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萨特《文字生涯》:读书与幻想

 濠上三寻 2022-05-13

一直想看萨特的《文字生涯》,我主观地认为这是一本关于哲学写作的“武林秘籍”。野路子想要玩出些花样,可不就得四处探脑、偷师学艺嘛。

这本书总共两部分:读书和写作。

本以为是一本方法论著作,一看发现更像是自传性回忆录。

大量的意识流跟随纸张的翻转而滚动,萨特春蚕吐丝般的细语低囔,犹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只是版本稍低一些。

父亲让·巴蒂斯特在萨特还是婴儿时便生病去世,母亲安娜-玛丽没钱没工作,只得带着孩子投奔父母。

外祖父原是语言教师,本以退休,为了养活女儿和小外孙,毅然重返职场,没有怨言。他特别宠爱萨特,经常带着这个“小肉团子”四处转悠,仿佛这团小肉长在自己身上。

外祖母似乎对女儿的白吃白喝颇有微词,她也不是很喜欢小萨特,觉得这个小鬼灵过于哗众取宠。对于一个常年以躺椅和床为伴的“深宅”来说,萨特做一根无声无息的小草比做一只上下蹿动的跳蚤要显得更加可爱。

萨特自小敏感而早慧,母亲的低声下气使他多多少少意识到自己的“寄人篱下”。他的“哗众取宠”无非是想赢得更多关注和喜爱,尤其是外祖父。

跟随萨特童年意识流飘荡好久才到达传说中的书房,那是外祖父的阅读和工作空间。

我曾在不同书里看到关于这个书房的描述。大抵意思都是萨特之所以能走向写作生涯,源头活水就出自这间书房。

萨特几乎是第一次进入书房就爱上了这里。那时他不过几岁,也不识字,但书带给他的奇异感让他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单方面发动忽然进攻。

有时候我走近看看像牡蛎一样裂开的盒子,发现里面赤裸裸的内脏,但见灰白而发霉的纸张微微凸起,覆盖在上面的黑色小静脉,吸饱喝足了墨水,散发出蘑菇味儿。

小萨特对书的敏感在外祖父看来是天赋异禀,老爷子主动担任外孙的启蒙老师,还教他使用词典,如此再三,萨特慢慢学会了看书。

以前看不懂内容,翻书更多是“哗众取宠”的一个扩展表演。等到他真的冲破了语言关卡,进入“敌方阵营”,享受到读的乐趣,领略到书的奥妙,他的信仰便跟着随之而生。

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比书更为重要。我把书房看作教堂。

他时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本接着一本,啃咬和消化着似懂非懂的书籍。他把书房当作教堂,作为传教士的子孙,在某种意义上,无止境地阅读犹如基督教徒对上帝不停歇的追随。

传教士子孙的身份赋予他一种宗教层面的崇高感,祖父家七楼的空间位置又给了他地理层面的崇高感。他喜欢从高处俯视芸芸众生,那是一种自上而下、掌控一切的上帝视角。

如此喜欢高楼顶部的小房间,总怀着一点野心吧,总有点虚荣心吧,总想对我矮小的个子有个补偿吧,不,不见得,因为我不需要往我的圣树上攀:我就出生在上面,只是拒绝下来罢了;亦并非要把自己高高置于人类之上,而是想在太空中遨游,生活在事物空灵的幻影中间。

他并非要在现实层面掌控人类,而是想让自己脱离世间的琐碎嘈杂。他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和思想上的自由空间,这个空间可以容纳他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小时候,这个空间是外祖父的书房。他一天到晚沉迷其中,就像躲进一架脱离地球的宇宙飞船,让思绪跟随阅读任意遨游。

长大后,他跳到了另一艘船上,开始用写作延续自己的空灵。

他说自己并不想做哲学家,因为哲学远不如戏剧有趣。但不管是哲学还是戏剧,都可与写作关联上。

事实上,写作给了他更高的平台,高到让他看起来像是一个无法触及的巨人。

对于萨特这么一个从小以书为信仰、又不喜欢待在平地受压受曲的人来说,踏上文字生涯,是他的应许之路。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山谷使我感到窒息,平原使我气闷,好像在火星上步履艰难地爬行,犹如肩负重荷,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但只要爬上乡间低矮的小屋顶上,我便乐不可支,好似回到我的七层高楼上,我在那里再一次呼吸到纯文学稀薄的空气,天地万物层层铺展在我的脚下。万物个个谦恭地恳求有个名字。给每个事物命名,意味着既创造这个事物,又占有这个事物。这是我最大的幻觉。但要是没有这个幻觉,我大概绝不会写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