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一方枭雄为最“耙耳朵”:文盲农妇靠啥?

 瑞德阁楼 2022-05-13

四川女性的家庭地位,向来比一般地方都高。女性主宰家事、丈夫敬畏妻子,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家中男人越平庸、越没啥本事,女性就越强势,家庭地位就越高,就越是有家事决策权。幽默的四川人,发明出了“耙耳朵”这个形象感很强的词汇,与“妻管严”相呼应,来专指家事做不了主、家庭没啥地位的男性。

但是,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能力强、本事大,在外面位高权重、有头有脸的成功男人,回到家中,自然也不会那么不堪,照样地位高、分量足,掌握话事权。民国著名的杨森、樊傻儿等人物,风流成性,妻妾成群。在家中,耳朵当然不会软。

当年的四川王刘湘,可是比杨军长樊司令头衔还高,势力更大的人物,自然,肯定不会是个没本事没脾气的男人。

与一些狗屎运来、祖坟冒了烟的军阀权棍不同,刘湘的江山事业,完全是提着脑袋搏命打来的。川人呼刘湘为“刘莽子”,“莽子”在四川话语境中,既有不计后果、冒失莽撞之意,也有勇猛无畏、敢拼敢闯的意思。作为军人,每逢战事,刘湘每每敢于身先士卒,冒死冲锋,以骁勇剽悍而为人叹服。

时人还给刘湘取了一个外号:“巴壁虎”。其中一种解释说,刘湘性格沉着而勇猛,即使身处颓势,也能抓住时机、迅猛反击,扭转局面;有如趴在墙壁上的老虎,时时蓄力戒备,一旦咆哮出击,就势不可挡。在早年,刘湘的血性勇气,声震江湖,令对手闻之生畏。不然,军阀林立的乱世中,大家都有枪杆子撑腰,凭什么认你当四川王?

这么一个如假包换的乱世硬汉、战场狠人,统治5000万人口、统帅40万军队的堂堂大军阀,却以怕老婆著称,是四川历史上最著名的“耙耳朵”。

在那个时代,有所成就的成功男性,特别是有枪有炮的军界大佬们,身份标配还不是今天的豪宅名车奢侈品之类,很多时候,他们把姨太太作为追求和炫耀的指标!同为四川军阀的杨森,有名有姓的妻妾就有12个,美其名曰“十二金钗”,子女多达43人;范绍增更夸张,共有妻妾40多人,其中第18姨太杨秀琼还是宋美龄的干女儿、盛名一时的中国女子游泳冠军。可以说,那一时期的各路军阀大佬,没有十房八房妻妾,在自己的圈子里都显得异类,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吃饱了肚子的我们,其实今天也不难理解这一点,毕竟思维质素所限、文化天花板就那么高,很难有超越本能的更高层次追求嘛。相对应的是,社会舆论,也把女性对此的包容大度,不吃醋、不嫉妒,作为美德来褒扬。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四川最成功的男人刘湘,却成为军阀中的异类。不仅恪守一夫一妻,从一而终,终身只有一个老婆,甚至,连花边绯闻都几乎很难找到。

个人品性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是,雄性动物的本能,大家都心里有数。事情如此反常,自然,让人联系关注到他的夫人:什么样的女性,具有何等手腕、拥有何等魅力,可以让牛人老公痴情如此、规矩如此?或者说,驭夫手腕为何如此出众如此、经营婚姻如此高明呢?

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方诸侯、乱世雄主的女人,既不是啥手腕通天的世家名媛,也不是啥迷倒众生的惊世美女;只是一个其貌不扬、大字不识的乡下女子。

刘湘的妻子姓周,出生于大邑苏场的乡村裁缝家庭。不仅没有读过书,目不识丁。和那个时代的许多贫家女子一样,她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1909年与20岁的刘湘结婚后,按当时民间习惯,被称为刘周氏;随着刘湘地位的不断提升,因为身份需要,后来才请大名鼎鼎的刘神仙刘从云,给她取了个“玉书”的名字。

到刘湘成为“四川王”后,这位川中第一夫人的称呼,也不能随便了。因为刘湘字甫澄,手下的人敬称他为“甫公”。妻以夫贵的周氏,也相应得了个“甫婆”的尊号,前面冠以夫姓,号称刘甫婆,时间一久,这个敬称渐渐取代了她的本名,而为人熟知。

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乡间文盲女子,又有什么样的德行操守、什么样的智慧才能,让牛人老公对他服服帖帖、敬重恩爱、从一而终呢?

