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落在钱塘江两岸祠堂古建遗产——龙游儒大门村三槐堂||

 浪漫农夫egs704 2022-05-12

图片

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北宋时期,兵部侍郎王祜在院内种下三棵槐树。后来,王祜的儿子王旦做了宰相,人称“三槐王氏”。再后来,王旦之孙王巩邀请大文学家苏轼写了一篇《三槐堂铭》(此文被编入《古文观止》),“三槐堂”遂成为王氏常用堂号。

 

儒大门“三槐堂”,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605年),坐北朝南,总体布局前后五进设戏台、厢房,平面呈“丁字形”。门厅前有一水池,门前有旗杆石,抱金鼓为一清一白,教育后人做事要清清白白

 

门厅正中三间单独出马头墙,梢间屋脊稍低类似耳房,门额上有 “岁进士”匾额。第二进室内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双步后轩蓬,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明间设半活动式戏台。第三进为正厅,明间前廊屋檐高于次间,其屋顶与主屋顶构成勾连搭式样,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后檐额枋悬“三槐堂”匾额,屏门上有祖宗画像。厅柱直径可达60厘米,梁栿直径更大,均在0.75米以上,据说是龙游现存用料最大的古建筑之一。

 

2016年的冬季曾去过三槐堂一次。不过,那次拍摄的是数码文件全部丢了。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当天有人家在里边办完丧事后的吃饭,满桌菜肉,特别丰盛。他们邀请我和陈老师、我的女儿一起吃饭。我们刚开始不好意思,但盛情难却。的确,那天很冷,也饿。我们匆匆地吃了一些,致以谢意。

 

今天的雨下得不大,祠堂门口有衣服晾晒,也有小朋友玩耍。古祠堂显得很有生活和生机。记得那次在祠堂的楼上有草龙,今天上去看了依然存在,熟系而亲切。心中总是把这条长龙与龙游的地名联结在一起。

 

图片

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

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

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

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

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

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图片龙游三槐堂   2020   石战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