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的画面感极强,一位老母亲为孩子缝衣服,“密密”与“迟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难以言表的疼爱,这世上也只有母爱最无私了。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位老母亲在捡豆子,画面的字幕写道:“豆值几何,娘心数过。。。。。。”老人白发苍苍,坐在老屋前,眯缝着眼睛用苍老的手把坏豆子捡出来,把一颗颗饱满的豆子给儿女留着。看着看着,我竟无语凝噎。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想起来都倍感温暖。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吧! 我和忘年挚友——一位可亲可敬的姐姐聊起了母亲。当谈到自己的母亲时,姐姐感慨万千。 前几日她感冒了,可谓“涕泪横流”,一发不可收拾,按照惯例每周六她是要去探望母亲的,因为怕传染给老人只好“请假”。80岁的老母亲得知后,骑着三轮车带着烧饼和蔬菜来看她。说着说着姐姐突然沉默了,我看到她眼角闪过泪花。过了一会儿她继续说:“母亲是个很苦命的人!”我有些吃惊,因为多年前我见过老人,她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腰杆笔直,这是很多老人所不具备的,更有一脸的从容和沉静,在我看来这位老人是与众不同的,老人总是爱笑,一脸的和蔼可亲,和命苦二字很难联系起来。姐姐讲了这样的故事: 当年姥姥嫁给姥爷生下妈妈后不久,姥爷就去前线抬担架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姥姥带着妈妈为了活下去就改嫁了,又生了弟弟妹妹,日子艰难,改嫁后的的男人不愿意养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姥姥只好把妈妈送到从来没有待过的奶奶家,姥姥哭着跑出去,妈妈紧紧追着,哭喊着要妈妈,姥姥为了让妈妈不再追她,就拾起地下的土坷垃扔向她,想赶她回奶奶家,这一赶让妈妈愤怒了,也捡起土坷垃扔姥姥。就这样,母女两个爱恨交加,在尘土中相互打着,却因为爱而更加割舍不下。姥姥跑回来抱起妈妈哭啊哭啊,直至眼睛哭瞎。姥姥的弟弟也就是妈妈的舅舅看着实在可怜,就把妈妈收养来,告诉她说:“管打、管骂、管吃糠!”就这样,母亲在打骂和忍饥挨饿中慢慢成长着…… 母亲很聪明,她一有机会就学习。她知道读书认字是能自救的。到了14岁那年,高小毕业后,远房高干家庭的大姨得知她聪明伶俐而且读书识字,因为家里孩子多,工作忙,大姨就把“财政”大权交给她,在大姨的耐心指导下,她把各项收支管理得井井有条,颇得大姨喜爱,自然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管家”。在大姨家的日子是她童年最幸福的时光。可是,她父亲知道这个女儿日子过得不错,常暗地里找大姨来借钱,母亲得知后,感觉这样不好,毅然选择离开大姨家。 后来,又辗转到了她的亲姨家,这个姨与前面的大姨可谓天壤之别,一有看不过眼的便打骂有加,母亲的姥爷实在看不下去,就把她接回来,几经周折,终于找了一份工作,寄人篱下的母亲就业了,从此开启了她更加艰难的人生之路。 此时,说者哽咽,听者亦落泪。姐姐说:“母亲的故事说不完啊!如今她老了,该享福了,我要好好锻炼,有个好身体,好好伺候她老人家……” 吃苦不言苦,母亲儿时苦难的经历塑造了她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人格,乐观积极更是她的人生态度,她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自己的后辈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孩子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如今老人已是耄耋之年,每个月领着退休金,自给自足,从来不给儿女添麻烦,一个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她乐善好施,常常把自己亲手缝制的小坐垫赠与别人;她惜物惜福,十分节俭。母亲常常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做什么贡献,节约用水,能给子孙后代多留下一口水就是我最大的功德!” 姐姐骄傲的说:“母亲是伟大的,她吃过人世的苦,却把最温暖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母亲是优雅的,她身上有岁月沉淀的光辉,更有值得我们后辈去践行的品格。” 每一位母亲都是值得尊重的,作为女儿的我们要孝敬母亲,更应担当好母亲这个重要角色。这个世界因为有母亲的爱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因为有母亲的爱才处处充满阳光...... 作者简介:程立(笔名),原名程晓,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民俗协会会员,用心发现生命之美,以生命之美滋养心灵,以文字与读者共鸣。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副主编:墨海顽石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力 荐 无言年华 雪舞梨花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我是布衣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小麦的籽 陕西文谭 松风阁语 方子蝶 平台往期文字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