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娶一个女人的抗日英雄刘湘,在其病逝战场后,妻子结局如何?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2-03 发布于辽宁

在民国那个混乱的年代,作为称霸一方的“四川王”刘湘,在乱世里可谓闯出了自己的名堂,其实力和影响曾一度与阎锡山、李宗仁等人齐名。

刘湘更因在民族大义、国家危亡面前放弃个人利益,抱病率部出川抗日,并且病逝于抗日战场,表现出了难得的气节与果敢,而被世人纪念敬仰。

“四川王”刘湘(1888-1938年)

“四川王”刘湘(1888-1938年)

刘湘在抗日前线病逝后,刘家虽然大权旁落,但刘湘子女不仅在兵荒马乱的岁月生存下来,而且还发展不错。

刘家能够延续并保持兴盛,都要得益于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周玉书——刘湘的妻子,她也是刘湘娶的唯一女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夫妻的故事。

周玉书很小就和刘湘结为夫妇,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维持着家庭运转,但却不受婆婆待见。后经丈夫炮制“旺夫”形象,终被婆家接纳。

说到民国时期的军阀,他们妻妾也是民间老百姓们谈论的热点之一,很多军阀在功成名就后不断讨姨太太。山东军阀张宗昌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据说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

山东军阀张宗昌

山东军阀张宗昌

很多军阀都是三妻四妾,包括后期受过黄埔军校教育的新式将领,比如胡琏也有两位夫人。但是刘湘一生却只娶了一个女人,且还长得其貌不扬,大字不识一个,这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一股清流。

刘湘的妻子名叫周玉书(1885-1971年),成都大邑县苏场人。她出身贫寒,父亲是当地的一个裁缝,在嫁给刘湘之前还没有名字,“周玉书”是结婚后刘湘给她起的书名。因为刘湘字“甫澄”,所以刘湘被尊称为“甫公”,周玉书自然还被世人称为“刘甫婆”。

她与刘湘结婚时,刘湘尚未飞黄腾达,周玉书却默默承担着妻子的重任。

那时结婚年龄较小,周玉书和刘湘很早就结为了夫妇。刘湘年少在外求学的时候,周玉书就在家里侍候公婆,还要照顾年幼的小叔子。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个人维持着这个家的正常运转。

据说,当年刘湘找对象时,母亲乐氏希望他能找一个有地位、有文化的体面女子,以便门当户对。

但刘湘不干,认为找对象就得找个身体好的,身体好就可以支撑起家里的门面,主持家务、干活、孝敬父母、生育后代等等都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这种想法的唆使下,刘湘鬼使神差地看上了周玉书。她身体是很好,但长相确实有些偏丑,是个大脑门,五官基本不具备一般女人小巧玲珑和秀色可餐的形象,言语也是粗声粗气,缺少女人味。

尽管儿媳妇辛辛苦苦地维持着刘家的正常运转,但因长相不尽人意、性格彪悍,婆婆依旧对其十分不满。

刘湘与周玉书合影

刘湘与周玉书合影

起初,刘湘母亲乐氏非常不喜欢周玉书的长相和性格,有一回竟然对刘湘的弟弟说:“你要是方便了,看到你嫂子在河边洗衣服,最好把她给推下河去。”

刘湘的弟弟心里十分明白嫂子对于刘家的贡献,认为母亲的话不合适,于是偷偷地将母亲的想法告诉了哥哥。刘湘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在母亲面前提升媳妇形象的“好办法”。

有一天,周玉书在河边洗衣服,刘湘的弟弟忽然进门拉着母亲乐氏的手,让她一起去到河边,说是在河边看到了一个“凤冠霞帔”的女人。

母亲年老,眼睛并不清明,加之河水流动,她看不真切,便信以为真。

乐氏出门来到河边,一则因为老眼昏花,二来因为阳光照在河面上,反射出五彩光波,果然把周玉书给错看成了一个凤冠霞帔的女人。

刘湘的弟弟趁此机会,说自己的嫂子一定是个“贵人”,会给刘家带来好运气,乐氏也就半信半疑。

过了几天,刘湘回家,有些神道道地问乐氏:“妈妈,你最近没看到什么吗?”乐氏被问得摸不着头脑。刘湘故作神秘了一会后,对乐氏说:“妈妈,我回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凤冠霞帔的女人在咱家地里干活,走近了一看却是玉书……”

乐氏赶忙堵上了儿子的嘴,不让刘湘多说。从此以后,她真的把周玉书当成了一个“凤冠霞帔”的女人。

再后来,刘湘的官职越做越大,乐氏认定那都是周玉书给家里带来的福分,是周玉书“旺夫”的结果,于是就把周玉书当成了稀罕宝贝,不但接纳了周玉书的长相,也容忍了周玉书的性格。

