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雪枫榜单至臻版》:经典音乐会序曲Top10

 周原樵翁 2022-05-12
《刘雪枫榜单至臻版》:经典音乐会序曲Top10

《刘雪枫榜单》完整版


十大序曲,享受音符中的戏剧张力


薛老师提供的音乐视频和音频:十大序曲(一)


薛老师提供的音乐视频和音频:十大序曲(二)

2020年开始连载的《刘雪枫榜单》中

雪枫老师悉心整理的300部音乐史不朽代表作

为乐友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古典音乐入门欣赏指南

2021年2月,《刘雪枫榜单至臻版》开始发布

在入门榜单中为顾全平衡而未上榜的作品

会在“至臻版”中以专题形式推出

所有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系列

都有雪枫老师挑选的推荐版本加持

听不厌精,直达体验顶点

因部分特殊版本的版权限制,《刘雪枫榜单至臻版》将以二维码形式推送

歌剧序曲之外,我起了遴选“十大音乐会序曲”的念头,其难度要小于选“歌剧序曲”,一旦把贝多芬的《艾格蒙特》与舒曼的《曼弗雷德》划到“戏剧配乐”,两个名额立刻省出来。

我认为巴伯的《造谣学校》更值得聆听,老柴的《1812》,我也决定让位给埃尔加的《安乐乡》。贝多芬《莱奥诺拉第三号》,柏辽兹《罗马狂欢节》,门德尔松《芬格尔洞穴》,勃拉姆斯《学院节庆》,柴科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复活节》,德沃夏克《狂欢节》,埃尔加《安乐乡》,巴伯《造谣学校》,肖斯塔科维奇《节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播放列表



贝多芬
《莱奥诺拉第三序曲》 
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1989),奥地利指挥家。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指挥家。

柏辽兹
《罗马狂欢节序曲》
布列兹/纽约爱乐乐团

皮埃尔·布列兹(1925-2016),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布莱兹本来打算继承父业,成为一个工程师。 他在学校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18岁时布列兹离开故乡前往巴黎,在巴黎音乐学院拜梅西安为师,随他学和声,随莱博维茨学十二音技法,随奥涅格的妻子沃拉布尔学对位。1954年他为新音乐创立了系列音乐会 'Concerts du Petit Marigny / Domaine Musicale'。接着的一年里他的作品《无主之槌》获得国际性的成功,标志着他的作曲家身份获得承认。与此同时,他作为指挥家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布列兹在1958年开始其指挥生涯,担任巴登-巴登西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1966年他以《帕西法尔》首次登台拜罗伊特音乐节,1967-1972年布列兹先后担任克利夫兰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并接替伯恩斯坦成为纽约爱乐的首席指挥。1977年起布列兹的工作重心移到了巴黎蓬皮杜中心“声学/音乐研究和协作学院”。1995年回归指挥台,被任命为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家。

门德尔松
芬格尔山洞序曲》
马舒尔/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

库特·马舒尔(1927-2015),波兰裔德国指挥家。马舒尔出生在波兰西里西亚的布里格。他的父亲是一名电工。马舒尔从小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期的抱负是成为一名钢琴家,但医生说他的一根指头有问题,无法实现他的梦想,从此他坚持体育锻炼,磨练自己的毅力。青年时期他曾在莱比锡学习指挥,但是提前退学。之后,他在前东德的哈雷、爱尔福特以及东柏林喜剧剧团担任乐队长和助理指挥。1967年,时年40的马祖尔担任了德累斯顿爱乐乐团的指挥,三年之后,他再次回到莱比锡,从1970年到1997年马舒尔一直担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首席指挥,与乐团举行过超过900场音乐会。这期间,于1943年被毁的莱比锡格万特豪斯大楼完成第三次重建,并于1981年开放,乐团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柏林墙倒塌前夕的1989年10月9日莱比锡星期一游行事件中,为阻止东德政府以武力镇压集结于莱比锡的游行市民,马舒尔与另五位重要人士组成“莱比锡六人团”与东德政府展开对话,并安抚群众,让这场示威游行和平落幕。从1991年到2002年他成为纽约爱乐首席指挥。2000年成为伦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2002年起他兼任巴黎法国国家乐团音乐总监。2017年,莱比锡市将格万特豪斯前的广场命名为库特·马舒尔广场。

