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未酬含恨去挽歌启奏革尸还 ——记抗日英雄张桂栋等人的英勇事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展开了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日本鬼子目空一切,很快在中国大地上星罗密布,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试想强行侵占中华领土。 由于叛徒告密,在1939年的秋天,龟缩在游集的日寇,于11月13日(农历十月初三)车马出动,企图吃掉成立不久的县常备大队王集分队。 下午的4点多钟,身为队长的张桂栋得知消息后万分焦急,为避免县常备大队遭遇不测,此时,抗敌心切的张桂栋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不顾势单力孤的处境,立马带领张桂武、张桂功、刘殿栋,张桂凤四名队员(途中张桂凤因故返回)及两排子弹朝离家三里的西南方向古城进发。 殊不知,鬼子已先期隐藏于河岸底处布阵以待。此时湖野空旷,霞光迎面照射,我方的处境明显不利。只听到咚咚两声枪响,紧接着密集的子弹像暴雨般地袭来。说时迟 那时快,队长张桂栋立刻命令,“卧倒,还击!还击!!”不久,两排子弹所剩无几。 身材高大的张队长正是敌人的射击目标,于是,他的头部、胸部几处中弹。在生命的垂危之际,张队长用仅仅剩下的两颗子弹拼力射向罪恶的敌人。 战斗持续还不到半个钟头,由于敌众我寡,队长张桂栋所带人员,除张桂武一人顺小河沟跑到古城河东一户人家的院内藏起来生还外,其余三人全部壮烈牺牲了。 后来,灵璧国民县政府经过筹备,于该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在目前下楼镇的小圩庄北门外的广场上召开追悼大会,着重宣传张桂栋等人的英勇事迹。 参加追悼会的除当地群众四五千人外,邻边的铜山、睢宁、萧县等地也派代表来参加大会。 主席台正中央悬着三个大字“死,得,当”;左右两侧分别写到:“一心雄才奋力战倭寇,壮志未酬含恨去;诸将英烈热血洒疆场,挽歌启奏革尸还。” 追悼会由时任县长赵觉民主持并致悼词。他宣布,县政府经研究决定,追认张桂栋、张桂功,刘殿武为抗日民族英雄。并且在悼词的最后特别强调,张桂栋等人是为国而死、为民而死!死得值、死得当!但愿他们的抗日雄心永在,杀敌的浩气永存!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问天下谁能敌。通过本次大会的召开,以此来激发地方民众的抗日斗志、增加抗日信心。 张桂栋等人的英勇事迹在抗日救国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 (备注:本文由原下楼镇东北楼小学校长张桂铨口述,原东北楼村支部书记张清记述提供。程武整理后投稿。特注,文中主人公张桂栋的次子张玉殿(1924-1948)曾在锦州战役任指战员,牺牲后被评为烈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