应该说,刘周二人的婚姻结合,基础就是很牢靠的。

周氏嫁入刘家时,刘父也只是小贩,刘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富贵人家,双方家境差不多,不算高攀;20岁的刘湘,还不过是刚出军校的年轻军人,一无名气二无地位,随时可能战死沙场。二人的结合,算是贫贱之交、糟糠之妻。这样的婚姻起点,感情基础自然深厚;而男方发达后,社会舆论的约束,也不比一般。

当然,单单在时间上占了先,还不是关键。自身的品性让男人敬重,操守让男人服气,才是根本所在。

在早年的婚姻生活中,刘湘在外闯荡,提着脑袋创业打江山,操持家庭的担子,全部压在了妻子肩头。而草根出身的周氏,勤勉克俭、任劳任怨,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把家里家外打点得井井有条,是不折不扣的贤内助;她作为妻子的本分,无可挑剔。打拼事业的刘湘,完全没有家事困扰、后顾之忧。

更难得更特别的是,丈夫飞黄腾达,环境际遇大变化后,周氏却能本色不改,初心依旧。即使乌鸡变凤凰、升级为川中第一夫人后,也完全没有普通人发迹后的那些嘚瑟嘴脸和骄纵模样。

随着刘湘事业不断做大、地位步步攀升,这个曾经的乡下女性,变成了要钱有钱、要势有势、人人敬畏巴结的显赫人物。按照一般人的想象,贵为四川第一夫人,一定是佣仆成群,锦衣玉食、穿金戴银、挥金如土、颐指气使。刘家那个恶霸头衔的四叔,就曾经代表了普通人心目中权贵的奢靡与铺张。比起来,她家,可比四叔地位权势都高太多啦!

即使在刘湘权势熏天的高峰时刻,在家庭生活中,周氏却始终保持着十足的农家妇女形象。

勤劳,是这个女性公认的一生标签。不要说早年,即使成为巴蜀第一家庭后,她的家中,也没有成群的丫鬟佣人,家务事大多自己亲手亲劳。一家老小的衣服,她都坚持自己浆洗;烧茶煮饭,不到万不得已,也决不愿假手他人。即使不得已必须要佣人帮忙操持的时候,前来她家应聘的佣人,勤劳程度和做事效率,往往都入不了她的法眼,大多被炒了鱿鱼。

初来刘家拜访谈事的客人,面对这个衣着普通、在屋里屋外忙前忙后的主席夫人,往往都以为是刘府的下人佣仆,不太在意;等到介绍身份时,大多惊讶得难以置信。

勤劳之外,刘甫婆的另一性格特点,就是俭省克己。

早年,刘湘每个月交回来的养家费用,除了必须支出,大都原封不动积蓄下来;发达后到了不用为钱财担心的时候,家庭开支依然能省则省,不铺张不浪费。只要不是场面需要,在自己家里,她的衣着,并不是所谓富贵临人的绫罗绸缎之类,始终是普通家庭女性的的平常蓝布衫;夫人太太们追求的洋气时髦发型,她学不来也不愿学,脑后一直是川中农妇最常梳、易打理的“粑粑髻”。普通人想象中的那些花天酒地、纸迷金醉,在她身上,几乎找不到任何记录和传闻。

管理好财富,为家庭的各种风险做好准备,是对一家女主呵护家人才能的大考验。

想不到的是,这个大字不识、一辈子忙碌于家事的传统女性,却是一个理财好手。

刘甫婆的最大爱好,就是攒钱投资,那个时代,最稳妥最自然的投资,自然就是购买房产与田地。据说她买房产时甚至嫌写字太麻烦,直接印好了一批空白地契,买卖时只需要填写名字即可。虽然成为大地主到后来不是啥好名声,但即使今天,有多少人能拒绝房地产的诱惑呢?

