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家长如何调整情绪? ![]() 小编语: 距离高考仅剩20多天,家里有即将参加高考的家长们出现了焦虑,几天来情绪急的,心力憔悴,有的甚至寝食难安,但又有点无奈,不知所措。在高考复习备考的关键期,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学习气氛及稳定的心态,对考生复习备考有很大影响。 情绪是相互传染的,常听人说“一人高考,全家焦虑”。因此,这段时间家长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建议考生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稳定自己的情绪,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学会做孩子的顾问,提供建议而不插手干预。 ![]() 目前已进入高考复习备考的最关键阶段,家长需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考前家长情绪稳,孩子才能情绪稳。而有些家长由于担心,出现焦虑心理,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是为自己而担心,而这种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拥有平和的心态,以助于孩子调整心态。 根据近几天与家长们交流的情况,针对他们的问题提一些建议: 1、创造安静和谐的家庭环境。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考前家里气氛要和平时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过分关心会让孩子产生要是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不利于孩子考试的发挥。作为家长应该淡化高考气氛,让孩子自己去复习。尽量摆脱外界干扰,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少会客,有关应酬在家庭以外进行。 2、稳定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孩子还明显,高考前家长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便于稳定孩子的情绪。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坚决避免家庭纠纷,有不同的意见进行协商而不要发生口角。冷静对待有关高考信息,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 3、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防止过分关注。家里聊天的内容不要过多涉及高考,找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去谈,多表扬鼓励孩子,多倾听、多疏导,学会欣赏孩子,这样有助于孩子放松心情。对孩子的关心适可而止,只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在关心他们就可以了,对于孩子来说既是理解和支持,也是减压和安慰,有利于孩子从容地应对高考。而有的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复习功课时一会儿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送水果,有的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考前家长在言辞上应适度地“冷淡”高考话题,切忌临考前过多的叮嘱和唠叨。 4、陪伴孩子适当运动,消除疲劳。高考前学校安排了许多模考,大量的练习搞得孩子筋疲力尽,头昏脑涨,可谓身心疲惫,结果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家长要陪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运动,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散散步,聊聊天,相互沟通,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便于放松的心情,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 5、不要大幅调整孩子原有的饮食习惯。吃饭不必刻意,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营养都会得到满足,不在于给孩子增加什么蛋白质就能提高什么记忆能力。 总之,家长是孩子情绪的稳定器,尽量做到顺其自然,以平常心对待,使孩子轻装上阵。 工作室主持人: 张胜利,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心理咨询室主任,驻马店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知名班主任,著名德育专家,著名励志演讲专家,教师培训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教育部班主任示范班课程专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专家,河南最具智慧力和最具影响力班主任,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新班主任》封面人物,《班主任》栏目人物,《河南教育》班主任之星栏目人物,《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班主任栏目撰稿人。2010年度“感动天中”十大人物。专著《班级主流文化的魅力》《班级主题活动开发与应用》《班级管理慢功夫》《漫步心灵》《立德树人 师之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