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辨色彩作文集锦(含审题、提纲)(二)

 大海边看语文 2022-05-12
常审题,列提纲,多思辨。

思辨色彩作文集锦(含审题、提纲)(二)

点击可查:思辨色彩作文集锦(含审题、提纲)(一)

作文五

阅读下列内容,根据要求写作。

   在城市广场大街上,穿上国产潮牌彰显个性;在温馨的小家里用新中式家居装点美好生活;笔走龙蛇、行云流水、颜筋柳骨、铁画银钩……今天的互联网页面、电影海报和各类产品包装设计中,人们可以随时领略汉字之美;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分为五种主色、五种间色、三种辅助色,这源于对自然四时、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少人发出感叹,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潮”。

   解读“国潮”二字,“国”字凸显植根中华沃土,“潮”字则代表社会审美风尚。时代发展进步,生活蒸蒸日上,人们勇敢地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也更加自信地做审美风尚的引领者。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这是一道立足于材料谈启示的作文题。材料共两段。第一段列举传统文化和审美时尚相结合形成“国潮”的诸多例子。第二段拆字解读何为“国”“潮”,阐述“国潮”形成的基础在于时代发展,生活富足,“国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国潮”即“传统文化”和“审美时尚”相结合,立意时需要将其提炼明确,写作时可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国潮”美在什么地方?如传统文化的深挖与当下生活生命的融合;

(2)“国潮”形成需要怎样的社会基础?如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国家富足、时代发展进步等;

(3)“国潮”反映出了什么?如国富民强、社会开放通融、文化自信等。

立意指导:

1. 国富民强根深,文化时尚叶茂;

2. 手擎国旗展雄风,昂首自信立潮头;

3.筑牢中华根基,潮出文化自信。

偏题分析:当代青年要勇于追求时尚(抛开民族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抛开审美风尚)

【提纲展示】

共襄国潮盛举,擘画中华愿景

回眸远望正当时,传统文化衷须记。慎思之,国潮,善哉!

巧思创新与时进,引领审美沃中华。明辨之,国潮,然哉!

风物长宜放眼量,心有国潮气昂扬。笃行之,国潮,壮哉!

以传统文化,领社会审美

立足本源,以传统文化古老厚重之美,领社会审美。

守护清源,以传统文化神秘典雅之美,领社会审美。

引流开源,以传统文化诗情画意之美,领社会审美。

以国潮之风,扬文化之浪

“国潮”之风,是审美表达丰富性的体现。

“国潮”之风,激励我们更加自信地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国潮”之风,扬文化之浪!

作文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郑州市2020届二测)

人类历史上,批判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正是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批判,才揭开了我们所处星球的真相,正是费尔巴哈对唯心论的批判,才驱散了人们认识上的迷雾。

不仅如此,哥白尼构建了“日心说”,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为近代天文学铺平了道路;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登场扫除了障碍。

而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庄严宣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一浏览。典型的材料作文题,任务段要求明晰,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认识与思考,适合写议论文。 

二概括。主要品读主体材料段。第一段写批判产生巨大的能量。例子是哥白尼和费尔巴哈。第二段写构建有巨大的作用。例子顺承上段,仍是哥白尼和费尔巴哈。第三段写我们要善于破坏,还要善于建设。引用了毛泽东的名言。 

三分析。第一段谈批判,第二段谈建构,第三段谈破坏与建设。前两段中都有事例,第三段是理论的升华。由此可见,谈“批判与建设”为最佳角度,侧重二者的关系,回归到了关系型作文。“批判”即毛泽东所说的“破坏”,是“破”;“建设”是“建构”,是“立”。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为二者的关系。也可以抓住一点,兼及其余:“批判”为主,兼及“建设”;或以“建设”为主,兼及“批判”。

【提纲展示】

先破后立方正道

破为立之本,是批判。

立为破之果,是建设。

先破后立,方为正道

挥批判之剑,扬重建之旗

以批判开路,杖重建登山,科学领域的高度才一次次地拔高。

扬批判之帆,架重建之船,人类社会制度才不断前进。

奏批判之歌,和重建之曲,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一篇和谐的乐章。

左手批判,右手建设

批判宛若刀斧,除尽荒原的杂茸,为耕种留下一片开阔的沃土。

建设好似耧车,在寂静的新土上播撒生命的活跃。

批判和建设需要两手抓,二者缺一不可。

作文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郑州市2020届一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一浏览。任务驱动非常明显,“发言稿”、“班会”、“同学们”等词语点出了写作的文体、氛围及身份,适合写议论文。

 二概括。材料分三段,第一段是中心材料,第二段点明话题,第三段提出写作要求。第一段既然是中心材料,那就要细细分层了。第一层,谈“利他”精神;第二层,谈“自利利他”要兼有;第三层,谈“利己”。

  三分析。在分层品读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只一味“利己”,不妥;一味“利他”,有违本性;“自利利他”,是最辩证的解法。因果分析的话,第一段所引用的句子都是“因”,然后生成了各自的“果”。这里对比分析,观点已出。

【提纲展示】

利己利他,比翼齐飞

慎思之,“利己”绝非牺牲他人,而是以自我完善为他人造福。

明辨之,“利他”不是牺牲自己,而是立足社会更好地推动自身发展。

笃行之,唯有“利他”与“利己”并重,才能汇聚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利己利他利“大家”

起舞扬帆,“利己”促“利他”。

擎灯远航,“利他”助“利己”。

“利己”“利他”,更助“大家”富强。

秉利他精神,行稳致远

利他精神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更是世人的文化共识。

秉利他精神,达行者无疆,获利己之效。

一味利己应摈弃,自私之举不可取。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郑州七中师生家长掀起了学习曾国藩教育理念的热潮。曾国藩先生的教育之道沾溉后人无限,至今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如:

① 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②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③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④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⑤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才”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才华、能耐、本事;“器”指人的精神气质,包括我们通常说的操守、修养、性情等等因素。作为当代青年,上述名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反映你对“才与器”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本着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考查学生活学活用、体悟思考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一浏览。任务段中先解读了“才”与“器”的内涵,然后明确布置了“才与器”的话题,适合写议论文。要求段较为常规。

二概括。主要是概括材料段内容。材料段指出了曾国藩教育之道及其对后人的影响,并亮出了五则曾国藩名言。

三分析。“才与器”是关系型话题,充满思辨色彩,常规角度有三:才高于器,器优于才,器才兼备。貌似三者均可,实则有最佳角度,那就是二者兼备。写作时可有主有次,但最后应合二为一,互相成就;亦可两者并重,齐头并进,二者的关系贯穿论述的始终。需要提醒的是,文中应贯穿曾国藩名言及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活用材料,照应材料。(大海边审题)

【提纲展示】

器为先驱,才为附骥

冀以昭昭之器,修至情至性人,方知器为先驱。

冀以赫赫之才,铸振翮凌云功,方知才为附骥。

共襄器才盛举,擘画强国愿景,方知才器相连。

才器并存,笃行致远

器为才之根,盘虬卧龙,立足根本。

才为器之果,葳蕤繁花,硕果累累。

才与器并存,青年启航,笃行致远。

才器兼备,含章可贞

才如火种,灼灼照前路。

器如星子,孑孑明长夜。

青年若才器兼备,则含章可贞,乘风好去,直下看山河!

声明:本次内容由大海边看语文原创整理,转载请保留此说明。

相关链接:

1.(电子精校版)郑州市2022届高三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1.(一测详解版)郑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答案(大海边详解)

2.(一测详解版)郑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答案(大海边详解)

3.(二测详解版)郑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答案(大海边详解)

4.(三测详解版)郑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答案(大海边详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