个证件到政府那里去领取自己想要的一切生活物资。政府也是依据劳动者所提供的等级排名的证件,为其分配与其等级排名相应的生活物资。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或创造的价值不是一样大的。最少分为高中低三等。同时,同一产品的质量或数量也不是完全一样的,也会分为高中低三等。

所以政府为各行各业高等级的劳动者,分配高等级质量或数量的产品。

为各行各业中等级的劳动者,分配中等级质量或数量的产品。

为各行各业低等级的劳动者,分配低等级质量或数量的产品。

假如各行各业低等级和中等级的劳动者,想要获得高等级质量或数量的产品,政府就会拒绝为他们分配,因为他们的等级不够。

不过劳动者的等级也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政府会每年或者每月,都对当年或当月的劳动价值进行一次计算,今年或今月,劳动等级低,下一年或下一月如果劳动者表现好的话,也能迈入中等级或者高等级,然后获得的分配也是中等级或高等级的。

总之就是,在公有制社会,政府不仅会把同一个产品的质量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还会把数量也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然后对应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的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分配。

劳动者是处于哪个等级,取决于他们的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和所创造的价值,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的劳动者则进入高等级,创造中等价值进入中等级,创造很少的价值则只能进入低等级,等级高低不同,最终所获得的分配也不同。

政府会让高中低三个等级的分配,都有对应的若干名额或一定比例的劳动者进入三个等级中的某一个等级。

进入高等级的劳动者的数量较少,因为高等级的劳动者要为社会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而这样的劳动者的数量较少,所以,进入高等级的劳动者的数量较少。

进入中等级的劳动者的数量较多,因为中等级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劳动价值也是中等级的。所以,进入中等级的劳动者的数量比较多。

进入低等级的劳动者的数量也较多,因为低等级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劳动价值,也是低等级的,所以,进入低等级的劳动者的数量也比较多。

从社会劳动的客观事实来看,为社会创造最多价值,做出最大贡献的劳动者数量是比较少的,而为社会创造中等价值甚至低等价值的劳动者的数量是比较多的,所以能够进入高等级劳动者的数量,也要少于进入中等级或低等级劳动者的数量。

高等级劳动者,能够获得高等级,中等级,低等级三个等级的分配。

中等级劳动者,能够获得中等级,低等级两个等级的分配。

低等级劳动者,只能够获得低等级的分配,而不能获得中等级或高等级的分配。

不过等级也会有变化的时候,高等级的人,在以后的劳动表现中不好的话也会降到中等级或低等级,低等级或中等级表现的好的话也有机会进入高等级。

总之,各行各行劳动者的等级或排名越靠前的分配的越多,等级和排名靠越靠后的分配的越少。

总之,在公有制社会,政府会把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集中起来,然后根据所有劳动者的劳动绩效来决定他们的等级和排名,最后以此来决定他们应该获得哪个等级的分配。

当然,这种公有制模式也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这种模式也是能够避免贫富两级分化的,只是这种模式下的公有制社会,不再有货币,所有的劳动者都从事着没有薪酬的劳动,所有的产品都不制定价格,最终是按照劳动者的等级排名来进行分配。

在这样一个无货币的公有制社会,所有的劳动者都没有工资,所有的产品都没有价格,所以也就没有市场,没有买卖,没有交易,更不会有投资融资,放贷借贷,收税纳税等现象。

这种无货币的公有制,只能按照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绩效,来制定等级排名来决定最终的分配。

无论是有货币的公有制,还是无货币的公有制,都是由政府来掌握劳动分配权,由政府来组织管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进行劳动生产,由政府来分配所有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无论是有货币的公有制,还是无货币的公有制,所有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以及劳动成果都会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按照等级进行分配,社会发展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出现三等富人,实现全体致富,而这就是公有制社会发展到最后,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

温馨提示:公有制经济学的使命,就是促进世界实现“八项统一”(制度统一,资源统一,货币统一,语言统一,科技统一,军事统一,政府统一,信仰统一),这一使命的实现,需要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