周玉书不忘本,跟着刘湘富贵之后仍然生活简单,悉心操持家务,从不把自己当做“官太太”,一直保持传统女人的美德。刘湘心中真正地将她当做了自己的妻子,对她十分尊敬。

刘湘在母亲面前成功炮制了妻子的贵人形象,也因此成为一个怕老婆的人。

成都大邑县安仁镇刘家老宅

成都大邑县安仁镇刘家老宅

这在四川原生态土话中,有一个好听的叫法:“粑耳朵”,是对比较听老婆话、甘愿被老婆管的男人的称呼,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妻管严”。

刘湘一生不再另娶其他的女人,这在当时那个军阀们完全可以有三妻四妾的年代,确实非常难得。

周玉书时时刻刻都在“限制”着刘湘,甚至一些美貌的女子来刘家做客,也会遭到周玉书的“刁难”。

有一次,刘湘的几个部下在一起议论刘湘,发现周玉书在偷听,就开起了玩笑,无中生有地说刘湘在外面养了情人,为女人大把大把花钱,还买别墅等等。

周玉书醋意大发,冲进刘湘屋里,把能摔的都摔了、能砸的都砸了,还说自己不活了,要上吊自杀,弄得刘湘没办法,只好请人叫来议论自己的那几个部下以证清白,方才平息了周玉书的发作。

发迹后的周玉书,依然保持着农村妇人的本色,不光自己不打扮,也见不得其他女人打扮。

周玉书一生为刘湘生下三子一女,分别为长子刘世英、次子刘世哲、三子刘康怀和女儿刘蔚文。

不管刘家的地位和声望如何提高,但她始终还是农村妇女那一套,从不打扮、不收拾,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老样子。

虽然刘湘将她接到了重庆过好日子,但她仍然穿粗布衣服,并且自己洗衣服、烧茶做饭,完全没有那里“官太太”的做派,俨然就是刘家的“佣人”。

刘湘位于重庆的办公场所

刘湘位于重庆的办公场所

据说,刘湘的一个部下娶了位花枝招展的妻子,有次带着她兴冲冲地来到刘家,拜访刘湘及周玉书。进门后,那位部下看到一个女人在灰头土脸地扫地,就问道:“刘夫人在家吗?”

周玉书狠狠地瞪了来人一眼:“你看我不像吗?”一句话将来人说得愣在了那里,又看了眼他新婚的漂亮妻子说:“看看你这样,打扮得像个狐狸精,你以为你勾引男人成功了,你也不想想你男人在外面勾引过多少女人!”

简单的两句话,闹得别人小两口回家就闹起了矛盾。

刘湘病逝抗日战场,留下遗书。周玉书为刘家利益大闹灵堂,蒋介石拿她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她的两个儿子授没有实权的少将军衔。

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下了抗日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这一遗嘱,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每天升旗时,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川军旧照

川军旧照

但很少有人知道,刘湘去世前,也曾为自己妻子周玉书留下了一封家书。

这封家书内容不长,大意是说自己的病情与往年不一样,不但贫血,胃里也出血了,已经到了没法医治的地步。让刘湘苦恼的是,由于旧疾突发,让他失去了军事指挥能力。

之后开始为周玉书交代一些家事:世哲、世英两儿明年读书,仍以考入较良中学为善。家中只延请徐老师、唐先生再为照料中文、英语,不必再聘多人可也。至三儿书名,兹为拟就“刘康怀、号济殷”,幺妹亦拟书名为“刘蔚文(女儿家,不必有号)”,即盼照此改定为要。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刘湘给他的小儿子、小女儿取了个“书名”,希望妻子周玉书能够照办。

又说:“余久病思家念切,尤以三儿、幺妹久不见,殊怅然,但世乱不定,故迭次函阻来也。欲言至多,心神不及,只此后告,并询阖家平安。”

刘湘病逝后,暂时被停放在汉口。消息传回四川后,刘湘的那些部下们开始谋划如何去接灵回川。

面对周玉书彪悍的性格,人们不敢将实情告诉她,只好说是刘湘病重,要她前往汉口料理。周玉书没把这当回事,过了好几天才动身。

飞机到了汉口,前来迎接她的人,全都在胸前佩戴一朵小白花,周玉书也不知道这小白花是什么意思。

随接待人员步入刘湘治丧处,周玉书看到丈夫生前的铺盖卷和生活用具,却看不到丈夫,这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妙。