勃拉姆斯
《学院节庆序曲
阿巴多/柏林爱乐乐团

克劳迪奥·阿巴多(1933-2014),出生米兰于一个艺术家庭。16岁进入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和指挥。在一个指挥大师班上阿巴多结识了祖宾·梅塔和巴伦勃依姆,受梅塔引荐,阿巴多1956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汉斯·斯瓦洛夫斯基学习。1963年,赴纽约参加第一届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比赛荣获第一名,随后被莱奥纳德·伯恩斯坦推荐,在纽约爱乐一个乐季中作为助理指挥。1965年,阿巴多在RIAS艺术节上与赫伯特·冯·卡拉扬相遇,卡拉扬邀请阿巴多在第二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中登台,1969年,阿巴多成为斯卡拉歌剧院乐团首席指挥,继而在1972年成为音乐总监。自1971年起,阿巴多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开始合作,1973年,带领乐团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地巡回演出。阿巴多重视青年乐手的培育,1978和1986年分别组建了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和马勒青年交响乐团。1986年至1991年间,阿巴多担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1990年卡拉扬去世后,阿巴多被柏林爱乐乐团选为首席指挥,1994年起执掌萨尔茨堡音乐节。2000年被诊断患有胃癌,切除了近一半大肠和大半个胃。2002年病愈后惊人复出,从柏林爱乐乐团离任后,组建卢塞恩节日管弦乐团并出任卢塞恩艺术节指导直至2014年去世。

柴科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普雷特涅夫/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

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1957-),俄罗斯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生于前苏联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双亲均为音乐家,从小便展露不凡的音乐天分。13岁时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在名师弗利尔(Yakov Flier)与弗拉申科(Lev Vlasenko)门下学习。1978年,年仅21岁的普雷特涅夫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之后开始作为独奏家在世界各地演出,以演奏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李斯特的作品最为闻名。1990年苏联解体后,他集结优秀的演奏家,组成了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RNO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诞生的第一个完全独立于任何政府和组织的乐团。在他的带领下,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了世界一流的乐团。乐团出访过几乎欧美各国,几乎在所有的知名音乐厅和音乐节演出过。自2006 年末起,他已暂停钢琴独奏生涯,表示日后重心将放在指挥与作曲上。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俄罗斯复活节序曲》
 西诺波利/爱乐乐团

朱塞佩·西诺波利(1946-2001),意大利指挥家和作曲家。西诺波利生于意大利威尼斯, 出生后不久全家搬迁到了西西里,12岁时在当地学习管风琴。西诺波利15岁回到威尼斯,两年后考入威尼斯音乐学院。按照父亲的意愿,他在帕多瓦大学学习医学、神经病学以及人类学,但对音乐的热爱始终无法被打消。1968年他又来到达姆施塔特和锡耶纳,跟随施托克豪森、布鲁诺·马代尔纳、弗兰科·多纳托尼等作曲家学习作曲。1972年,西诺波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了维也纳音乐学院汉斯·施瓦洛夫斯基的指挥班。70年代,西诺波利更多地以作曲家身份参与音乐工作,1978,西诺波利凭借在威尼斯指挥《阿依达》开始了歌剧指挥家的生涯。他所演绎的威尔第歌剧,通过清晰、透明度极高的乐队声效,再现了乐谱上很多不曾听到的细节。之后他以同样的工作方式以及相同的高标准,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上演了威尔第的歌剧《麦克白》,大获成功。这场演出被视为西诺波利正式走上国际舞台的起点。1985-2000年,西诺波利指挥的瓦格纳歌剧是每年拜罗伊特音乐节的高光焦点,并且先后在罗马圣切契丽亚学院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西诺波利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指挥家,爱乐者对于他演绎的十九、二十世纪交响乐、歌剧作品如痴如醉,可惜在指挥事业如日中天时,2001年4月20日晚,在指挥《阿依达》演出至第三幕时,54岁的西诺波利因急性心脏病离世。

德沃夏克
《狂欢节序曲》
克尔特斯/伦敦交响乐团

伊斯特凡·克尔特斯(1929-1973),匈牙利指挥家。1935年,欧洲开始笼罩在阴霾之中,此时6岁的克尔特斯开始学习小提琴。由于匈牙利与盟国停战谈判的努力失败,德国军队于 1944 年 3 月 19 日占领了匈牙利。特尔克斯一家暂时躲藏起来,但同年,他的大部分家族成员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遇难。绝望的战争状态下,母亲仍然帮助克尔特斯继续修习音乐。战后他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立志成为一名指挥家。同年,他得到了布达佩斯弗朗茨·李斯特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在那里他跟随柯达伊学习作曲、随Leó Weiner和Rezső Kókai学习小提琴、钢琴,还和János Ferencsik和László Somogyi学习指挥。在音乐学院,克尔特斯还遇到了他的妻子,抒情女高音Edith Gancs。此时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正在布达佩斯歌剧院工作,克尔特斯得以有机会跟大师学习、演出。1956年,他举家迁居德国并取得德国国籍。自此,他的指挥活动遍及欧美。1961年他首度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后成为该乐团首席指挥。在他短暂的职业生涯中,他领导了许多世界上伟大的乐团,包括克利夫兰、芝加哥、费城、纽约、洛杉矶、匹兹堡、美国的底特律、旧金山和明尼苏达交响乐团,以及伦敦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和瑞士罗曼德乐团。他的管弦乐曲目包括各个时期的 450 多部作品。1973年4月16日,克尔特斯在以色列Herzliya海岸游泳时不幸溺水,英年早逝,维也纳爱乐乐团为纪念他,在没有指挥的状态下录制了勃拉姆斯的《海顿主题变奏曲》。

