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豫西独立支队河清渡河记事

 河洛文史孙老师 2022-05-12

抗日战争时期,巍巍太行山成为八路军的依托,在山西东南部的晋城、长治和河南西北部建立了牢固的革命根据地。

文章图片1

1944年7月,八路军129师抽调太岳军区、太行军区精干部队组成豫西独立支队,由太行军区七区司令员皮定均和五分区政委徐子荣领导,7月25日,由八路军太岳军区、太行军区分别抽调一个团组成豫西独立支队(第3团与15团,总人数1502人。紧急挺进豫西,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

文章图片2

八路军总部为什么要求时间这么紧呢?这与豫西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形势密切相关。豫西地区就是指今天河南西部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洛阳、三门峡一带,自古为中原逐鹿之地,西接关中平原,东临华北平原,南连南阳盆地 ,北接太行山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豫西归属于国民政府划定的第一战区,因为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常年驻扎有国民党军的重兵。

1944年4月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在河南一带,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发起豫中会战,指挥约15万日军,对第一战区的蒋鼎文、汤恩伯部发起进攻。

第一战区当时驻扎有国民党军第8集团军约40万人,但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第一战区洛阳沦陷,豫西陷入混乱状态。

文章图片3

此时的豫西虽然被日军占领,但是日伪军兵力空虚,只能控制重要的城镇,所以豫西广大的乡村出现权力真空,我党敏锐地判断这是八路军建立根据地的好机会,因此果断决策,在重要的战略区域豫西建立武装政权,发展根据地,以极大威胁日军控制的平汉铁路、陇海铁路,并且可以沟通晋冀鲁豫根据地与新四军鄂豫皖根据地的联系。

文章图片4

1944年9月6日,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紧急从林县出发,沿太行山,绕道晋城、阳城、济源,一路急行军直奔河清、蓼坞渡口。

文章图片5

自古黄河名渡河清渡口水流平缓,河道稳定,是天然良渡,地处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县的黄河分界处。当时驻扎在这里的是一个伪军连队。(见下图)

文章图片6

为提前做好渡河准备,皮定均派一支30余人的小分队由豫西地委组织部长史向生带领,先期赶往杜八联革命根据地。杜八联位于现在的济源市坡头镇一带,由蓼坞、桥沟、泰山、大庄、杜年庄、毛岭、马住、留庄等八个村组成,济源县委在泰山村。

9月11日,史向生和杜八联区委书记刘健、区长程远谋、开明士绅杜元礼等一起开会讨论联络当地船工。根据史向生同志的部署,时任杜八联农会主席的卫乃如从蓼坞和坡头的河滩中搞到了4只船船,连夜进行了维修,而后在共产党员和村干部中挑选熟练的水手和艄公80名,民工100名,共同在大庄村召开了各村村长会议,首先控制了北岸的蓼坞、河清口渡口。并提前做好了南岸河清村伪军的工作。

文章图片7

9月21日,皮定均率部抵达蓼坞。当晚,民兵刘三乘夜间天黑游过黄河,给对岸的河清村河防守军送信联络,商谈约定了夜渡事宜。一切准备就绪后,皮定均先派一个连快速渡过黄河,占领南岸河清村山头的制高点,控制了对岸渡口。

文章图片8

半夜时分,先头部队按照约定信号,点起大火三堆。皮定均发布命令,渡河开始。杜八联180名船工水手轮流摆渡四艘大木船,乘风破浪,渡送大军。为增加浮力多运人员还在船边绑上葫芦。

文章图片9

经过军民五六个小时的拼搏奋战,天亮十时分,皮司令和他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全部人马、物资不费一枪一弹,顺利渡过滔滔黄河,到达河对岸河清村地界。当地百姓还给队伍准备了早饭,八路军秋毫无犯,给老百姓支付饭钱。后来,当地的河防中队长宋维亚被日军在长华村杀害。

文章图片10

渡过黄河之后,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在一个月内,转战巩义、偃师、伊川、登封等地,很快收复了大片国土,先后建起了10余个抗日县政府。到1944年9月底,建立了偃师、巩县、伊川、登封4个抗日民主县政府和伊洛(阳)办事处,初步打开了豫西抗日局面。发起了夜袭日军登封飞机场、黑石关战斗、玻璃庙沟反击战等大小战斗140余次,击毙俘虏日伪军4800余人。支队由1500余人发展到6700余人,活动区域达2万多平方公里。解放村镇4676个,人口300余万。

文章图片11

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建立的豫西根据地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打击和牵制了日伪军大量兵力,沟通了陕北、华北与华中的联系,发展和壮大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内容参考济源、登封文史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