直到看到棺材里的丈夫,周玉书这才明白丈夫已经离世。

刘湘的灵枢被运回四川后,停在了成都文殊院。出丧的头天下午,国民政府为刘湘举行了公祭。

民国时的成都

民国时的成都

当时四川的政府要员、机关团体以及地方绅士名流和刘湘的重要部属都来参加,齐刷刷地站了一院子。

周玉书带着几个子女,披麻戴孝,拄着“哭丧棒”跪在灵前。

读祭文的人还没念几句,周玉书的“哭丧棒”就飞舞了起来。

首先的目标是刘湘的那些部下,她一边哭嚎一边将“哭丧棒”砸向他们:“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难道跟着刘湘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吗……现在,他死了,他的娃儿还没长大呢,你们就不管了吗……”

刘湘的那些部属,虽然大多是经历过沙场的军人,但是却挡不过周玉书突如其来的凶猛棍棒,一个个被打得落花流水,纷纷夺路而逃。

《川军》剧照

《川军》剧照

现场几近无人,但周玉书的“哭丧棒”并没有就此闲下来,一顿乱敲乱打之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着开始向蒋介石派来的官员提条件:

大意是刘湘一走,留下一屋子的人不说,而且她们还是孤儿寡母的,也没法儿活了,要让她的大儿子接替刘湘的班,做“四川省主席”,其他两个儿子年龄小,给他们个“少将”也就算了……

另外,还要求在成都给刘湘“修一个中山陵那样大的墓园”,发给治丧费大洋十万元,全四川的人都要来参加刘湘的追悼会,还要在成都办一所“刘湘大学”,以此来永远纪念刘湘!

见蒋介石派来的官员一时不答应,周玉书丢掉“哭丧棒”开哭:“你们还是要讲点天理良心嘛!我的人好端端的,咋个一下子就死了嘛!天晓得地晓得,你们晓得,我也晓得!”

周玉书把公祭弄成了撒泼,使蒋介石派来的官员没有办法,最终急忙请示蒋介石答应了她的某些条件。

刘湘陵墓

刘湘陵墓

经过周玉书的灵堂哭闹,她的两个年龄较大的儿子——刘世英、刘世哲——还在中学里读书的中学生,竟然双双成了国军的“少将”。

面对同学们的嘲笑,护短的周玉书到儿子学校撒泼,让全校师生都有些不知所措,言语之恶毒难以入耳,但此事过后再没人敢议论刘家是非。

两个中学生突然成为国军少将,难免不会穿上军装戴着军衔在学校显摆。

时间一长,学校的同学们就有些看不惯了,说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发了国难财而已……”

周玉书听到后非常生气,冲进儿子就读的甫澄中学,这是刘湘生前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刘湘死后,周玉书出任了这所学校的董事长。

成都甫澄中学旧照

成都甫澄中学旧照

“把学生集合起来,全部集合起来!”周玉书大声训话:“你们天天、你们天天军爬、军爬(四川话军阀谐音)的,莫非老娘爬了幺妹不成?”

学生们被吓着了,不敢吱声。周玉书最后还撂下狠话:“你们别再背后骂老娘了,要是把老娘给惹冒了火,关了这学堂,看你们还骂不骂!”

经过这次撒泼事件,让大家见识了周玉书的彪悍和恶毒,此后再没有人敢在背后议论刘家是非,也为刘家子女成长提供了相对安宁的环境。

刘湘的离世,让刘家注定难以摆脱衰败命运。周玉书独自打拼,培育后人,后因国民政府在大陆垮台,定居海外。

刘湘的悍妻,即使刘湘去世让她失去了靠山,但她仍然保持了强悍的本性。

在随后的岁月里,周玉书带着几个孩子开始做生意,没几年功夫就发了大财,被当地人称为“活财神”。

时局的动荡和刘湘的离世,让被授为国军“少将”的刘世英和刘世哲不能摆脱其悲惨的命运,两人的结局都不太好,还没成年就死于了战乱。

剩下的一子一女,在周玉书的精心培育下,均长大成人成才。儿子刘康怀,号济殷,毕业于四川大学政治系。女儿刘蔚文,毕业于华西大学哲学系。两人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高材生。

刘湘与周玉书故居

刘湘与周玉书故居

刘康怀后来在南洋及美国经商,曾供职于美国洛杉矶一家跨国公司,并在那里结识了美籍华人郑巧雯,二人结为夫妻,养育一女刘秀慧。

刘蔚文的夫婿名叫何永林,两人养育两子一女。他们跟随周玉书在文莱生活,陪伴母亲直到终老。

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周玉书带着家人迁往香港,后来又从香港迁往文莱,1971年在文莱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