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刘邦克己、曹操制怒、曾国藩不骄,自律方能成大事

 free-flight 2022-05-12


图片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洞见ciyu

“有种品质可以让人在碌碌无为之辈中脱颖而出,不是天资,不是教养,而是自律。”

生活中,自律的人,欲望有节制,情绪会控制,凡事不张扬。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十分自律。比如,刘邦临大财不取,曹操遇大事不怒,曾国藩处高位不骄。

图片

刘邦:克制欲望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直捣咸阳。他于咸阳宫前拾阶而上,眼前尽是一幢幢雕龙画凤的宫殿,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四处摆放,六国美女也尽拢于此。

市井流氓出身的刘邦,哪里见过如此阵仗,他在这富贵乡中难以自持,但他很快就遏制住内心的欲望,成山的金银财宝分文不取,如云的后宫佳丽不曾染指一个。

称帝后,刘邦没有沉溺于享乐中,也没有迷失于万人之上的权力中。他勤勉于政事,命萧何制定律令,让韩信重理军法,让陆贾编《新语》,最终以一介布衣,成就帝王事业。

古人说:“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任内心的欲望不断放大,最终吞噬的是自己。

在刘邦入咸阳的1800多年后,李自成领着大军攻打北京城。百姓纷纷翘首以待,以歌赞曰:“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然而,当李自成攻陷京城,入主皇极殿后,他领导的大顺军马上沦陷在一片奢华中。他纵容将士骄奢无度,抢了大户抢小户,抢了钱粮抢民女,惹得百姓怨声载道,最终李自成只在北京城当了42天的帝王。

《礼记》有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每个人心里都有贪念扎根,因名利,因美色。弱者在不餍足中失守,滑入人性的深渊。强者却懂得保持淡然的心境,对抗着不断膨胀的欲望,笃定地追求真正的人生。

图片

曹操:管理情绪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遇事不被情绪左右,能驾驭住心绪,才能冷静克制,不至于因为一时的脾气扰乱心智。

宁可输给强大的敌人,也不要输给失控的自己。制住怒气,稳住心态,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

官渡之战后,曹操清点袁绍书信时,发现许多人私底下在勾结袁绍。曹操没有暴跳如雷,反而平静地让手下把信件当着众人面前尽烧了,收拢了一大批人心。

赤壁之战中,曹操兵败如山倒,没有垂头丧气,逃窜中的三次劫后余生,他都尽情大笑,这是为了让愁闷一泄而尽,也是为了稳定军心。

问题会产生情绪,但情绪难以弥合问题。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管理好情绪,他们不会以心情为导向,而以结果为导向。

很多人觉得情绪没法改变,认为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但其实,控制情绪是自主性最高的一件事,因为这完全是自己在做决定。

如何对待情绪,是一种选择。学会理性地控制情绪,看似修的是心境,最终成就的是格局。

图片

曾国藩:空杯心态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他一生贯彻“守愚之道”。

道光十八年,28岁的曾国藩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一朝登龙门,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因此许多人进入翰林院后,便懒于进取,整日无所事事。可曾国藩却仍时时保持警醒,他每天都写日记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坚持了三十年。

他制定“日课十二条”的目标,鞭策自己日拱一卒,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必须完成。

晚年时,曾国藩仍觉得自己的学问无所成。即使公务再繁忙,也会抽时间看书修身,经常秉烛夜读。直到去世之前,他还在孜孜不倦地阅览宋代理学家的《二程全书》,希望在理学的探究上更上一层楼。

曾国藩并非超群绝伦的天才,但他一生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没有站在聚光灯下,而是独处读书,时隔八年,携《晚熟的人》归来;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告诉学生,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内是已知的,圆圈外是未知的。

已知的圆圈越大,未知的边界就越广。保持空杯心态,才能不断突破已知的界限,探索更多的未知。

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很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的自以为是。横在我们成长路上的障碍,从来都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那些已知的、我们以为已经足够用了的东西。

以谦卑的姿态成长,随时让自己保持“空杯心态”,才能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自律不难,不需要做“大事”;自律很难,是要积跬步,以致千里。

也许我们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宏图大业。然而无论有多平凡,我们也要时时内审,自律克己,才能活好这一生。

文章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