埃尔加
《安乐乡》
 斯拉特金/伦敦爱乐乐团

斯拉特金(1944- ),美国指挥家、作家、作曲家。出生于洛杉矶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费利克斯·斯拉特金是指挥家和小提琴家,母亲是大提琴家,二人亦是好莱坞四重奏的建团成员。斯拉特金3岁起学习小提琴,11岁学习钢琴,14岁学习作曲,15岁学习中提琴,继而跟父亲学习指挥,之后进入朱莉娅音乐学校师从让·莫雷尔。1966年,他得到了纽约青年管弦乐团指挥的职位,开始了职业指挥生涯。1968年,他成为圣路易斯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70年代末至80 年代初,他与旧金山交响乐团一起合作了一系列贝多芬音乐节。此后几年,他相继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合作,并于1974年代替74岁高龄的霍尔特指挥英国皇家乐团。这是他在欧洲乐坛的首秀。斯拉特金于1979 年返回圣路易斯,担任圣路易斯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在他任职期间,乐团的全国知名度显着提高,SLSO 成为该国最受赞誉的乐团之一。斯拉特金曾33次被格莱美奖提名并6度获奖,此外他被颁发美国国家荣誉艺术奖章和法国荣誉骑士勋章,他的第一本著作《Conducting Business》获得了奥地利荣誉银奖。2007-2017年,斯拉特金先后担任底特律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里昂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并持续作为作曲家、作家和教育家活跃在文化界。

巴伯
《丑闻学校序曲》
斯拉特金/圣路易斯交响乐团

斯拉特金(1944- ),美国指挥家、作家、作曲家。出生于洛杉矶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费利克斯·斯拉特金是指挥家和小提琴家,母亲是大提琴家,二人亦是好莱坞四重奏的建团成员。斯拉特金3岁起学习小提琴,11岁学习钢琴,14岁学习作曲,15岁学习中提琴,继而跟父亲学习指挥,之后进入朱莉娅音乐学校师从让·莫雷尔。1966年,他得到了纽约青年管弦乐团指挥的职位,开始了职业指挥生涯。1968年,他成为圣路易斯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70年代末至80 年代初,他与旧金山交响乐团一起合作了一系列贝多芬音乐节。此后几年,他相继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合作,并于1974年代替74岁高龄的霍尔特指挥英国皇家乐团。这是他在欧洲乐坛的首秀。斯拉特金于1979 年返回圣路易斯,担任圣路易斯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在他任职期间,乐团的全国知名度显着提高,SLSO 成为该国最受赞誉的乐团之一。斯拉特金曾33次被格莱美奖提名并6度获奖,此外他被颁发美国国家荣誉艺术奖章和法国荣誉骑士勋章,他的第一本著作《Conducting Business》获得了奥地利荣誉银奖。2007-2017年,斯拉特金先后担任底特律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里昂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并持续作为作曲家、作家和教育家活跃在文化界。

肖斯塔科维奇
《节日序曲》
雅尔维/皇家苏格兰皇家交响乐团

尼姆·雅尔维(1937- ),美籍爱沙尼亚指挥家。尼姆·雅尔维出生于塔林,曾就读塔林音乐学院学习打击乐和合唱指挥,1955年至1960年间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师从拉比诺维奇和穆拉文斯基学习指挥。毕业时在洛夫大剧院指挥演出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和比才《卡门》,初露锋芒。毕业后任爱沙尼亚电台与电视乐团音乐总监,并兼任爱沙尼亚歌剧院首席指挥。其间,他创办了塔林室内乐团,1971 年,他在罗马的圣切契利亚学院获得国际指挥比赛一等奖,自此名声鹊起,得到来自英国、瑞典、荷兰、德国、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许多乐团的约请。1973年他曾带领列宁格勒爱乐乐团赴美演出。1976年,雅尔维成为新成立的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1980年雅尔维与家人一起移民美国,于1985年成为美国公民,此后作为客座指挥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和底特律等许多乐团合作,也成功地指挥过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1982年,他被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的聘为首席指挥,在这里他的指挥事业来到新的高峰。仅过了两年,他又被任命为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首席指挥。1990年9月起他担任底特律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长达15年,直至2005年离任。2012年起担任著名的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音乐指导。尼姆·雅尔维和妻子莉莉娅(Liilia)育有三个孩子,其中儿子帕沃·雅尔维和克里斯蒂安·雅尔维都成为指挥家,女儿玛丽卡·雅尔维是长笛演奏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