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是疏通好时节,一文教您疏通五种淤堵!

 新用户17838070 2022-05-12

中医认为: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一旦身体被“堵”住了,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五脏中的肝也属木、还主疏泄。简单一句话:春天正是疏通好时节

图片

堵了——气郁!


疏通法:花茶、拍打膻中

常常叹气、胸闷、烦躁、郁闷,咽部有异物感,女性还有乳房胀痛,这大多就是气郁了。

图片

玫瑰花、茉莉花等香香美美的花茶,大多具有“开心解郁”的作用,所以,适时的一杯花茶,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理解的话语,胜过千金良药。

生活中可以吃些萝卜、芹菜、香菜、柑橘、山楂、豌豆等,帮助顺气。如果气郁明显,可吃上几回中成药“加味逍遥丸”试试,效果一般会不错。

膻中穴

缓解心悸、焦躁、胸闷

图片

【位置】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

【作用】对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有缓解作用。

揉法:用中指端按揉,每次按揉2分钟左右。

尝试一下,帮自己、或者你爱的人,去按揉膻中穴,你会发现,生闷气后,以及吵架后,这个穴位确实是非常疼的,以至于,单用指腹轻轻揉都觉得整个胸部好痛。这时候可以换用大鱼际,或者整个手掌,帮助对方沿着整个胸部从上往下疏通,多做几次,对方也能感受到爱意吧,气也就顺畅了~

血堵了——血淤!

疏通法:银耳、木耳、大蒜

图片

皮肤易淤青,脸上易生斑,牙龈易出血,舌头紫暗、有时胸肋会感到针刺般疼痛,小便少且颜色深,皮肤还易干燥……这些都是血瘀的表现。

可用活血化瘀的食物来调理,比如银耳、木耳、黑豆、山楂、红曲米、沙棘等。

还有重要的大蒜,可别忘了!中医认为大蒜性辛温,其所含有的大蒜素有化解血瘀、扩血管的目的,被作为血管的“清道夫”。

合谷穴

清热止痛,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

图片

【位置】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

【作用】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提神醒脑,可舒缓全身的肌肉僵硬、经络不通,局部疼痛,并增强免疫力。

tips: 在民间的针灸取穴理论中,这个合谷区不止一个穴位。例如紧贴第一掌骨、第二掌骨、以及紧贴两骨交叉点,合谷周围分别有三个穴位,三针下去,呈等腰三角,被称为“气血三针”,可广泛应用于全身的气血不和、经络不通。就像开始在调动气血来攻邪、止痛之前,先要全面动员人体整体的能量。

实际上,这个合谷区每一处都有奇妙的体感,在面临疼痛等急性突发症状时,都可按摩该区域,可细细体会指下的感受,或许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湿堵了——湿邪!

疏通法:山药、薏米

图片

有时遇到回南天,湿度过高、阴气过重,身上就容易出湿疹、风疹、痤疮,肢体时不时有沉重、乏力感,精神不振,老是睡不醒,这多是被湿邪侵犯了。

湿气是有季节性的,有时候在夏秋之交,以及阴雨连绵时,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居住地紧邻潮湿之处,或者床头对着卫生间,都容易产生身体的症状,甚至做梦都有污浊横流的湿地。

平日不妨吃点健脾+祛湿的食物,比如山药、白扁豆、红豆、薏米等,可很好地改善症状。另外,配合通风,晒太阳,就是帮助人体祛风的紫苏、砂仁,温阳的桂枝、肉桂,有时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足三里穴

促进代谢,调理肠胃

图片

【位置】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外膝眼)下约3指宽处,胫骨外1指:

【作用】直接调节胃肠道功能,增强胃动力、促进肠胃蠕动功能、促进消化道的整体功能和代谢。

找到足三里穴所在之处,然后将手握成拳,用食指的第一指节轻轻的顶在足三里穴上,在穴位上像钻头一样,向下稍稍发力,便能够有效刺激足三里穴,保护身体健康了。

如果胃肠功能减退,以及近期小腿受寒时,会发现从足三里往下,一整条肌肉的穴位几乎都是一碰就疼的,这反映了整个胃经是受寒、淤堵严重的状态

所以,虽然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但还是要做到“春捂秋冻”,要特别注意腿、脚等人体下部关节、肌肉的保暖,避免寒、湿之气侵入人体。

热堵了——热毒!


疏通法:莲藕、竹笋、冬瓜

图片

热毒堵在体内的症状很常见:皮肤、关节出现的各种红肿热痛、容易起痤疮、全身关节肌肉酸痛口臭、小便灼热疼痛眼睛红血丝等,这些都是热毒的主要症状。

有时候,还有一类阴虚发热的情况,就是常常觉得乏力、疲倦,动也不想动的虚证状态下,手脚心发热,下午一阵阵脸红发热,浑身觉得难受。

中医讲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有了热毒,那就适当多吃点寒性及凉性的食物,比如莲藕、竹笋、芦笋、冬瓜、慈姑、丝瓜、黄瓜、苦瓜、油菜、菠菜、苋菜等。

另外,马蹄清热解毒,有清热利尿、辅助降血压的功效,配之以白果、蛋花、冰糖,有清润、预防热毒感冒之效。

曲池穴

疏风清热,止痛

图片

【位置】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作用】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止痛,还有助于缓解掉发,可让肌肤循环改善。

用拇指按压曲池,每次按揉5-10分钟,感到酸胀、发热最好。

tips:曲池下,沿着骨头(桡骨)往手腕方向约1.5-2寸,有个疼痛敏感穴,可以立即改善头面、心肺以及经络的多种无名疼痛。所以,按揉曲池时,不妨沿着曲池往下把整个局部的筋结都疏散开

寒堵了——寒邪!

疏通法:小米粥、热汤

过了一整个冬天,身体多少受了些寒气,如果受寒过重,堵在体内,就会伤及阳气,出现畏寒腰冷、手脚冷、面色发白、容易拉肚子等。

可吃一些小米粥、热汤来散寒。人喝了热汤以后,会出一身汗,那么体表的寒邪就会散了,这就和我们在刚刚感冒的时候,喝碗热姜汤可以出汗散寒一样。

涌泉穴

补肾强体、暖腹祛寒

图片

【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作用】 延缓衰老,疏通经络,滋养肾水,改善腿足关节隐痛、无力。

睡前用热水泡脚2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当然了,身体小“堵”,可以参照本文调理;如果实在“堵”得厉害了,有很明显的不适症状,别忘了看医生呀!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