拿老公挣的钱买房买地,说起来没啥技术含量;但是,刘湘死后,刘家的势力没有了,刘甫婆通过倒买倒卖做生意,居然一样也很成功,是远近闻名的“女财神”,足以说明这个文盲女性不寻常的财商。

然而,这个婚姻家庭中标准的贤妻良母,在贤能勤勉著称的同时,更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以吃醋善妒扬名一时。

那个时代成功男人中流行的三妻四妾娶姨太太,对于这个让男人无可挑剔的女性,却是绝不允许的底线:

我对得起你,对得起你一家,你就要对得起我!我不乐意的事,就是要大声喊停。你笑话吃醋就吃醋,老娘就是爱吃醋!

一般来说,刘甫婆一个文盲家庭主妇,对社会政治之类不懂也不感兴趣,对丈夫在外面干啥,向来不管不问,个人喜好,抽烟、喝酒、打麻将之类,也听之任之,但是,有一件事例外,那就是绝不接受、不允许沾花惹草。

那个年代,能入高官显贵法眼的女性,数量本就不多;男女之间的社交机会,更不算太多,控制难度比今天低得多;于是,周氏承担了后来纪委的功能,把可能的犯错渠道都堵住,但凡刘湘有与年轻貌美女性交往的机会,她都管守严密、严格把控;即使陪同丈夫上门拜访的高层夫人们,也时刻提防,不给刘湘一丝一毫的犯错机会。

为此,在刘湘接待会谈时,刘甫婆或借端茶倒水的机会,或私下背后偷听监控。长此以往,刘湘身边的下属,也有所察觉、心中明了。

传说,有一次会谈商议之时,偶然之下,幕僚们又察觉到刘甫婆躲在室外偷听相关的蛛丝马迹。于是,对此颇不以为然的幕僚们,在休息闲谈时,决定开个玩笑。

他们眼神示意后,便煞有其事地以闲聊口吻,说起了“群口相声”,七嘴八舌故意编造刘湘的“诽闻”,说他看上了某某女戏子,那戏子又如何花容月貌,是否张罗着给她买房买车之类。

躲在屋外偷听的周氏,听闻所言,当时就妒火中烧、怒不可遏冲进门来,大闹会客室,摔杯子掀桌子,连砸带骂,一片狼藉!

虽说早有耳闻,但幕僚们还是没想到,这刘甫婆反应会如此强烈、如此不依不顾!面对意想不到的尬局,弄得来全都傻了眼,一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总算有一个叫甘典夔的师爷,一看玩笑过了火,连忙站出来解释劝说,一再强调是玩笑,好容易才把她劝离现场。

谁知道这事还没完,等到刘湘回家后,刘甫婆继续不依不饶,一定要刘湘给个说法,直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苦不堪言的刘湘,第二天特意招来那帮幕僚,抱怨叮嘱一番。此后,再也没有身边人,敢开这样的玩笑。

其实,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她真的就不知道是在开玩笑?

然而,无论如何,毕竟当时那样的社会风俗、那样的舆论环境,处在刘湘的职位,身份所迫,事业所需,大家都认为,确实需要一个能在正式场合撑起社交台面、登得了大雅之堂的如夫人。

于是,仍然不断有不明就里的不少热心人士,为刘湘操心张罗此事。据传,刘的电务处长王用宾,就曾经物色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设局安排刘湘见面后,二人一见倾心、彼此有意。幕僚们也认为确有必要、纷纷撮合,推波助澜。

多年来,家庭压力之下,难得有刘湘可以豁出去一试的人选,大喜过望的幕僚们,甚至连女方的房屋住所都安排妥当。为了过周氏这一关,决定先生米煮成熟饭,再慢慢做刘甫婆的安抚诱导工作,这事应该就水到渠成了。毕竟,社会风气如此,大家都这样,不算什么过分的事。的的确确,也是刘总事业需要嘛!

