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医沉思录(29)——中医的商业

 西安Water 2022-05-12

  2012年,当我第一次站在华尔街的时候,我非常震撼,我站在那里,深深地感到羞耻和伤害。那是一个和我老家农村小镇一样大小的街道,但我老家小镇的街道却不能影响世界金融。中华民族依旧贫弱,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当年访问纽约的李鸿章,百年前,他彼时的内心是否与我一样?

  从近些年人们对医疗的态度来看,少数先知先觉者已逐渐认识到西医的弊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就能因此有多大的市场,因为西医的背后总有资本的身影,教育、科技、商业连为一体,铁板一块地控制着医疗行业的主体(甚至干扰国家政策),而中医,仅仅依靠于零星的实用性和难能可贵的善良。目前,我们中医从业者的数量只占医疗从业者的6%左右,而中医从业者的绝大多数也都是庸医。对于国人来说,医疗方面最为突出的矛盾是,西医不行,又缺乏好中医。我自学医以来,10年的时间,在现实中仅仅见到一两位称得上高手的中医,想一想,医疗现状、中医现状如此,着实让人无奈和绝望。而医疗改革,并非仅仅是解决医疗费问题这么简单,不控防未病,不提高疗效,任何形式的医疗改革都是镜花水月。普遍规律之一是,凡涉及生命现象的任何事物,钱财总会显得无能为力。

  之前讲过,中医的关键之处在于从业者具备强大的思辨能力,但是,对于以“思辨能力”为主要需求的弊端是,对人才的要求太高,又难以用团队来实现。凡团队所做的事情,要可以拆分成部分、部分之间有清晰的界限、要能从管理角度便于分配任务和业绩考核,而这些要求对于中医来说,着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如果粗暴地把中医分为“儿科”、“眼科”等,这是很滑稽的,生命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的运作是相互关联的,怎么能仅仅只从一个部分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即便分科,不论儿科还是眼科,必须学懂学透中医以后才能胜任,这就变成了,当你弄明白了中医,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中医难以分科,注定了中医对从业者的要求太高、学习成本太高。又因为医生是特定个体,患者亦是特定个体,中医治病就是个体对个体,那么,这种治病方式就难以复制,这也是中医发展的制约因素。

  于中医之外来说,以中医名义招摇撞骗者是中医一大毒瘤,这类人算不上医生,甚至算不上商人,但这类人非常猖獗。盯住妇女、老人、小孩,兜售各种秘方、药品、保健品、保健器材,完全不顾客户死活。法律只看你有证没证,只看你有没有备案、有没有直接的社会危害性,不看你动机,也不看长期效应,只要受害者没死或者没有死在他面前他就没有责任。受害者上当以后还意识不到自己被坏人所骗,反倒归咎于自己被中医所骗,而骗了他们的恰恰不是中医。这些年来,很多朋友和网友让我看他们在医院或诊所拿到的药方,半数以上的药方都是和稀泥(不治病也不会出问题),少数药方是见症治症的拼凑,有水平的药方屈指可数。

  我常常想,美国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霸主而我们中国却不能?要知道,美国只有不到中国1/4的人口,却有和我国相当的GDP(而且美国的GDP应该没有多少掺假成分),全球500强企业大多数都在美国。我们中国拥有世界前列的人口和土地,却不拥有世界第一实力。很多人一谈到国情就谈近代史的苦难,难道美国、日本就没有经历过苦难?为什么我们经历的苦难就会成为我们不如别人的借口?——民族劣根略见一斑。

  用我熟知的软件行业来说,操作系统、数据库、图形、动画、视频类软件,甚至国内一切零售、社交平台的原始创意,全部都是外国人最先搞出来的,就连天文计算资料,我们当年搞天文计算软件也得用美国NASA和瑞士的开源天文计算库,我觉得,这不是“拿来就用”的便利,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每年教育、科研经费支出那么多,为什么做不出点像模像样的事情?

  从商业角度来看,Intel的CPU、Oracle的数据库、Adobe的图像动画软件、甚至造“伟哥”的辉瑞制药都能雄霸全球,那么,我们传承了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医能否在世界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象数思维在处理很多问题中有极强的便捷性,这么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没有被人广泛认知?我想,只要有优秀的人才,有坚定的信念,这件事并不难尝试。反观一下,原子弹那么难,中国人当年在那么穷的情况下不一样搞出来了?与物质的堆砌相比,人们更缺乏的也许是豪气与精神。

  人无远谋,必有近忧。天高地卑,轻清之气上浮于天,重浊之气下沉于地。有才能、有抱负的人,不该居于人下,这是天道。中医开悟者,大都淡泊名利;而斗志昂扬者,又大多都是门外之人。《大医精诚》自然没错,但应该重新适应当今这个时代,应该是中医开悟以后,推而广之,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享受到中医带来的优越。然而,我接触的一切中医从业者都死气沉沉,读了几页书的人就自炫高才,有些许技能的就一心想着赚钱,有家传的就吹嘘自己祖宗……,全部都是眼前利益,全部都是自家这一亩三分地。既然学习中医,学习天地造化,体悟终极真理,《易经》“《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既然如此,难道人生目标仅仅是“务在口给”、“知足常乐”、“恬淡虚无”?我们能不能把中医以更加彻底、更加犀利的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的人,让中医展示出它应有的光芒?中医取代西医、中医引领人类的健康,有没有可能?孟子曰:“浩然之气”,我们身边的中医从业者有吗?

  最后,就是体制问题。只在中医学术内部改革,而不去改革中医的外部环境,同样是没有出路的。我们都知道,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中国当时也还不是很差,中国和日本同时去跟欧美学习,但是,日本学习到了先进的体制,而中国只学习了科技并没有改变体制,所以最后中国国力远远落后于日本,清朝后期至民国,中国人屡受日本人欺凌屠杀,这是血的教训。中国人被西方人从文化上奴役了了上百年,很遗憾,整个中华大地目前几乎没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比如说,英语这东西是老外的语言,我们却下功夫去学。从交际对等的角度讲,西方人没有下这么大功夫学汉语,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下这么大功夫学英语。就好像你招待别人是满汉全席,而别人招待你的只是残羹剩饭,对于这样的客人,还值得热情招待吗?中医遇到的问题也是一样,老祖宗传下来治病的东西我们成天喊着要摒弃,而且还有大批大批的人使用西方人的标准来否定中医的理论体系。反过来,你见过西方人用中医的理论体系去否定过他们自己的西医吗?如果没有,是否说明我们也应该把西医踢出国门?西医疗效极差(在我们懂中医的人看来)不说,医疗行业的贸易逆差,难道不是我们国家的损失吗?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00年前就提出的观点到现在依旧没有被重视。用中医的理论,借助西医的器具,其效果比西医玩得更好,(我认为)毫无难度。只可惜,中医从业者貌似普遍缺乏自信与能力,没人这样想,也没人这样做。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中医能够和商业良性结合,将中医的优越性惠及整个人类,那么,中医的崛起就只是时间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