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慢郎中”?中医也有急救法

 河洛娃 2022-05-1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医在大家的眼中成为了“慢郎中”,或许是生活节奏太快,凡是都讲求“效率”;又或许是生活压力太大,不希望花太多时间在“看病”上,只想“快准狠”,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好像只有慢性病、亚健康才能找中医“调理”。

事实上,在现代科学还没有被大众熟知时,中华儿女哪一个生病不是用中医治疗的?比方说大家发现有晕倒患者第一反应想到的“掐人中”,其实也是祖国医学所传,而许多古书中也记载了详细的急救措施。

在《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记载:“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并按其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劳苦之。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

该文主要为针对悬梁之人的急救措施,其中“手少挽其发,常弦勿纵之”,意为用手扯其发,使头发紧绷不松懈,大家可以试试这个动作,有没有现代心肺复苏法中“开放气道”的意思?再者,“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也是对其进行心外按压,同时还用以中医特色,“摩捋臂胫,屈伸之”实为通心经,使心经气血得以运转。早在千年前古人便有如此明确的急救措施!

除此之外,在2011年出版的《古代中医急救医书全集》中还挖掘、整理、校注古代中医急救医书共9种,包括了中医急救学的名著——《葛洪肘后备急方》八卷(晋)葛洪撰,全书共载急救方156首,且介绍多种急救方法的《急救仙方》六卷(宋)佚名,《四库全书》本(文渊阁本)等等,都显示了祖国医学在急救上的作用。

文章图片1

一、中医的急救思路大概分两类

1、 接续阴阳,回阳救逆

该种大多为突发状况,比如现在常见的昏扑、极度疲劳或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等等,此时的治疗方式大家都很熟悉——放血

身体中可将阴阳连接的穴位也就是常用的放血穴位——十手指尖(十宣)、十脚趾尖(气端)、耳尖、耳垂、人中(水沟穴)、还有关元、百会等。一般刺血先从中指开始,因为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巡行之处,所谓心包代心受邪,往往刺激心包经可令血脉顺畅,让人清醒。其次耳尖放血也有十分不错的效果。

文章图片2

2、快速补充阳气,疏通经络

这种情况就是身体电量不足了,需要紧急“发电”,先把人救回来。一般可以使用针刺或艾灸的方式。

可能看到“补充阳气,疏通经络”这几个字的时候,有朋友们就能立马意识到,其实与切脉针灸的理论及治病原理十分相似,通过调整四部脉发动身体正气、疏通经络,达到身体气血平衡气机顺畅,从而治疗疾病,正气充足,经络平衡则症状消除。

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实还有很多不被人知的优秀方法,我们还需要深入的挖掘其中精华,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医,真正的相信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