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长行原创丨口罩、扫码与其他(散文)

 真言贞语 2022-05-12

口罩、扫码与其他

文/周长行

似乎突然才发现,如今出门多了一些麻烦,比如戴口罩,必须戴呀,若不,兴许你连小区门口都甭想出去。笔者不但戴口罩,而且还有备份揣在兜里,以防丢失或遗忘。

口罩在当下生活中已成为常识、常态,须臾不可离开的生活必需品。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然而,有时却又觉得怪异得令人发笑。那天在电视节目上见到某地疾控中心的发言人们戴的白色口罩,特像一个个尖馒头扣在嘴巴上,连口罩也不放过地域特色呐。由此想到各种怪模怪样的口罩,有圆的有方的,还有三角形的,有人把头巾当口罩捂在脸上,有人把头盔当作口罩使用等等。各种颜色的口罩也早已出现在人群中,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紫的、花而呼哨的。观察很久,却未发现黄色的口罩,不知是啥道道,就是没见过黄色的。

口罩不仅是防疫抗疫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出门在外、游走江湖的“通行证”。对于爱琢磨的人,口罩还有“封条”的功用,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嘛。“封条”一封,万事大吉。万物之灵的人类嘴巴,首先被贴上“封条”,大规模的“贴封”,想想也够有趣的!

还有“扫码”。如今出门,动不动就要扫码,坐公交要扫,进游泳池要扫,进大小饭店要扫,去医院看医生抓药更要扫,买块烤红薯也要扫,倒是进公厕不用扫码的。总之,逢码必扫,要走动就得扫码,要生活就得扫码,要顾全抗疫大局就得扫码,简直是一码不扫不足以“扫”天下了。

抗疫认真细致到如此程度,是值得赞许的。然而,扫来扫去,久而久之,笔者每每把扫码与拍摄微信小视频混为一谈。拍摄小视频时,脑子里就出现扫码的情景,太容易合并“同类项”了,是的,都要瞄准,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要选择与舍弃等等;扫码的时候,又癔癔症症地觉得是在拍摄可爱的风物景色。混了,浑了,跳来跳去,风马牛不相及,却硬是搅合到一团了,不把人弄晕才怪,难怪总觉得小视频模模糊糊的。扫码倒不必担心扫不准的,因为“叮”的一声响,就会通过的。最为搞笑的,是让我想到了一句广告词,模仿下来却是:扫码,扫吗?不扫咋整?

这或许就是生活,即使是置身于灾难中,也有讨点小趣味和莞尔一笑的理由……

(速写于2022年5月12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1949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黄南村。1969年2月参军入伍。1990年9月转业回地方供职于济宁电视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诗人。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鲲鹏腾飞的地方》、长篇传记文学《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乔羽恋歌》《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等。曾主笔撰写中央电视台39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其由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京九解说词》已被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正式教材使用。退休后,致力于网络文学的写作,以其接地气、独立特行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读者好评如潮。“作品至上,读者至上,生活至上”的理念,正是他奋力笔耕下潜民间的动力和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