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医沉思录(23)——不存在的“八纲辨证”

 西安Water 2022-05-1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医行当盛行一种说辞叫“八纲辨证”,简单、明了、易于教学,但是,不要忘了,人们易于接受的道理往往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谬误,一种是无关紧要的道理。只要我们用“阴阳”的模型来思考问题,寒热、虚实、表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阴阳的问题,既然可以归纳为阴阳的问题,就不必另立名目(火神派就是这样)。当然,这并不是说虚实、寒热、表里等等这些属性就不用区分了,而是说,要把这些属性注入于六经、脏腑等辨证方法去理解六经、脏腑等辨证方法,不是仅仅依靠于八纲来解决问题。

  常看到很多人说什么胃虚热,什么是虚热呢?胃是腑,腑里面没有东西就是虚,没有东西的时候发热就是虚热。看上去一点毛病都没有是不是?是的。但是,仔细看看,“胃”描述的是位置,“虚”和“热”描述的是属性,所以并不是单用“八纲”。胃为什么会有虚热?八纲辨证告诉你了没?没有!再比如,广为人知的“肾阴虚”,了解点中医皮毛的人都知道阴虚虚热,如果是男同胞的话,再套上“口渴好饮、阴囊潮湿、早泄、盗汗”,立即开始联想肾气丸、知柏地黄丸……。这种思维对吗?大有误导!

  中医的很多说辞,往往都存在概念上的差异。就拿虚实来说,虚实起码有三种理解方法。第一种,“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任何病都是正气虚。邪气表现为主要矛盾的时候,叫做实证。太阳伤寒就是实证,一切内伤疾病都是虚证;第二种,存在有形之物的积累叫做实证,没有有形之物叫做虚证。如柴胡枳实炒药甘草汤、承气汤、十枣汤、抵挡汤、桂枝茯苓丸、泽泻汤、五苓散等等,大体上,气积、食积、水积、痰积、蓄血之类,皆是实证;第三种,功能亢盛谓之实,功能不足谓之虚。如阳强就是实证;阳痿就是虚证。

  八纲可以用来描述症状和少数病证,如果要把“八纲”上升到“辨证”的层次,那就犯了“力小任重”的错误。我们看看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这两种辨证都是以病证所在的“位置”来命名(只不过六经辨证侧重于“链”,脏腑辨证侧重于“点”),也可以加上八纲来描述属性。比如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少阳是小柴胡汤的作用位置,小柴胡汤的配伍是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大枣、生姜,柴胡入少阳清郁火,黄芩泄痞热,生姜、半夏降肺胃之逆,人参合甘草、大枣补中。火、热、逆,都是存在于具体的位置,如果没有具体位置,单单一句“热”,就好像有人打电话给火警说着火了,却没有告诉位置,根本就无从处置。如果说少阳有热,那么小柴胡汤就很容易理解了,柴胡以发散的形式清郁火,黄芩以苦泄的形式清热。少阳气机不能顺畅,就会克胃,造成肺胃的降机失调,那就要用半夏了。柴胡、黄芩、半夏就构成了小柴胡汤的主体,想都不用想,如果有小柴胡证但遇到药味不齐的时候,只要有柴胡、黄芩、半夏三味就可以,再退一步,没有半夏也可以,再退一步,没有黄芩也能凑合。如果没有柴胡单用黄芩可以不?不可以!没有了柴胡,少阳病的根源就没有办法被解决。这个猜测对不对,试试看就知道了。

  “八纲辨证”强化了属性而弱化了运作规律,对中医有极大的误导。如果说疾病是整个森林,那么六经辨证是成片成片的看待问题,脏腑辨证是逐棵逐棵的看待问题,六经和脏腑都包含有群体或个体的运作规律,而八纲,就是一句“叶子黄了”,既不能描述位置,也不能表述原因,只能表述某种属性。这就好比技工发现一部机器的某个零件坏了,他先会考虑到的是这个零件正常时候发挥的作用以及这个零件对于整个机器的作用,其次才是坏了的时候是个什么样,最后才是针对损坏情况设置解决方案。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比如C++)来类比,整个机器就是一个类,零件的功能就是类的成员函数,零件的属性就是类的成员变量,如果一个类只有变量而没有函数,那么这个类只等同于一个结构体,属性如果脱离了对属性的运作,那么属性就毫无意义。八纲观念先入为主的人,很难接受如“圆运动”这样的思想,就是因为八纲里面弱化了运作规律。八纲本身没有对错之分,而是说,加上了“辨证”两个字,就把需要用道理、用规律来讲述的事情,变成了用属性来区分。读读历史,“除暴安良”永远是正确的,但是“劫富济贫”就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除暴安良是按照正邪(干扰正常机能的原因)来区分的,而劫富济贫则是按照属性来区分的。富人一定都是坏人吗?

  另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篮球,那么,白纸上的篮球是不是圆的?当然是!那么,白纸上的篮球不能拿来拍打?肯定不能!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真实的篮球是个三维的事物,而画的篮球是个两维的事物,从三维降低到两维,从实物变成图案,其内部原理、其功能,最重要的信息因此而丢失!这就是八纲辨证的败笔!八纲辨证,只能描述属性,看似简单易行(这就是很多人易于接受的原因),实则在表达上,忽略和弱化了事物的内在原理,把中医带进另一个死胡同。

  目前,视频直播软件里面绝大多数人讲述中医都用“八纲辨证”,看到这些人招摇撞骗,我每每路过时都会上个差评,但是,奈何几个人能明白其中原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