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澜水由医圣张仲景发明,标示于《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之下,制作方法是:“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为何要用甘澜水?须从此方所治之证说起。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仲景此条意思是,患伤寒者,服用麻黄汤发汗后,出现脐下悸,彷如有小猪于下腹部拱动之状。判断为,其人发汗后心中阳气已虚,肾水中阴邪欲图乘虚上攻于心,尚处于隐隐发作,未至明显,故曰欲作。为解病症,一要扶阳,用桂枝、甘草补阳气;二要驱水邪,用茯苓泄水,大枣补脾土,以土制水。故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由此可知,此条重点在制服水邪。 邪者,非正也,非正常之事物之谓也。肾水因外邪侵入而致水邪。古人饮用之水,多为地表天然水,由于地理环境限制,有的地方所饮用之水由于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且不流动,水中空气含量低,煮开水或熬制中药汤时,便容易发生爆沸,严重者甚或爆开锅盖,这种不正常沸腾便被视为邪。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乃欲治水邪之方,怎可用有水邪嫌疑之水来熬制?为避免邪水助肾中之水邪,便用甘澜水。这样解释虽然不一定是古人之本意,对错未知,然甘澜水的发明,却彰显仲景之大智慧。 首先,水经杓反复扬之,至水上有五六千颗水珠相逐,则空气已经大量融入水中,用之必不再发生爆沸。 其次,水变成五六千颗水珠,则总表面积得到极大增大,这无疑大大提高水对药材的渗透力,有利于药材溶出更多有效成分。 可见,甘澜水不仅有玄乎的一面,也有科学的一面。 在自来水广泛普及的今天,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鉴甘澜水作法,特别是有的地方自来水为杀毒灭菌之需投入液氯偏多,水中便溶有较多氯气,以这样的自来水泡茶,则茶香大减,煮饭,则饭香几无。借鉴甘澜水作法便可改善。嫌麻烦者,可于水龙头加装花洒,使自来水喷洒而出,借助喷洒释放水中氯气。 |
|