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问》:记者该如何提高提问能力?

 装装子的书房 2022-05-13

2020年第24本


文/装装子 


 
看了杨澜的《提问》,整体给4颗星吧。
 
觉得不好的地方在于,并没有就如何做好提问,形成系统、干练的总结,整体感觉写得很随意、也比较琐碎。
 
不过收获还是有的。最大的收获在于,作为一个记者,一定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杨澜最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没有她不能采访的领域和对象!科学家、政治家、娱乐明星、音乐家等,聊政治、聊经济、聊生活、聊科研……真觉得没有她不懂的!
 
对于一个记者,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很认同书中的一句话:写作的秘密在于不断地写作,提问的秘密在于不断地提问。
 
因为也曾做了10年采编,所以很赞同实践出真知!如果你没做过多少采访,那么其实这本书也并不会帮助你许多。
 
但如果你有一定的采访经验,又会发现这些方法,自己也都在用,并没什么独特的。
 
总之,光看书不会提高你的提问能力,还是需要你不停地去练习采访,以及不停扩大知识面,这样才能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记得我最开始做采访时,真的很紧张。我根本问不出好问题,也不会临场发挥,常常照着提纲采访完事。写稿子时,发现什么方面没问到,又去补充采访。
 
但是慢慢地,自己开始注意总结经验,后来终于可以做到:一坐到受访人对面,不紧张,而泰然自若了。
 
再慢慢地,也懂得了如何调控谈话气氛,如何引导谈话内容之类。
 
自己也越来越享受采访过程,喜欢被受访人信任、无障碍的沟通,甚至不少受访人会在我面前落泪。
 
在那种时刻,你会感受到记者的意义。不光是记者,似乎也是心理治愈师。
 


总结一下书中印象深刻的点:
 

1

一定要保持好奇心


对受访人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往往不会让你提出好问题,你也一定触及不到受访人的内心。
 

2

要赢得对方的信任


和受访人交流时,一定不能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被对方讨厌。

能投其所好做好,和对方建立了信任基础,才有利于采访。

毕竟,一个人不会对自己讨厌或不信任的人敞开心扉。
 

3

要布置好采访环境


采访什么样的人,想让他说什么,那么要依据这些,去考虑把采访地点、环境,放在哪里更合适。还可以在采访环境中,布置能使对方放松的物品。
 

4

要做好案头工作


提前了解受访人,什么身份,有什么作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人生中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等。

杨澜特别提到,在采访学术派时,引用式提问,一定要有清晰的来源和数据,不能道听途说。
 

5

要懂得倾听


既然是采访,那么大部分时间,你得认真听对方讲。

怎样才能做好倾听?少关注“我的想法”,去体会对方的所思所想,并进行正面回应,鼓励对方继续往下说,说出你想要的,甚至意外的内容。

可以看一些专业的倾听类书籍,来加深自己的倾听能力,譬如《非暴力沟通》。
 

6

敏感话题要委婉提


提到敏感话题时,不能单刀直入,因为那样做很容易伤害受访人,可能导致采访立马被迫结束。

杨澜说,可以这样提前预警:下一个问题是个私人问题,希望不会冒犯您。

还可以委婉地提,譬如采访克林顿时,提到他个人的丑闻,杨澜通过询问他个人图书馆,为什么会专门开辟一个区域,展示他丑闻类的书籍。
 

7

利用“最”式提问


即在提问中,经常使用“最”字。譬如,你最喜欢的夫妻相处模式是怎样的?你最想到哪儿旅行?你最讨厌吃什么。

8

质疑或请教式提问


就受访人曾讲过的某个观点,你可以进行质疑或请教式提问。

譬如,您曾经认为xxx,但就我来说好像不是这样的。

您说过xxx,那是什么意思?您为什么会那样说?
 
 


作者简介装装子,爱看书爱写作。越看书越见浅薄。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