就在这事基本敲定的时候,变故却来自可以一步登天、马上登顶“第一夫人”的女方。

原来,这个能让刘湘动心的女性,果然智慧足够、认知不凡,她并没有陶醉在美女配英雄的成功喜悦,而是详细了解了刘家这个原配的情况,料定自己不可能有好日子过,这个英雄也最终保障不了自己,于是,以不愿做妾为借口,把难题先踢出来。

不愿做妾,那就得和原配离婚,明媒正娶地结婚。女方这个要求,在当时,也不过分,甚至是时髦,蒋委员长不就是先例嘛;但是,正如她的判断:对于刘湘来说,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锦上可以添花,但为了一朵花抛弃掉一匹锦,于情于理都不行。身边的高参幕僚们,也对此哑然、无可奈何。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居然就这样不了了之。

这也是让现代许多人不可理喻的一幕:如此荣华富贵,又能独居他处,不在一个屋顶下过日子,她还顾忌啥担心啥?一个雄兵几十万的枭雄军阀,居然没有能力让对方就范做自己的姨太太?一个能让一方诸侯倾心的女性,还没有信心宫斗赢下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

其实,不愿与人分享丈夫的刘甫婆,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招式,她能够使用的,也就是其他中国妇女最传统的招式:一哭二闹三上吊。

于是,一直以来,许多人就认为,她之所以能够成功约束住牛人老公,就是因为会哭会闹,似乎,嗓门大哭得响跳得高,就是婚姻家庭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看问题,难免太简单化表面化了。相对于普通中国女性逆来顺受、低忍宽容的传统性格,四川女性大胆泼辣、敢作敢为的特点,有一定普遍性,同时期那么多四川的军阀大佬,他们的发妻,未必就都愿意分享老公、未必就不会哭闹折腾。但她们的折腾,怎么就不成功呢?

如果牛人老公铁了心,不吃这一套,你的大哭大闹就真的能翻天?你还能真的就上吊?又有谁真的上了吊?

就算上了吊,不要说对老公的江山事业不会有啥影响,就算社会舆论,会完全占在一个不随大流的女性一边?吃醋,到今天,都不算一个褒义词吧?

实际上,刘甫婆的婚姻成功,还在于她处理这个问题时分寸进退的把握智慧。在对丈夫的人品道德充分了解与自信的基础上,准确把控好了尺度。

虽是文盲,她却心里明了:丈夫的怕老婆,不是利害上的得失考虑,不是没有能力压服她,而是道德上的不忍与情感上的不舍。要是遇上的是那种薄情无义的混蛋,这些哭闹招数,是丝毫没用的。她之所以敢闹,是心里有数、有这个底气;而折腾的尺度,却控制在恰如其分,没有突破底线,不会把老公推到完全不管不顾的程度。

这,才是这个文盲女性并不愚蠢的认知智慧所在。而体现她的认知智慧的,可不仅仅在婚姻上。

20世纪40年代末,江山易主、大旗变色之时,刘甫婆面临何去何从的考量。最终,经历过许多次沉浮变迁的她。忽略了刘家还有部级高层做靠山的指望,依然带着刘湘仅存的一子一女,离开自己一辈子呼风唤雨的故乡,前往香港,之后移居文莱,直到1971年客死文莱他乡。

这样的时候、这样的选择,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的文盲女性,其实也非常不容易。也由此透露出其不凡的见识、富于远见的预见能力。以夫家军阀的事实、以刘家四叔后来恶霸的声名,她如果作出了相反的选择,刘家的儿孙后人,不难想象,后来会面临什么样的人生命运呢?

应该说,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刘甫婆的婚姻家庭、她的人生命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是超越寻常的成功;而思考其成功的秘密,除了好运之外,其实也哲学般简单:尽本分、有底线、守初心、不迷失。

遗憾的是,对于并非文盲的我们普通人,这样最简单的道理,即使明白,却依然是最难做到的难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